蒋姓来源
蒋姓来源,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3位。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2位。当今人
蒋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3位。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2位。当今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8%,总人口大约有632万。
1蒋姓源流
源流一
始祖姬伯龄
源于姬姓,出自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姬伯龄,被周公封在蒋邑(今河南尉氏西部),姬伯龄在周康王姬钊执政时期(公元前1046年)以地为名建立了蒋国,成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小诸侯国,史称其为蒋伯龄。
到周宣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为了强化对淮河中上游地区的控制,周王室将姬姓蒋国迁至淮河中上游(今河南信阳淮滨),后又继续南迁至淮河南岸。
春秋中期的周襄王姬郑二十年(晋惠公姬夷吾十九年,楚成王芈頵四十年,公元前632年)农历4月,晋、楚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北上争霸的进程受挫,遂掉头东向,在陆续伐灭了一些淮河流域的小诸侯国,以此来恢复和培植楚国的国力。
蒋国,即在立国第四百三十年的周顷王姬壬臣二年(晋灵公姬夷皋四年,楚穆王熊商臣九年,公元前617年),被楚国所灭。灭了蒋国后,楚穆王在其地设置了期思县(今湖北黄冈黄州),后来还成为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的封邑。
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期楚国灭蒋国后所置,属于古汝南郡,魏、晋两朝时期改属弋阳郡。
蒋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龄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汉朝时期南越国俚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南越国,亦称赵朝、前赵朝,是汉高祖刘邦四年~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公元前203~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汉朝境内的割据政权,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其国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的。
赵佗,是中国历史上以中原文化开发岭南地区的第一人,他在汉高祖四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中国统一的版图。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十九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赵佗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五十万秦军征战岭南。到汉高祖四年,任嚣病逝,赵佗掌权后正式创立了南越国,自号“南越武帝”。
赵佗非常重视在岭南地区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随着冶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岭南地区在历史上有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世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但赵佗在强化岭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亦强行压抑地方原始文化,推行半奴隶半封建的自主文化,严令当地各民族“诸部以中原姓氏称之”,即在各古越民族中强行赐予汉姓,除了赵姓以外,将中原三族汉姓为各部族人姓氏,“违者灭迁为奴”。
在此过程中,南越(古越)民族被分改为史氏、揭阳氏、须氏、都氏、区氏、欧氏、瓯氏、居氏、毕氏、黄氏、徵氏、朱氏、诗氏、番氏、范氏、卢氏、阮氏、张氏、滕氏、岑氏、王氏、周氏、李氏、莫氏、并氏、洗氏、冯氏、钟氏、蒋氏、虞氏、杜氏、庞氏、梁氏、罗氏、陈氏、宁氏、何氏、陆氏等。其中的古越俚族(今黎族、壮族的先民),不管原来有无姓氏、姓氏是什么,皆被强改为汉姓蒋氏,世代相传至今。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臣属于西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外臣”。又于吕后执政初期(公元前183年)、汉武帝刘彻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两次抗衡西汉王朝。
到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反叛,杀第四代南越王赵兴、樛太后和汉朝使者,扶持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王朝对抗,汉、越之间爆发战争。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武帝于以海陆两军夹击所灭。南越国在中国历史上共存在九十三年,历五代君主。
源流三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蒋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蒋佳氏,满语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后多冠汉姓为蒋氏。
源流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瑶族、傣族、土家族、壮族、羌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2迁徙分布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4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632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8%左右。
蒋氏源于北,而盛于南,成为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河南为蒋氏的最初发祥地。
先秦朝期,蒋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发展繁衍。自楚国灭蒋国后,蒋氏除部分仍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其中,有一支首先于汉朝已迁居陕西省境内,又一支于东汉时期迁往山东的东莱郡。另一支于南朝后宋时期迁往义阳郡羡县(今江苏羡县)。
秦、汉之际,有蒋氏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氏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氏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
蒋氏南迁比其他姓氏族群都要早,始于汉朝。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九江(今江西九江)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中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氏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氏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朝以后的蒋氏,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氏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唐朝初期,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氏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氏移居浙江奉化。
五代时期,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
宋朝以后,福建、广东蒋氏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今浙江奉化溪口镇),此即蒋中正之先祖。
明清之际,有闽粤蒋氏移居海外。1949年,蒋中正政权败居台湾省,蒋氏族人大批随往。
蒋氏进入台湾省的最早者,是明朝末期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省的蒋毅庵,之后福建泉州等地的蒋氏又有一些人徙居,有的又进而远播海外。
如今,蒋氏族人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氏约占全国蒋氏人口的60%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安徽亳州蒋姓来源
亳州蒋氏系全国蒋姓始祖蒋伯龄第四十七世孙,汉光武帝时大将军逡道候蒋横之后(公元前20-公元27年),蒋横因功遭妒被冤杀,其九子中八子避难于江南(后分别为江南蒋氏各支系始祖);一子避难于江北(即江北蒋姓之始祖),光武帝醒悟后为横公平反,将其九子就地封侯,“史称九侯世家”。据史料及家谱记载:亳州蒋氏系全国蒋姓始祖蒋伯龄第四十七世孙,汉光武帝时大将军逡道候蒋横之后(公元前20-公元27年),蒋横因功遭妒被冤杀,其九子中八子避难于江南(后分别为江南蒋氏各支系始祖);一子避难于江北(即江北蒋姓之始祖),光武帝醒悟后为横公平反,将其九子就地封侯,“史称九侯世家”。江北之子名蒋稔,除承袭横公爵位九江候另封平和候是江北蒋姓之始祖。稔公育有八子,曰:班、忞、彦、斐、簧、罃、瑩、犖分为江北蒋姓八支系之祖。班公为永城县支,忞公为肖县、砀山支彦公为丰县、沛县支、斐公为铜山县支;簧公为宿州、泗州支,罃公为寿州支;瑩...
· 蒋字来源
蒋就是菰,一种植物,现在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蔬菜,即茭白,这是蒋的本义。菰即蒋草,古时盛产于河南修武、获嘉地区的蒋河两岸。以蒋草为原始植物图腾的氏族,擅长于采集菰实,并依赖蒋草为食。以蒋命氏族之名,蒋人所居之地被称为蒋,临近的河流被称为蒋河,进而建立了城堡,最终形成国家和姓。
· 蒋姓起源
蒋姓出自姬姓,是周王朝的后代。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封在蒋地(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了蒋国。春秋时蒋遭楚灭,伯龄的子孙即以国名为姓,称蒋氏。后来子孙中有人迁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并在那里发展为望族。五代时期,汉代名士蒋诩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日益兴盛,这便是蒋氏的南迁的开始。据考证,天下无二蒋,汉代以后的蒋氏人家,都是出自江苏的宜兴一家,其始祖为山亭侯蒋澄。中国现在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乐安郡:东汉永元十年(公元96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县高苑镇西北)。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县等地区。三国魏时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省博兴西南)。“钟山堂”:后汉时有秣陵尉蒋子文在山中剿匪时牺牲了。他生前说过"我的骨头轻,死后一定成神"。到了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健康(今...
· 萧姓来源
谱称鼻祖固,后唐明宗时任高安令,遂定居筠南世济桥(今高安市筠阳镇南)。其七世孙雪峰,北宋神宗年间自世济桥迁筠北龙城(今村前乡萧坊萧村),雪峰长子橉(一名楷,字希德,号登仕)受父之遣,又自龙城迁居河广(今高安市伍桥乡广溪萧村)。橉后裔今分布于高安、奉新、靖安、新建、丰城五县市二十多个自然村,人丁概计五千余。此是橉后裔之统宗谱。
· 是姓来源
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据《江苏是氏宗谱》(四维堂藏版)卷三十五《姓氏志》载:“三国时吴尚书仆射都亭侯是仪,北海营陵人,为齐高大夫之后,本氏姓,因孔融有民无上之讥,遂改氏为是,此实是氏著姓之始。”另据《中华姓氏大典》载:“北海是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氏字民无上,乃改为是。仕吴,官至侍中,封都亭侯。又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氏氏,五代将氏叔琮、氏延赏。”又据古籍《姓考》:是姓为“齐大夫之后”,《千家姓》称之为“北海族”。又据《通志·代北复姓》:“是云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