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重庆黔江区金洞乡早化村现“碗包坟” 墓主何仲现是明朝帝师?

2018-01-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79
转发:0
评论:0
重庆黔江区金洞乡早化村现“碗包坟”墓主何仲现是明朝帝师?,重庆黔江区金洞乡早化村现“碗包坟”墓主何仲现是明朝帝师?“早化村的‘碗包坟’葬的

重庆黔江区金洞乡早化村现“碗包坟” 墓主何仲现是明朝帝师?

“早化村的‘碗包坟’葬的是明朝太子老师,也是过去朝廷教太子读书的太傅。”3月20日,记者在黔江区金洞乡早化村采访时,当地村民胡凤芝告诉记者。金洞早化真有明朝帝师坟墓?墓地又在哪?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早化村5组进行了探寻。

传说墓主教过太子

多少年来,在金洞乡早化村,当地村民都传说,“碗包坟”墓主何仲现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太子老师,曾在京城教读过太子朱载,后在湖广夷陵州任职,32岁时在任病故。何仲现英年早逝后,其家人将其灵柩运回金洞早化安葬。

明世宗(嘉靖)朱厚屑荼篮螅由太子朱载继位,称穆宗皇帝,国号隆庆。“传说,穆宗皇帝朱载继位不久,总感觉寝食难安,心神不定,便令人查找原因,查了3年,才得知是九泉之下的老师在作怪,遂派员到金洞早化查看原委。”今年93岁的早化村3组村民、何仲现后代何宗容说。

何宗容介绍,当年,京城官员查看“碗包坟”后,看到坟墓两边坡地多处垮塌,为了避免墓主再惹事端,于是按照当地风俗,用接口蒸了糯米饭,一碗一碗的扣在坟墓上,通过打整后,当朝穆宗皇帝朱载不再患隐疾了,后来当地人就把这座坟墓称为“碗包坟”。

“何仲现是我们的祖先,传说他当年是皇太子老师,由于时间已过了400多年,无从查考,但祖先的坟墓影响了皇帝,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传说而已。”早化村党支部书记何开洪说。

位处当地凤凰山上

“碗包坟”位于早化村5组中岭山下的凤凰山腰,两旁的山峰均称为狮子山,凤凰山夹在两狮子山中间。墓地周围地势较为平坦,坟墓隐蔽在丛林密布的大山之中。

何开洪介绍,1998年,曾有盗墓贼深夜前往“碗包坟”盗墓,公安民警也到过现场侦破。8年前,又有一伙盗墓贼深夜到“碗包坟”盗墓,村民们看到山林电光后,喊人前去追赶,盗墓贼见势便逃之夭夭。


当天下午5时许,在向导带领下,记者一行3人穿过丛林,来到凤凰山腰一块缓坡地上,经过仔细寻找,方才找到墓地。“碗包坟”外面是用散石堆砌的,没有墓碑,坟墓上长满了荆棘与树木。

当年盗墓贼留下的痕迹仍然很明显,墓顶前挖开了一道空隙,人可直身进墓。在向导带领下,记者进入墓葬第一道门厅,四周均为青石板封闭,第二道门上刻有花纹,封闭得紧,不能再进入,究竟墓中有多少入口,不得而知。“碗包坟”入口有两个墓间一模一样,中间由青石板隔开。

“听老辈子传说,当年何仲现在早化下葬的那天早上,凤凰山上一下出现了48座坟墓,其中有47座是假墓,真墓只有一座。”早化村小学老师杨秀江说,也许是因为当年何仲现级别太高,随葬物品多,这样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防止盗墓贼掘墓。

何氏宗谱曾有部分记载

据《酉黔何氏宗谱》记载,何仲现,职居九军,奉宣抚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与永顺同争占川楚交界地鲁碧潭、麦家寨、黄泥塘等处,川楚会勘时,正值隆冬瑞雪纷飞延期不能勘定,当荆南道大人以雪为题吟诗论才。

何仲现将雪景速作诗曰:“轻纤似鹅毛,颠狂如柳絮。有天无日头,白占人田地。”南道大人见其诗才敏捷,母庸令审其界,定显系楚民,侵占可知,即将此界断给川省会界管业。

何仲现在京城内教读七年后由京铃委任湖广夷陵州,三十二岁在任病故,奉宣扶于夷陵州搬抠回籍葬上际里(今黔江金洞早化),庐家沟中岭山(官田坝冉姓对面)夫妻共墓,当地称“碗包坟”。

从何氏宗谱记载看,何仲现当年是第二名文魁,又的确在京城教读七年,后到湖广夷陵州任职,但是否是穆宗皇帝朱载的老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武陵都市报记者 刘良玉 文/图)

原标题:金洞“碗包坟” 墓主是帝师?  

华龙网     2017-03-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代帝师祁藻的故乡――平舒村
三代帝师祁藻的故乡――平舒村祁氏故里平舒村是三代帝师祁藻的故乡,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祁氏为三晋古老的望族。春秋时,寿阳即为祁氏家族的封地。到了清代,祁家冠冕尊于四朝。祁韵士为西北史地学大师,祁藻一鸣惊人,官居清廷军机首席,曾为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授读,人称“三代帝师”。他的儿子祁世长也在清廷居官。在民间人称“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一门四翰林,三代帝王师”。平坦笔直的翰林大道,令人心胸为之豁然。这既是今人通往祁氏故居的旅游大道,同时也是古代文人通向人生事业的必经之道。翰林大道位于“帝师相府”村首,道长424米,宽12米,中间铺砌宽6米的红砂岩御道,两侧镶砌3米宽的青石文武官道。道侧以大小乔(灌)木搭配,外高内低,排列有序,形成了风姿优美的绿荫掩道,看上去朴素而大气,或许吻合了从这里走出的祁门翰林们质朴、渊博而深睿的精神气质。漫步红岩御道,俯视镌刻在地的“忠、孝、节、义”几个金...
· 金河熊洞湾村
熊洞湾村熊洞湾村隶属于金河镇哈尼田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镇北部,距离村委会6公里,距离镇10公里。国土面积有1.4平方公里,海拔1657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53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有耕地467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有林地92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2户,有乡村人口354人,其中农业人口354人,劳动力2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苗瑶傣族自治县金河镇位于县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03°07′--103°19′,北纬22°38′­--22°52′,东与十里村乡连接(今十里村乡已合并入金河镇,东边直接与国境线相连),南连金水河镇,西与铜厂乡、元阳县大坪乡为界,北接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地域面积2...
· 重庆市黔江区帅氏莽号
黔江区阿蓬江镇龙田帅氏莽号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了解,帅氏莽号起源于黔江区阿蓬江镇龙田居委一组的帅氏家族,流传至今约220年。莽号由黄铜铸成,由吹盘、号杆、出音盘三个主要部件组成。莽号无吹奏曲谱,但有固定的吹奏牌调,特点是单音响、节奏快、有停顿、有乐感、欢快昂扬。帅氏莽号最初用于集会、催工、发令等信号传递,现主要用于红白喜事、礼仪、庆贺等。据悉,阿蓬江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帅氏莽号的传承与保护。从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为帅氏莽号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保障其所需的人力、财力。为了加强对青少年传承,阿蓬江镇耗资5万元精心仿制了20支莽号,制作了30套演出服装,每年在阿蓬江中学挑选20人组成莽号队,加强青少年对帅氏莽号的了解和掌握,保障莽号吹奏人才不断层。
· 乡村塾师褚庆芬
褚庆芬,又名怀青,字芹香,1857年(清咸丰七年)生,系前清廪生。褚庆芬自幼思想敏捷,聪颖过人,少年时专攻学问,对世俗杂事从不过问;18岁时补为县学庠生(秀才),又四方求学,并熟读五经四书,博览诸子百家,只要有钱就去买书,不管家中经济状况如何,因此家中藏书甚丰。后来考中廪生,有了俸禄又到济南求学。学成归来后,常与当时的文坛名士谈论商鞅之学,还常与兰陵王仲藩兄弟高谈阔论震川、正希各名家文派。褚庆芬写的文章,义理精湛深远,风格独到。后来,褚庆芬参加“乡举”考试,屡遭不顺,加之他的两个弟弟渐渐长大,所以,他就在家中开馆办学,一时四方求学者很多,最多时教室里都容纳不下。每到春天,褚庆芬的学馆房前屋后花木盛开,朗朗的读书声四季回荡在乡村上空。他传道授业解惑总是一丝不苟,并注重因材施教,所以经他教诲的学生多有成就。褚庆芬当时除了教学之外,还精心研究颜、曾、思、孟四子之书。为了研究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有关...
· 金乡县兴隆乡任小楼村
金乡县兴隆乡任小楼村任小楼村隶属于金乡县兴隆乡人民政府,[renxiaoloucun]辖任小楼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为任小楼。任小楼[renxiaolou]位于金乡县南12.5公里,距兴隆乡镇驻地西南1公里,村内南北街7条,东西街4条,163户,602人,耕地面积940亩。清朝中期,任姓建村,因建一土楼而得名任楼,后因重名,此村较小,更名为任小楼。中文名称任小楼村行政区类别村所属地区金乡县兴隆乡人口602目录1农业经济2村内企业3特色产业4教育卫生任小楼村农业经济任小楼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大蒜、棉花、果树、小麦。任小楼村村内企业有皮鞋厂,印刷厂,构件厂,粉丝厂等。任小楼村特色产业该村百分之七十的户在冬闲期间,从事大竹扫帚生产。加工业户将从湖南等地收购的竹子、竹条堆等竹子下脚料,捆工而成。该村生产的大竹扫帚除用于当地种大蒜时“拍”蒜出苗,以满足内需外,还远销单县、鱼台、成武等地,是远近闻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