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阙姓起源:古阙国、阙人族与现代传承

2025-01-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
转发:0
评论:0
阙姓,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姓氏,其音读“quē”和“què”,源远流长,族源纷繁复杂。关于阙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源自古“阙人”族、古“阙”国、以官为氏、以地为氏以及改姓而来等。这些不同的起源说法,共同构成了阙姓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阙姓的起源源自古“阙人”族:据考证,古时有一种被称为“阙人”的族群,他们可能是最早设计和督造宫殿阙楼的工匠。这些阙人以自己族的族名之音称之为“que”,并将其刻画为抽象性的图案作为族的标识性徽饰。随着文字的产生,这一族名被写作为“阙(闕)”字。阙人的集居地被称为“阙”国,后世迁徙时,他们往往带着族名“以族名地”,因此在多地出现了以“阙”命名的地名。例如,河南洛阳南有“阙塞山”,其地有“伊阙”水,形成“阙塞”(即“龙门”);河南新安之西有“阙门山”;山东曲阜有“阙里”,湖北随县西北后置有“阙西县”等。这些地名的出现,与古“阙人”族的居住和活动密切...

阙姓,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姓氏,其音读“quē”和“què”,源远流长,族源纷繁复杂。关于阙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源自古“阙人”族、古“阙”国、以官为氏、以地为氏以及改姓而来等。这些不同的起源说法,共同构成了阙姓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

阙姓的起源

  1. 源自古“阙人”族:据考证,古时有一种被称为“阙人”的族群,他们可能是最早设计和督造宫殿阙楼的工匠。这些阙人以自己族的族名之音称之为“que”,并将其刻画为抽象性的图案作为族的标识性徽饰。随着文字的产生,这一族名被写作为“阙(闕)”字。阙人的集居地被称为“阙”国,后世迁徙时,他们往往带着族名“以族名地”,因此在多地出现了以“阙”命名的地名。例如,河南洛阳南有“阙塞山”,其地有“伊阙”水,形成“阙塞”(即“龙门”);河南新安之西有“阙门山”;山东曲阜有“阙里”,湖北随县西北后置有“阙西县”等。这些地名的出现,与古“阙人”族的居住和活动密切相关。

  2. 源自古“阙”国:据《姓觿》记载,帝尧唐虞之世已有“阙”国,其国后传有“阙”氏。《路史·国名纪》也提到,帝尧世有“阙”国。商世侯伯国中也有“阙巩国”,其国于商末被周武王所灭,以产铠甲而闻名。《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说明周武王用阙巩国所生产的皮制铠甲,才得以战胜商军。由此可知,“阙”国的后人以国名为氏,形成了“阙”姓。

  3. 以官为氏:《风俗通》称,“阙”氏当出自“古阙者”,即守宫阙门之官,以官为姓。在古代,守宫阙门的官员负责守护宫殿的重要门户,地位重要,因此他们的后代以“阙”为姓,以示尊贵。

  4. 以地为氏:《姓氏寻源》称,“阙,巩(古作‘鞏’字)国也”,古时各地名物传有“阙巩之甲”,故可知“阙”氏“或以地为氏”。此外,还有“龙”氏改姓“阙”氏的情况,如明张师绎《月鹿堂文集》所载,庐陵之“阙”,徙为楚望,自高皇帝开天时,分土授民始也。

阙姓在古代的地位与影响

在古代,阙姓虽然人数较少,但在政治、文化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历史上有名的阙姓人物:

  1. 阙弁:春秋时期曲阜市长,是阙氏一世祖。他的后人继续在曲阜地区繁衍生息,形成了以“阙里”为中心的阙姓家族。

  2. 阙党童子:即《论语》中的“阙党童子”,是指居于孔子故里的阙氏学生。因孔子所居地的地名为“阙里”,而居其地者有“阙”氏,故将其地乡人即所谓“乡党”,称作“阙党”。这一称谓反映了阙姓与孔子及其学说的紧密联系。

  3. 阙子: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著有《阙子》一书。该书受到了文化皇帝梁元帝萧绎的青睐,其在出任荆州刺史时与刘孝绰的书信中提到阙子有一首名叫《幼南山之歌》的作品。《隋书》记载,梁有《补阙子》十卷,梁元帝撰,可见这本书对梁元帝的影响很深。班固《汉书·艺文志》将《阙子》列入纵横家十二大代表人物之一,与庞煖、苏秦、张仪等齐名。《阙子》一书经后人多次引用,在《文选》、《水经注》和《太平御览》等古籍中尚存“翠纶桂饵”(鲁人好钓)、“燕石梧台”、“罗鲤山阿”“为弓九年”等六段遗文,保留了先秦学术史上一段极为珍贵的资料。

  4. 阙翊:东汉时期的荆州刺史,是阙氏二十三世祖。他在地方治理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为东汉末年的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

  5. 阙宣:东汉末年的下邳太守,是阙氏二十六世祖。他曾聚众数千人起兵称帝,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其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阙姓起源:古阙国、阙人族与现代传承

现代阙姓的分布与传承

现代阙姓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台湾等省份。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记录,当今“阙”姓人口约二十万二千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14-0.015%。在福建省,阙姓排在百家姓的第96位。此外,其他民族如侗族、土家族、阿昌族、水族等也有“阙”姓。

在海外,阙姓华人也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阙氏家族是台北市南港区的望族之一,他们在当地的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尽管阙姓人数不多,但阙姓人仍然积极传承和弘扬祖先的文化传统。他们在现代社会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许多阙姓人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领域,阙姓人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担任各级政府官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秉持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理念,努力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在经济领域,阙姓人勤奋创业,开拓进取,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经济精英。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阙姓企业家注重诚信经营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在文化领域,阙姓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他们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和贡献。阙姓文学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阙姓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阙姓教育家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阙姓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社会生活中,阙姓人注重家庭和睦与邻里团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他们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阙姓人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阙(què)姓
始祖为阙正。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阙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山西等地。阙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姓源〕其姓源主要有四:①源自以地名阙为姓。在山东曲阜城内有地名阙里,孔子始教学于阙里,住在这里的人有人以地名阙为姓。②源自以国名为姓。据《左传》记载,有国名阙巩,阙巩国有人以国名阙为姓。③源自以党名为姓。据《风俗通义》记载,党,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党,阙党、党员。阙党童子之后有人以党名阙为姓。④源自以官职为姓。据《风俗通·姓氏篇》记载,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大门外,筑有二台,上建门楼,门楼下的通道叫阙道,常作颁布法令的场所。负责守卫阙道的官员叫阙正,有些阙正的后裔即以官名阙为姓。〔郡望〕阙姓的郡望主要有下邳郡。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治所在下邳,至南朝宋改为郡。...
· 阙姓名人合集
阙子战国,纵横者,纵横十二家之一。阙羽汉代荆州刺史。阙门庆忌汉代胶东内史,鲁申公的学生,以所写诗闻名。阙清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河南人,弘治举人,平知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阙岚清代著名画家,桐城(今安徽省)人,字文山,一作雯山,号晴峰,客吴门。善画山水、花卉,尤工人物。仙佛像亦甚妙,善写真。阙士琦字褐公,明朝湖广桃源(今湖南省桃源县)人。崇祯进士。曾做过南安知县,上任不足半年,认为做官太辛苦,辞官归乡,杜门著书,坚决不肯入仕为官。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调他入京任编修,也被拒绝。卒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
· 张阙
生平张阙出身不详,刘裕建国前嫁给他为妾。于406年生下刘裕长子刘义符。刘裕因为人过中年才有了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永初元年,她被封为夫人,由于刘裕嫡妻臧爱亲在建国前已死,实际上为后宫最尊贵者。少帝即位后,有司奏上尊号为皇太后,居于永乐宫。少帝被徐羡之废去之后,张阙被迫归还玺绂,随居吴郡。宋文帝元嘉元年,封为营阳国太妃,次年薨逝。参考文献《南史》·后妃列传
· 补阙
沿革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设置左补阙于门下省、右补阙于中书省,左、右各二人,位秩从七品上,官名来自“言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职掌与拾遗相同,“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奉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才能尚可就能授任补阙,不拘出身官阶及铨叙。补阙也设有内供奉,无定员额,资格、俸禄与正官相同。天授初年(690年),左、右补阙各增加三员,与原有四人合计为十人。神龙初年(705年),依旧改回左右各二员。北宋改名为左右司谏。南宋沿置,随后撤罢。明初设左右司谏,不久即撤职,建文帝再设置补阙,明成祖即位后再度废除。注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阙、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参考文献《唐六典》卷八·门下省《唐六典》卷九&middo...
· 阙宣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