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我们现在为什么只有“名”没有“字”?现在取名有哪些硬性规定?

2023-01-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9
转发:1
评论:0
​古人除姓、名外,还有“字”、“号”,称呼非常多。比如苏轼又叫苏东坡,李白又称李太白等。那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只有“姓”、“名”,没有字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除姓、名外,还有“字”、“号”,称呼非常多。比如苏轼又叫苏东坡,李白又称李太白等。那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只有“姓”、“名”,没有字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的“名”是出生时由父母所取,古时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因此会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师长或者长辈取字,以表示德行或者与本名相关的字,也称为表字。古人的号多是自己所起,也有由他人所起,与名、字无关。


我们现在为什么只有“名”没有“字”?现在取名有哪些硬性规定?

图源网络


在古代,同龄人之间多以表字相称,以示尊重,而大名只有父亲、母亲等长辈可以来称呼。我们现在并没有“字”一是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称呼上的区分,基本都是以名字称呼。二是为了方便统计人口,推进人口普查的工作。据记载,“字”是从周代时期开始实行的,到唐宋时期又逐渐演变成以别号相称。我们现在除了没人都有的大名之外,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取小名,多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称呼。


相比于古代,我们现在取名的限制少了很多,因为在古代取名有诸多的避讳。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成熟于秦汉,盛行于隋唐以后,宋朝时期最为严格,一直到民国时期才废除避讳制度。古人的避讳主要有三种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


我们现在为什么只有“名”没有“字”?现在取名有哪些硬性规定?

图源网络


不过我们现在取名还是有一些硬性规定的。按照规定,我国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也允许采取父母双方的姓氏。对于取名用字也有限制,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违背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此外,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而且在字数上也有限制: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成年之后改名的权利只有一次。


姓名是一个人最显著的代表符号之一,它既包含着父母的殷切期望,也象征着自我认同,无论我们现在的名字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姓名文化都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

(族谱网:www.zupu.cn


我们现在为什么只有“名”没有“字”?现在取名有哪些硬性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我们现在取名会依据哪些古籍?古人取名有怎样的规律可循?
取名是一项庄重的仪式,用以迎接新生命的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字也是展现文化底蕴的形式之一。许多新生儿的名字都是由爷爷或者姥爷等长辈取的,许多时候都是取自文化典籍,比如《诗经》等。我们现在取名适合参照的文化典籍主要有哪些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最常见的取名“宝典”就是《诗经》,男孩女孩皆宜,且满满的文化和来自长辈的期盼。但其实除了《诗经》,中国文学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就比如古代作为科举考试必背书目的四书五经。图源网络以古人的名字为例,我们就可以知道取名可参照的古文是有多广泛了。比如骆宾王的名字,出自《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白居易的名字则出自《中庸》:居易以俟命。元好问的名字出自《尚书》: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刘备的名字则出自《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古代素有“女诗经,男楚辞”的说法。可见古人也有从古籍中取名的经历,也称之为引经据典。...
· 为什么现在人没有家族观念?
对于80后而言,拥有着一种非常强的割裂感,前20年是熟人社会,后20年是陌生人社会。而且80后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在中国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农业田园时代,在我国加入WTO以前,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农耕种田为主,在这个时候,家族观念的氛围是非常浓郁的。例如同姓的亲戚都是住在一个地方,亲戚之间的往来非常的密切,平时经常串门,红白事互相过来帮忙。建祠堂,修家谱,是很常见的事情。然而对于95后,00后,人们的家族观念越来越淡漠,“断亲潮”,对于这些新生代而言,从不关注家谱,对祠堂也没有概念,可以说,现在人的家族观念越来越淡薄了。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20年,我国拆迁,大修大建,到现在,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在农村的会去县城,市里买房,甚至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买房,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同时,以前人几乎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很少出去。而如今,年轻人成年以后,或者大学毕业后,...
· 古人冬天有哪些美食?这些美食我们现在还有吗?
我国古籍众多,记载的古代美食也不胜其数。各地区都已经陆续进入冬季,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古代都有哪些美食吧。古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都是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的,“春种、夏忙、秋收、冬藏”是古人一年的基本生活形态。到了冬天,古人就开始为储藏食物忙碌。因此古人冬天的美食中怎么少得了腌菜呢。图源网络腌制腌菜是冬季全国统一的活动,是有效储藏蔬菜的方式之一。在先秦时期的周朝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腌菜制品。周朝王室还为此设立了专人专管的“腌菜”机构,负责腌菜的人被称为“醢人”。古代的“韭、菁、茆、葵、芹、菭、笋”都是常见的腌菜原料。冬天温度很低,特别是北方地区更甚,新鲜蔬菜存放变得困难,因此就有了“冬储菜”的出现。北方的“冬储菜”也是从古代流传而来的。冬天温度低,蔬菜无法种植且易腐烂,因此古人发明的窖藏。即在居住地附近深挖一口无水之井,然后再这种井的内壁上开凿出类似窑洞的坑道。将秋季...
·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按字辈取名了?字辈怎么取名?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字辈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派序,即用以表明同宗亲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在农业大环境下,成了传统家庭的重心,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道德价值观,首先是儒家倡导的“亲亲”,形成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道德观念,并用家庭成员约定俗成和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有效地维护血缘秩序,履行个人在血缘等级关系中被确认的权利和义务。华人的姓名系统,是早年维系血缘秩序的重要环节;而“字辈谱”正是这一血缘秩序文化的象征。典型的华人“姓+名”形式,是由一字姓与二字名所构成。姓为祖先遗传;名字中的第一字(如张正权中的“正”字)是作为家族辈份的象征,须按字辈谱所定;通常名字中的第二字(如张正权中的“权”字),则按父母意愿...
· 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复姓?每个复姓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一个姓氏大家族,我们的姓氏文化都浓缩在《百家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只能见到一些常见的姓氏,很多罕见的姓氏都不太知道。就比如说复姓,在日常交往中就并不太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我们现在有多少个复姓呢?他们有没有明显的姓氏特征?小谱为你解答。复姓,有些是位于百家姓行列中的,有些则没有。百家姓中的复姓有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慕容、公孙、申屠、太叔、公冶、濮阳、宗政、皇甫、澹台以及诸葛等。在百家姓中有59个复姓,但是中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之所以有这种数字上的差异,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姓氏简化,有些复姓改成单姓了。第二是改姓,就是直接由复姓改成别的姓氏,从而导致复姓没有延续下去。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图源网络复姓的发展来源主要有三个,跟单姓相比来源较少。1、由官职演变而来。以官名为复姓的例如司马、司徒、乐正、太史、司空、即墨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