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

2022-12-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69
转发:3
评论:0
一个人的名字从出生之后就一直存在,现代人的名字是合称,就是指姓名,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古代的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不仅有“名”,还会有“字”,甚至有些人还会有号、讳、谥,那么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名与字在《礼记·檀弓上》中有讲到:“幼名,冠字”。简单来说,古人在小的时候只有名,等到成年举行冠礼之后,才会有字。名一般是父母取的,只有父母和师父皇帝可以叫,其他人是不可以叫。古人取名还有一定的原则,在《左传・桓公六年》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而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一般男子是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有字就表示已经成年了。这个字是平辈之间互相称呼用的,名与字一般是有一定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为...

一个人的名字从出生之后就一直存在,现代人的名字是合称,就是指姓名,但是在古代不一样,古代的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不仅有“名”,还会有“字”,甚至有些人还会有号、讳、谥,那么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


图源自网络


名与字在《礼记·檀弓上》中有讲到:“幼名,冠字”。简单来说,古人在小的时候只有名,等到成年举行冠礼之后,才会有字。名一般是父母取的,只有父母和师父皇帝可以叫,其他人是不可以叫。古人取名还有一定的原则,在《左传・桓公六年》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而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一般男子是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有字就表示已经成年了。这个字是平辈之间互相称呼用的,名与字一般是有一定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为“表字”。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


图源自网络


除了名与字外,古人还有号、讳、谥,而且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的是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一般在古代文人中比较流行,比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等等;绰号又叫做外号,通常是由别人赠予的一种称号,而绰号有褒贬。


谥号就不是人人都会有,谥号始于西周,一般来说只有出名的帝王将相或者是简在帝心的官宦、社会贤达、经学大儒才会有资格去评选谥号,然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休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比如说曹操的谥号是武,所以后人提到“魏武帝”或者“魏武皇帝”就知道是在说曹操。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


图源自网络


另外讳,一般是对死者的用法,在《左传》中讲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即生前曰“名”,死后曰“讳“。”如果讳单用时,”讳某某“,就是对死者的用法,比如”子厚讳宗元“,但如果与名连用,”名讳某某“,那就是尊称,通用于生者及死者。


总得来说,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是有点复杂的,很多到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如今也就只有简单的姓名。(族谱网:www.zupu.cn


古人的名与字、号、讳、谥有什么区别?你了解过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取名有什么忌讳吗?
古人对取名字有很大的讲究,用字也比较谨慎而且寓意很深,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古人名字中常出现字的寓意。“富"“贵"福"“禄”:物质和地位的向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是正视人们的这种欲望的,不过强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实现。由于有了重义轻利的文化观念,士大夫之家取名总要避开这个方面,但这种强烈的愿望在取名时仍然时有所见。《汉书·王子侯表》中有安檀侯刘福、安国侯刘传富、海常侯刘福、榆丘侯刘受福;列传中有盖宽饶、李广利。至于向往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公.侯、王孙、公子、公孙命名命字,则显得雅逊多了,如窦融字周公、袁安字邵公、魏相字弱侯.张侯字孟侯、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治黄老之学的杨王孙、刘平字公子.冯异字公孙,都显露出先秦时期贵族对地位的向往。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以后,以臣字命名的多了起来,唐代有裴贽字敬臣、陈岩字梦臣等,宋代有徐铉字鼎臣、周渭字得臣等,明代有俞臣字臣哉.张元臣等,清代有赵...
· 苟姓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历史上姓名的避讳与更改你都了解吗?
朋友苟卓遇到一件烦心事: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放学后哭丧着脸对他说:“爸爸,咱们改姓吧,我不想姓苟了。”一问才知道,因为姓“苟”,一些同学都喊她“小狗”,还有的叫她“狗不理包子”,让她感到很没面子。朋友听了女儿的诉求感到很为难,可又不知如何说服女儿,于是找我商量。我告诉他:“你女儿的要求很合理,你完全可以把姓改过来!”朋友听了大吃一惊。于是,我把苟姓的演变以及历史上姓名的避讳详细地讲给他听。几年前,河南省登封市就出过一件改姓的事:该市唐庄乡张村村民宋秋丽从派出所领到了新的户口本和居民身份证。在新的户口本和居民身份证上,她丈夫的姓由“苟”改成了“敬”。这一改,揭开了一个“苟姓人家原姓敬”的历史真相。原来,在五代以前,姓“苟”的人本姓“敬”。五代后晋皇帝石敬瑭统治时期,朝内有个大臣姓敬,犯了这位石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石敬瑭便下令让他改姓“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身之祸,...
· 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区别,你清楚吗?
我想大部分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个古人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称谓有很多,比如说李白,字太白;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这些,每个人物都会表示一些人物姓名是什么及字什么,那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如今的我们没有“字”了呢?所以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姓、氏、名、字、号的由来与区别。古人与现在的我们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能只有一个姓名,没有很多讲究,但是在古代,姓、氏、名、字、号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分的,所以当你跟古人打招呼的时候,是不能随意称呼,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就会犯了忌讳的。所以下面一一来介绍。图源自网络一、姓姓是我们最熟悉的,现在我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并且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 有趣的姓氏文化,你了解过吗?
中华的姓氏来源已久,而对于姓氏,我们最熟悉的是《百家姓》,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姓氏只有这么几个,因此也有很多姓氏文化是我们不了解的,那么有趣的姓氏文化,你了解过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其一,姓氏最初是有区别的在秦以前,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姓要早于氏。中国姓氏的起源是源自原始的崇拜,而在那个时候,人们是比较崇拜图腾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觉得图腾其实就是一个群体的祖先,所以图腾就成为了一个群体的共同的名称,后来从原始社会到母系社会,人们为了区分区分始祖,也就诞生了姓,而这个姓在当时一般是表示部落名或者首领名的。在母系社会中,人们以部落为单位,主要的关系纽带是母系血缘关系,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部落不断地扩大,这样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分支,而这些支脉也是具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姓的,但是这样区分起来比较麻烦,因此独立出去的新的部落就开始给自己起不同的称号,而这就是氏的起源...
· 与张籍齐名的王建,你们有听说过吗?
古代诗人出名的有很多,但是冷门的,诗出名的人也不少,就比如说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诗人--王建。王建是唐代的诗人,字仲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其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一度从军,中年入仕,在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图源自网络王建这个诗人是比较擅长乐府诗的,是与张籍齐名,被世人称之为“张王乐府”。其诗作题材是比较广泛的,主要还是在讲述着一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诗词。思想是比较深刻的,是一个会善用真人真事进行创作的,会把当时的人或事还有环境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概括,主要还是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诗作基本上都是用比兴、白描还有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的,而且在其诗的结尾还会着重突出主题,就比如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句诗就是王建的代表作,也是被人知晓的一个诗句,这首诗主要是反映了望月怀人的一种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上面说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