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同姓不婚在几代之间有限制?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2022-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5
转发:0
评论:0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的婚姻观念了,在现在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更准确的说,我们现在是近亲不婚,因为血缘关系过近会造成婴儿畸形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古人并不明白这些,那同姓不婚的依据是什么?跟着小谱来看看吧。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的婚姻观念了,在现在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更准确的说,我们现在是近亲不婚,因为血缘关系过近会造成婴儿畸形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古人并不明白这些,那同姓不婚的依据是什么?跟着小谱来看看吧。


同姓不婚这一规定是在周代开始的。《魏书·高祖纪》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同姓不婚在唐朝还被规定进了法律条文。律法规定违反者处徒刑二年。


同姓不婚在几代之间有限制?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图源网络


明朝和清朝还规定同姓成婚的,各打60板,并且勒令分开。周代之所以有这个规定,主要来源于几个说法。


第一个是遗传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主要的考虑因素,为了保障婴儿的健康。第二是为了维护男性为中心的宗族观念。古代尊卑观念浓厚,血缘关系的亲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地位和秩序,这个规定是为了避免同姓结婚给这种等级秩序带来混乱。


第三在于定名分、别男女、防淫佚。《礼记·大传》认为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礼法,它可以起到维系人伦的作用。第四个是有一个说法是同姓结婚会有灾祸,所以古人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根据现在比较大众化的说法就是旁系亲属三代之外就可以结婚了,直系亲属是不能结婚的。那这个是怎么算的呢?


同姓不婚在几代之间有限制?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图源网络


直系五代就是从自己算起为一代,向上数至父母为二代,至(外)祖父母为三代,至(外)曾祖父母为四代,至(外)高祖父母为五代。往下数也是如此,自己至子女为二代,至(外)孙子女为三代,依此类推。


旁系三代值得是一亲姊妹兄弟和自己同源于母亲、父亲。二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上下辈旁系亲属;包括叔、伯、姑与侄儿、侄女,舅、姨与外甥、外甥女。三同源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平辈旁系亲属,包括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这三代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不同辈分的亲属也不能结婚,比如姑妈不能和侄男结婚,舅爸不能和甥女结婚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对于婚姻的规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婚姻和生育的发展的。


(族谱网:www.zupu.cn


同姓不婚在几代之间有限制?这个观念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同姓不婚
历史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这一婚姻制度,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如“同姓不婚,惧不殖也”;“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种族的繁衍和后代的质素。买来的妾室如不知姓氏,则用占卜的方式确定,以避免同姓婚姻。古代违反这一规定者,轻则受到谴责,重则受到法律惩处。唐律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明、清律规定: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但上古的姓和后世不同。上古时代,同姓必同宗,后世则同姓不一定有血统关系。所以清末《大清现行刑律》删去了这一规定。在朝鲜王朝,同姓可婚但同本贯绝对不可,否则视为不伦。越南古代儒者虽然提倡同姓不婚,但社会上并没有严格执行。现代现代东亚各地法律皆没有禁止同姓结婚,但一些较为保守的华人及朝鲜族家庭会反对子女与同姓的人结婚。
· 揭秘为何在古代“同姓不婚其生不番”禁忌不能碰?
“同姓不婚,其生不番”这个概念多次在《左传》被提到,说明古人很早就已经知道了近亲结婚不利于生育这个规律。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条定律其实在古代并不只意味着优生的概念,它酷似一种诅咒,像一块禁地一样。如果谁胆大踏进去,那他的命运肯定会变得非常悲惨。发生在齐国姜氏政权末期齐庄公一朝的女性故事就可以证明这点。齐庄公这个人,我只能说,当年齐灵公废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家伙实在是不成器。崔杼帮助齐庄公即位,但是好像齐庄公并没有因此而感谢崔杼。很快,崔杼和齐庄公的关系就破裂了。起因是因为这么档子事,齐国棠(tang,二声)公的老婆是东郭偃的姐姐,而这个东郭偃是崔杼的家臣。这个棠公也是个无福消受的短命鬼,早早死了,丢下了年轻漂亮的妻子。崔杼驾车去为棠公吊唁,看到了棠公老婆棠姜。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棠姜一身重孝伏在地上与来吊唁的各位客人还礼。女人啥时候最好看?绝不是什么浓妆艳抹,分外的时候,而是除...
· 清朝试婚格格是如何试婚的?清宫特有的习俗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几乎所有的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均已临御过女人,早已熟悉床第之事,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傻瓜皇帝司马衷十三岁就大婚,早在这之前,其父晋武帝司马炎便安排后宫才人谢玫,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让他明白男女房帷之事。谢玫离开东宫时已有身孕,并生下一个儿子。几年后,晋武帝指着一男孩告诉司马衷:这是你的儿子。司马衷大为惊奇。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十七岁结婚,却在十四岁时就做了父亲。但历代真正有明定实行皇室“试婚”制度的,唯大清一朝。网络配图清朝宫中明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心挑选出八名年龄稍长、容貌端庄的宫女,陪皇帝随寝做“试验品”。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一般冠以宫中四个女官的名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看这名分便...
· 韦氏同姓婚嫁之源
韦氏同姓婚嫁之源在全国各种姓氏中,一般同姓人是不相婚嫁的,即使有那也是极少数;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几乎少之又少;不过现在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其他的姓氏同姓相婚嫁也开始多了一些,从人类的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也符合社会的发展。不过韦氏和全国的姓氏不一样,在很久以前韦氏就可以同姓相婚嫁,而且很普遍,家族也没有什么反对和指责,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据我所知的地方,一般同一代先祖的通婚很少,不过不同一代先祖就很普遍,已经是上千年的习俗了;不过中原的韦氏好像没有这个现象;为什么呢?这还得追远到韦氏家族的特殊性,韦氏其实依据事实,就是有真韦和假韦之分,真韦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豕韦,就是得姓始祖以国为姓;后来始终以韦为姓的一个家族;而假韦就是西汉功臣韩信公元前196年,被刘邦和吕后阴谋杀害;韩信三岁儿子逃难南越,改名换姓;得到赵佗收为养子,藏匿保护;十九岁封为土夷长,即后来广西上林惊现的世袭岭南大首领家族的先祖;大...
· 浅谈同姓通婚和族内同姓不同辈份婚姻的辈份区别
浅谈同姓通婚和族内同姓不同辈份婚姻的辈份区别自古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同姓通婚为所有家族法规所禁止。那时同姓结婚被当作一种“大逆不道”行为,看作“乱伦”。查阅《城山裘氏宗谱》民国丙戌版,自南宋时期始祖肇宗寿六太公定居裘家坞起,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止,在这九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本村裘氏男性的配偶无一姓裘的,因为过去封建,认为“古训难违、义无反顾”,老祖宗定下族规“同姓不结婚”,还有仇裘子宋四姓和殷裘不通婚。如违反这一族规,即被除名、驱赶出族,不得立为宗子,可见措施之严厉。时代在变迁,人类在发展,这种不论血缘亲近、直系旁系,一概禁止同姓结婚的做法,当然是错误的。解放后,本村裘氏族人已从“同姓不结婚”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依法与同姓的异性结婚。国法亦无禁止同姓结婚,除《婚姻法》所禁止的“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对象外,都可结婚。从科学和法律上讲,男婚女嫁不是以姓氏为标准,而是以血缘远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