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2022-01-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11
转发:1
评论:0
说到寻根的话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一首民间歌曲,歌中有提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棵树和人们寻根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又有多少祖先前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去的?他们为什么会抛弃自己的家乡,分散生活在国内各角落呢?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从洪武六年开始,一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年间,洪洞大槐树下总共经历了18次移民,涉及到800多个姓氏,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迁移目的地涉及到现在的11个省市,规模相当宏大。大规模迁徙的历史原因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元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达到最大的朝代,但是存在的时间较短,末期,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蒙古贵族们对普通百姓残忍的压迫,再加上水灾和虫灾不断,这让中原很多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们正常的生活过不下去,必然会爆发起义活动,刚开始因为元朝军队各个都是精兵悍将,农民军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起义军纷纷被镇压下去。可是长期的战争谁都受不了,元朝末年这种兵乱长达十六年,最后在...

说到寻根的话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一首民间歌曲,歌中有提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棵树和人们寻根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又有多少祖先前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走出去的?他们为什么会抛弃自己的家乡,分散生活在国内各角落呢?

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从洪武六年开始,一直到永乐十五年,这五十年间,洪洞大槐树下总共经历了18次移民,涉及到800多个姓氏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万迁移目的地涉及到现在的11个省市,规模相当宏大。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大规模迁徙的历史原因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元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疆域达到最大的朝代,但是存在的时间较短,末期,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蒙古贵族们对普通百姓残忍的压迫,再加上水灾和虫灾不断,这让中原很多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人们正常的生活过不下去,必然会爆发起义活动,刚开始因为元朝军队各个都是精兵悍将,农民军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起义军纷纷被镇压下去。可是长期的战争谁都受不了,元朝末年这种兵乱长达十六年,最后在朱元璋的手中结束了这一切。

战争是一部分因素自然灾害可谓是让当时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水涝、蝗灾、各种疫情接踵而至,先后对百姓进行肆虐攻击。黄河、淮河多次决堤,中原地区被淹没成一片汪洋,找不到一块适合耕种的田地,还导致很多百姓丧失了性命。这些不可抗力因素让中原地区和南部各省呈现出人烟少,土地一片荒芜的景象。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明朝建立之后,这种国情有待于快速解决,中原地区人口稀少就没有劳动力,土地没人耕种,这让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往日繁华的景象已经不在,但是在山西一带,情况却比中原乐观百倍,山西一个省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四百万。

朝中大臣聚在一起商量应对办法,就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活动诞生了。往外迁徙的人集中在今天山西省的太原、晋城等一带城市。人口密集的洪洞县也没能逃过这次迁徙,而且它地处交通要道,是迁移的集散中心。

驿道旁有一棵大槐树,被迫迁移的百姓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对自己家乡的眷恋之情,眺望着那棵大槐树不禁流下了泪水,这棵大槐树最能代表他们的思乡之情。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在百姓的立场上,他们是坚决不愿意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但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一声令下,不听话的结果将会不堪设想。大家都是迫于强权的压迫下才进行迁移,而且当时有明确的规定,家里如果有四口人只能留一个,六口人留两个,八口人留三个,按这样的比例进行迁徙。

硬性规定必然会引起民愤,曾经有很多人在迁徙过程中逃跑,结果被官兵抓住后都会被割掉一只耳朵。传说,大槐树移民出去的后代,小脚趾都呈现复合型状态,一种说法是,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官兵会让他们脱下鞋子,强制在人们的小脚趾上砍上一刀,即使愈合之后,脚趾也再不会长成整体。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政府要求,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男孩,那么只能留下小儿子,其余都要迁出,母亲为了方便以后寻找亲生骨肉,在孩子的脚趾上留下了记号。

就这样,山西地区的百姓被拆的五零八落,分散到中原地区或者南部各省。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几十年的迁徙活动,让八百多个不同姓氏的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当时还有明文规定,相同姓氏的人不能住在一个村里,这就让很多骨肉血清被迫分开,天各一方。

现在大槐树的祠堂里,总共供着一千两百三十个姓氏,有些流出的姓氏还被记载着详细的迁出方向,就是方便子孙后代回到故乡能找到自己的根。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移民完成之后,为了帮助他们尽快的进入生产状态,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耕田工具、耕牛等,还减免赋税,一时间荒地得到开垦,农业发展得到恢复,而且不同地区的人融合在一起,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大迁徙虽然是被迫分离,但是某些方面也是顺应历史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

当年的大槐树移民移了多少姓氏,你知道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槐树移民姓氏凌姓
凌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一百五十五位的姓氏,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分布较广,尤以湖南、江西、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凌姓约占全国汉族凌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凌姓出自方姬氏,始祖是姬封。姬封,周文王少子,周武王同母胞弟。周初,武王封其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史称康叔封。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殷纣后裔武庚趁机联合他们及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出师平定叛乱后,大规模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及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并改康叔为卫国,都于朝歌(今河南祁县)。成王亲政后,任他为司寇(周代主管刑法狱讼之官),并赏赐给他宝器、祭器,此来表彰康叔之德。其之子为周之凌人(掌兵之官)。其后世袭此职,并以官职为氏,称凌氏。凌氏迁民始祖当时为太原府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下,分迁异地,其迁民后裔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
· 大槐树移民姓氏耿姓
耿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五;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多省多此姓,八省耿姓约占全国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耿姓出自子姓,以邑为氏,始祖是祖乙。祖乙,商朝第十四代君王,河甲之子。卜辞称其为中宗,与太乙、太甲并祭,合称三示。继位后,苦于东南方夷人的侵扰,将都城由相(今河南内黄东南)迁至耿(在今河南温县东),他任用巫贤治理国政,并亲自坐镇指挥,平复了东夷,巩固了商朝统治,使殷商得以复兴。下传至第二十君主盘耿时,由耿迁,留居耿之公族,遂以邑为氏,称耿氏。耿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耿寿昌,历算家;汉成帝时有耿育,为议郎;东汉有东光侯耿纯,西域有名将耿恭;唐代有画家耿昌言;宋代有耿南仲,开封人,宋钦宗时任尚书左丞,又有抗金义军领袖耿京;清初有清南王耿仲明、耿精忠;又有耿博,任仪州通判。耿姓迁民始祖当时为平阳府...
· 大槐树移民姓氏时姓
时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七;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山东二省多此姓,两省时姓约占全国汉族时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时姓出自芈姓,以名为氏,始祖是申叔时。申叔时,名叔时。春秋时楚国公族,因食邑于申(今河南南阳),故称申叔时。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时,陈灵公无道,与大臣孔宁、仪行父一起与夏姬通奸,夏姬之子征舒羞恨交加,就杀了陈灵公。时楚国欲霸中原,即以此为借口,楚庄王率兵亲征,斩杀征舒,灭掉了陈国。班师回楚都后,庄王设晏庆功,群臣纷纷祝贺,唯有申叔时持有异议,认为庄王除掉弑君的征舒,陈人会感激,而灭掉陈国,只会适得其反,犹如蹊田夺牛,非王道之举。庄王听后,连连顿足,遂下令撤回军队,恢复陈国。庄王之举,赢得了北方诸侯信服,为楚国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申叔时因此谏而流芳后世。其后子孙有以其名为氏者,遂为时氏。时氏迁民始祖当时为沁洲等籍人氏,明初奉...
· 大槐树移民姓氏詹姓
詹姓是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二位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詹姓分布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为多,这三省詹姓约占汉族詹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其得姓始祖为詹文侯。周宣王时,支庶子孙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子孙世袭为周朝大夫,以其所国名为姓,称为詹氏。另外,历史上还有詹姓为虞舜黄帝之后得詹者(备受尊重的人)为詹氏和以官职为姓等之说。古代负责管理占卜的官职叫詹尹氏,他们的后世子孙,以其祖上官职名称中的詹字为姓,也称詹氏。詹氏迁民始祖当时为府等籍人氏,明初奉诏集于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分迁异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詹氏的历史名人周代有大夫詹伯;春秋时晋国有詹嘉,又有虢国大夫詹夫;战国时有詹何,术士,五代十国时闽国有詹必胜,婺源人,为先锋兵马使;宋代有詹体仁,浦城人,官司农卿,宋朝末年有蜀将詹钧,因抗元而牺牲;...
· 大槐树移民姓氏:牟姓
牟姓是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一百四十九位的姓氏。较为常见,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牟姓系祝融氏之后,始祖是陆终。陆终,火神祝融吴回之子。祝融是上古时的一个官名,后成为氏族名,帝喾时,颛顼曾孙重黎为火正(掌管火的官),因其能光融天下,甚是有功,帝喾便称其为祝融。后来,重黎在诛伐共工氏时,因心怀仁慈,未能按帝命将共工氏一族斩尽杀绝,失职被杀。其弟吴回继任火正之职,为祝融氏。因其以火施化,被后世尊为火神。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其后都有封国,别为上古八姓,史称“祝融八姓”。祝融氏后嗣失职南迁,降居江水,与蛮族杂居。周时,祝融氏有裔孙建立牟国(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为子爵。春秋末国灭,其后以国为氏,称牟氏。尊陆终为始祖。牟氏迁民始祖当时为泽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旁,迁往异地,其迁民后裔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牟姓的历史名人汉代有太尉牟融,又有牟卿,为博士,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