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2021-11-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91
转发:0
评论:0
研究姓氏文化,对于追本溯源、寻根问宗意义重大。而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更是对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民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广东,就有这样一个村子,被迁出的4000万后裔奉为寻根圣地。广东南雄,寻根圣地珠玑巷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作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珠玑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传说,南雄珠玑巷的名称由来,跟宋朝迁入珠玑巷的先民有关。南迁定居在此后,怀念家乡的汴京移民,将这里的名字也改为了珠玑巷。另一种说法是,珠玑巷原称敬宗巷。张昌祖先张兴,七世同堂居住于此。朝廷听说之后,赐珠玑绦环奖赏张家。而为了避唐敬宗名讳,改名为珠玑巷。唐代大庾岭路,是当时商人、学子、官员出入岭南的必经之地。而位于大庾岭路南方约20公里处的珠玑...

  研究姓氏文化,对于追本溯源、寻根问宗意义重大。而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更是对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民俗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广东,就有这样一个村子,被迁出的4000万后裔奉为寻根圣地。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广东南雄,寻根圣地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

  作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珠玑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传说,南雄珠玑巷的名称由来,跟宋朝迁入珠玑巷的先民有关。南迁定居在此后,怀念家乡的汴京移民,将这里的名字也改为了珠玑巷。

  另一种说法是,珠玑巷原称敬宗巷。张昌祖先张兴,七世同堂居住于此。朝廷听说之后,赐珠玑绦环奖赏张家。而为了避唐敬宗名讳,改名为珠玑巷。

  唐代大庾岭路,是当时商人、学子、官员出入岭南的必经之地。而位于大庾岭路南方约20公里处的珠玑巷,成为人员南下和北上的驻留地。南方,正是广东方向。

  珠玑巷移民由来及姓氏

  衣冠南渡影响迁徙和姓氏

  提到大规模人口迁徙,向南可以说是一个必然趋势。

  珠玑巷的移民,跟1127年的“靖康之变”脱不开关系。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金军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中原士族纷纷南迁,老百姓自然也随之迁徙。从北宋到南宋,因为中原战乱,百姓先是迁到江西,之后又继续向南迁到广东,在珠玑巷落地生根并改地名纪念故土。

  由此,也带来大量的中原姓氏在此地繁衍。

  传说中窥见姓氏组成

  当时宋高宗的一个妃子——胡妃因为犯错逃出宫去,被南雄来的黄姓商人看中,并带回了自己的老家。后来皇帝知道后,派兵书尚书——张钦追查多年无果,暂时放弃。后来因为又有消息传出,兵部担心皇帝追究,就谎称南雄有人作乱。牛田坊的居民,于是在九十七个人的带领下,继续南迁。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此外,含衣冠南渡影响,根据黄慈博遗稿收藏到的家谱、族谱所记载的姓氏,除了《谢氏族谱流徙铭》所提到的三十三姓外,还有庞、康、唐、邝、丁、雷、孔、孙、司徙、邵、任、朱、魏、程、鲍、缪、房、容、潘、冼、祁、袁、姚、蓝、萧、韩、甘、林、杨、梅、吕、严、刘、关、屈、余、陈、曹、罗、冯、麦、谢、梁、黄、吴、何、苏、黎、阮、侯、邓、廖、卢、郭、李、谭等等合计七十多个姓。

  当然,这也只是南迁姓氏的一部分。

  今有183个姓氏,后裔4000多万人

  从七十多姓族人散居珠江三角洲的史实看来,大部分粤语方言群的广东人都是珠玑巷的后人。又随着近代史上的多次移民浪潮,珠玑巷的后人更跨出中国大陆的版图,越过南中国海,越过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走向到世界各地去。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到如今,珠玑巷内有一南迁姓氏名录石壁,上列有183个姓氏。成为一道特的风景线。珠玑巷内还有胡妃塔,纪念胡妃保护百姓,挺身赴死的精神。

  遍布全球的珠玑巷后裔,已经达到4000多万人,但他们心中都有珠玑巷,这个共同的根。

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曾迁出180个姓氏,是4000万人的寻根圣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寻根问祖的圣地
寻根问祖的圣地中华邹氏网2009年2月18日万家姓寻根问祖的圣地自古以来,神州大地被称为“炎黄故土”,中华民族叫“炎黄子孙”。这炎黄,即指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开创黄河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始祖。炎黄的后代,春秋时自称“诸夏”或“华夏”。夏者,大也;“大国曰夏(《尚书・武成》疏)“夏”又指“中国(中原地区)之人”(《说文・文部》)。华者,荣也,美也。“华夏”意为繁荣美好的中原地区,那里繁衍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华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把居位地区称为“中华”,原仅指黄河流域而言,后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中华民族”则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我们民族的始祖神黄帝是神话传说人物。他是传说中的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黄帝是少典之子,因长于姬水而姓“姬”。因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祖籍有熊氏,又号“有熊”。又因崇尚土德,...
· 姓氏溯源???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
姓氏溯源•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作者:哈哈儿转贴自:恶人谷珠楼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1.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
· 寻根圣地--三陵台
三陵台座落在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宋大庄西北古宋河南岸,距市区5公里,2000年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39年),三仁(微子、箕子、比干)之首的微子启封宋国,都睢阳(今商丘),历26世,34君,755年。戴公妫乃微子启之弟微仲衍8世孙,公元前799年即位,在位34年,传位其子武公司空。武公在位18年,传位其子宣公力。宣公在位18年,传位其弟穆公和。戴、武、宣三公是戴姓、武姓及宣姓的始祖。由于祖孙三代均葬于此,并三陵并峙,故名三陵台。西汉时,刘邦之孙梁国国君梁孝王刘武大兴土木,筑梁园三百余里,三陵台为梁园一景,至今陵上尚有离宫瓦片遗存。明朝万历年间,肩比包拯、海瑞的大清官吏部尚书宋纁,积劳成疾,死于京师。灵柩解往商丘1800里,士农商贾夹道迎送,焚香哭拜,大江南北多建“三报祠”以祭祀。宋纁死后四年(万历23年),蒙皇恩迁葬于三陵台之阳。三陵台占地770余亩,过去神道两侧白...
· 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
简要介绍: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1、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
· 寻根问祖的八大朝宗圣地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大都发生于社会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当巨大,流向较为明确,地域相对固定等明显特征.尤其是明清以来,由于版图扩大,幅员增加,以及战争频繁等多种原因,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官方移民,形成了八大著名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点,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朝宗圣地.1、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六百余年。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