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福建宁化县的张氏宗祠,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宗祠你知道吗?

2021-11-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74
转发:0
评论:0
张氏家祠,亦称张氏宗祠,坐落在宁化县石壁江口村村里。宗祠介绍张氏家祠,郡号是:“清河”。堂号为:“思孝堂”。该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曾经过多次维修,尤其近两年进行了全面重修,使这座古祠,貌焕然一新,古韵犹存,前有大坪、池塘,后山森林茂密,仿古建筑褶褶生辉。该祠主要楹联,在平基柱上写着:“孝友重周邦家法昭昭施子孙,忠烈篇唐代前光炳炳仰祇常”。栋柱上写着:“修谱牒记丁男济济衣冠称望族,承先人启后嗣振振公姓绍箕裘”。宗祠谱系该祠编修族谱时间早,次数多。已共修11次,首修时间是宋嘉佑八年(1063年),近修时间是在1992年。该祠的字派序列为:“祖仁洪仲世,积善胜先贤。万忠开泰远,盛德永昌隆。仁天发祥初,清河广美居。秀毓生豪杰,谟烈丕登书。匡辅储经济,克治功事继。宝鉴喜相传,选举冠高第。理学仰西铭,渊源道德纯,贻谋绍前哲,元恺正逢辰。”宗祠名人该祠始祖张举郎系得姓始祖挥公第138世...

  张氏家祠,亦称张氏宗祠,坐落在宁化县石壁江口村村里。

  宗祠介绍

  张氏家祠,郡号是:“清河”。堂号为:“思孝堂”。该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曾经过多次维修,尤其近两年进行了全面重修,使这座古祠,貌焕然一新,古韵犹存,前有大坪、池塘,后山森林茂密,仿古建筑褶褶生辉。

  该祠主要楹联,在平基柱上写着:“孝友重周邦家法昭昭施子孙,忠烈篇唐代前光炳炳仰祇常”。栋柱上写着:“修谱牒记丁男济济衣冠称望族,承先人启后嗣振振公姓绍箕裘”。

福建宁化县的张氏宗祠,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宗祠你知道吗?

  宗祠谱系

  该祠编修族谱时间早,次数多。已共修11次,首修时间是宋嘉佑八年(1063年),近修时间是在1992年。该祠的字派序列为:“祖仁洪仲世,积善胜先贤。万忠开泰远,盛德永昌隆。仁天发祥初,清河广美居。秀毓生豪杰,谟烈丕登书。匡辅储经济,克治功事继。宝鉴喜相传,选举冠高第。理学仰西铭,渊源道德纯,贻谋绍前哲,元恺正逢辰。”

  宗祠名人

  该祠始祖张举郎系得姓始祖挥公第138世君政公第20世。其曾祖父柏寿郎,妣姜氏,生二子:①源大郎;②源小郎。祖父源大郎,妣廖氏,生一子:甲郎。父亲甲郎,妣陈氏,生二子:①举郎;②贵。举郎本人,妣(失考),生二子:①达九郎,大坑口(石壁镇江口村)祖;达显郎,小吴中村(石壁镇小吴村)祖。其后裔衍播江西石城、本县禾口等地子孙达2000多人。

  福建宁化县的张氏宗祠,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宗祠你知道吗?

  该祠后裔名人有:第10世裔孙张承祖,字天锡,官名赐。宏治岁进士,官江西袁州府万载知县,政治仁声籍甚,邑祀公如神,以功迁江南安庆府正堂,忧国忧民,堪称贤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陈氏大宗祠,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陈氏大宗祠,坐落在贡川镇南郊巫峡村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临溪背山,风光秀丽,是一座明代宫殿式古建筑,也是省内外陈氏子孙寻根拜祖的胜地,每年二月初十和八月初十来自全省各地裔孙代表云集于此,举行祭祀活动,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陈氏大宗祠介绍陈氏大宗祠始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主持营建者是陈源湛同漳平陈九叙、泉州陈用宾等众族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光绪年间(1875~1908)曾重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建筑作生产队仓库保留下来。近十余年来应各地族人的要求,经过永安后裔的努力,该祠已大体修复原貌,并重建一座雄伟壮观的歇山式门楼,门口一对石狮形象惟妙惟肖,雕艺精妙。从门楼登阶后有一个600平方米的宽阔大坪,端庄的华表后又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大坪,两侧有22间供远方裔孙住宿的耳房。主祠下厅有制造精美的隔扇、石板天井。正厅上悬挂着横竖匾额,金碧辉煌的三楹神...
· 号称客家第一祠的福建李氏宗祠,它的百年历史你知道吗?
在福建上杭稔田,有座李氏宗祠被后人称为客家第一祠。客家第一祠到底是哪一座?坐落于上杭稔田的李氏大宗祠,又称作“惇叙堂”。该祠堂筹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李梦兰倡议兴建,为纪念李氏入闽始祖(宋末)——李火德,于清道光十九年建成。祠堂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当时就已耗资2万银元,至今已历经180余年的风雨。大门楼牌坊上竖着一块长方形石板,道光皇帝赐刻——“恩荣”,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大门两旁石柱外侧刻有对联“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祠堂中厅两边的墙壁上引有文天祥遗墨“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作为家训。为什么被称作客家第一祠?第一,大且繁。全祠总占地5600平米,有3个大厅和26间大小客厅,住房有104间。据说,要打开或关上整个宗祠的所有门窗,一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也得花上整整六个小时。第二,海外客家影响力。李氏大宗祠,是包含东南亚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海内外最具影响...
· 广东东莞万江856年历史大汾村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是照着这个动物形建的
东莞时间网讯坐落在汾溪河畔的万江大汾,曾与潢涌、麻涌、石碣等被誉为东莞的四大名乡之一。这座古村立村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至今有856年历史,民居与宗祠在排列组合上还基本是广府的疏式布局。古村建筑的屋檐,颇具岭南建筑特色。时代发展太快,很多古建来不及保护,如今的大汾村已经看不到连成片的古民居了,但走几步路,就能在现代建筑中间看到夹杂其间的古建筑,有些保留得很好,青砖、红砂石、三雕一塑等都在,很是漂亮。作为东莞四大名乡之一的大汾村,明清两代就以书画名人辈出而闻名,是广东省书画之乡。村中不少古建筑被改造成书画院,比如百翠阁,目前还是东莞市职工书画协会所在地。就连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也在2010年被改造成为展览馆,不仅展示村史,也曾举办过书画展。种德、连步、青云三座古桥修建于明代走进大汾村,第一个感觉就是喧闹:进村的大桥正在修建,而进村的第一站便是大汾村市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 广东东莞万江856年历史大汾村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是照着这个动物形建的
广东东莞万江856年历史大汾村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是照着这个动物形建的东莞时间网讯坐落在汾溪河畔的万江大汾,曾与潢涌、麻涌、石碣等被誉为东莞的四大名乡之一。这座古村立村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至今有856年历史,民居与宗祠在排列组合上还基本是广府的疏式布局。古村建筑的屋檐,颇具岭南建筑特色。时代发展太快,很多古建来不及保护,如今的大汾村已经看不到连成片的古民居了,但走几步路,就能在现代建筑中间看到夹杂其间的古建筑,有些保留得很好,青砖、红砂石、三雕一塑等都在,很是漂亮。作为东莞四大名乡之一的大汾村,明清两代就以书画名人辈出而闻名,是广东省书画之乡。村中不少古建筑被改造成书画院,比如百翠阁,目前还是东莞市职工书画协会所在地。就连具有近500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也在2010年被改造成为展览馆,不仅展示村史,也曾举办过书画展。种德、连步、青云三座古桥修建于明代走进大汾村,第一个...
· 有300多年历史的梁氏宗祠,它的历史你知道吗?
祠堂,在族人的心中,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传承所在。在古代,祠堂的作用在于家族的婚、丧、寿、喜等事务,以及族中商议重大决策会议,都常在祠堂中举行。百年梁祠,历经风雨宴岗,居民大多以梁姓为主。宴岗梁氏祠堂,全称竹隐梁公祠,位于东莞市虎门镇宴岗社区内,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位于沙角半岛海边的宴岗,百年前村民多以捕鱼为生,因此常在祠堂中举行祭祀,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海打渔的渔民能够出入平安,人人安居乐业。如今,历经了百年的岁月流淌,经受百年时间的风吹雨淋,梁公祠留存至今,它已经不单是族人发展传承的“历史博物馆”,更多的是宴岗梁氏子孙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300多年来,梁公祠在清嘉庆22年(1817年)、光绪29年(1903年)和最近的2007年,分别进行了三次的重新修缮。宗祠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设有仪门、屏风、神楼等,其布局严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