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氏族社会是怎样的?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上古时期是没有国家的概念的,于是就发展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这样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同一氏族的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遥望上古时期的氏族社会吧。
图源网络
一、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女系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母系氏族的早期处于中国历史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母系氏族的晚期则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在中国考古历史上,已经发现了母系氏族人类的历史遗迹,主要有代表母系氏族前期人类的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
在母系社会中,妇女对财产的支配权大于男子。《吕氏春秋一恃君览》中“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记录的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情况。
图源网络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安的半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采集和渔猎占据生存的重要地位,农业和饲养业也占有一部分位置,他们的手工业也很有发展,尤其是陶器的发明和制作。
二、父系社会
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所替代,远古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生的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是同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中心随之发生偏移,因此,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后期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化等均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
图源网络
在父系社会中,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成果供应大余需求,一部分人可以占有别人的劳动财富,并依据已有的财富奴役他人,于是私有制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有共同血缘的氏族可以联合成一个大氏族,称之为胞族,大氏族之间连接成一个部落,就构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氏族社会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