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族谱发展历程,族谱雏形是什么样的?
我国的家﹑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作为记载氏族世系的志书,源远流长。从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早在4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一些人物出生,婚娶的文字记载,那是族谱的雏型。
到了周代,国家设立专官负责全国所有贵族族谱的记载与管理,族谱成为统治者推行政治制度的工具。周代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这是一种以嫡庶关系划分大宗,小宗,从而确立各级贵族子孙世袭封土爵位的制度: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他的众子则封为诸侯;诸侯由其嫡长子承继,他的众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由其嫡长子顶替,他的众子则封为士。这种世袭制是建立在血缘亲疏远近的基础上的,而族谱作为血缘关系的记载,便成为世袭制的依据和基础。周王朝中央和各诸侯国的史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记录,整理、保管各贵族的家谱。这些管谱的职员,也一般是世袭担任,为他们提供了熟悉﹑掌握全国各贵族家谱的便利,造就了一批熟练的谐学专家,产生了像《在戴礼记·帝系篇》《世本》《春秋公子血脉谱》.《帝王诸侯世谱》等优秀的谱学著作。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除因循东汉察举所要求的经学﹑德行、乡闾清议之外,又增加了家世、才实等内容,将人才区分为九等。这看起来更加完备,但实行过程中,负责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他们品评人才多以门第为重,选用者也是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朝中用人,只问家世,而家世则以族谱为据,查家谱后如果确系世家土族,定作大官。在族谱成为官场的敲门砖后,私家修谱之风盛行。为子孙前程计,不仅贵族,就是许多寻常百姓也编修起了族谱,甚至不惜采取小姓冒大姓、庶族人土族等手段,把族谱编得光彩照人。“九品中正制”一直推行到南北朝,所以这一时期修谱之风长盛不衰,谱牒多于牛毛。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下来,有些才学的人不论出身门第,可以不经举荐,只须经过逐级考试,由朝庭择优录取,授以官职,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掌大权的状况。从这时开始,族谱才逐渐剥离其政治色彩。
到了宋代,政府不再设置谱官,族谱都由私家编修。欧阳修、苏淘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谱的规范。其后历经元、明、清直到民国,循数十年-一-修的惯例,族谱绵延不绝。修谱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了敬宗收族,即通过敬重同一祖先,联结族人,以在社会上相互扶持;或是记载先人的奋斗史,以启迪后人。
由于族谱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实用价值,官撰、民修相结合,使我国族谱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据专家估测,散存于民间者,当在百万部以上。虽经历代战乱,损失甚众,但有识之士仍想方设法将其保存下来。尤其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长期以来将其作为民族文化瑰宝征集收藏,目前在国内的存量当在1万部以上。据说美国犹他家谱协会从1971年以来,大量收集﹑复制中国的族谱与地方志,该会收藏的中国族谱已超过4000种。目前我国民间私人收藏﹑秘不示人的族谱仍有不少。
我国的族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一笔巨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族谱的种类看,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物;从族谱体例看,一般包括序、跋,世系图、名册,重要人物画像及像赞,人物传记、诗抄、艺文,各种碑文.墓志﹑祭词,家族事件等,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1/10/08/d57f7b0b-b2ed-41d4-91a2-d002c0342845.jpg!water)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1/09/03/8400ba30-f0bc-4aa9-92f2-c287a9356650.jp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3/10/20/f0c78ac9-c027-44ef-8c02-91b945103df6.png)
![](https://imgs0.zupu.cn/zupuls/p62/f8973680-075f-44e0-8e87-2ec9e6bcd4ea.jpg)
![](https://imgs1.zupu.cn/u/cms/www/201710/310934484a1i.jpg)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