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2021-08-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广东三大姓之一的黄姓。黄跟梁一样,在宋朝不是什么大姓,排到96位,但后来发展得很快,到现在全国约有2700万人,排第七,在广东有500多万人,排第三,而且广东的黄氏人数占全国的19.5%,无疑是比例最高的黄姓省份了。黄姓跟梁姓颇有渊源,据说都是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后代,而且都来自嬴姓。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嬴姓后裔中有姓黄的人,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这里又跟陈姓的来历一样了。这样看来,黄姓的起源根本就是在北方嘛,最远到内蒙古了,后来是怎样南下,一直到了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了呢?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找找黄国在哪儿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搬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

  广东三大姓之一的黄姓。黄跟梁一样,在宋朝不是什么大姓,排到96位,但后来发展得很快,到现在全国约有2700万人,排第七,在广东有500多万人,排第三,而且广东的黄氏人数占全国的19.5%,无疑是比例最高的黄姓省份了。

  黄姓跟梁姓颇有渊源,据说都是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后代,而且都来自嬴姓。

  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嬴姓后裔中有姓黄的人,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

  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这里又跟陈姓的来历一样了。

  这样看来,黄姓的起源根本就是在北方嘛,最远到内蒙古了,后来是怎样南下,一直到了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了呢?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找找黄国在哪儿

  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搬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

  后来,黄姓的足迹向西发展,到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形成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

  就这样,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黄国后裔齐聚一堂

  在这里看出一个问题,黄姓,或是其他姓,之所以可以在南方发扬光大,主要是由于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少数民族战乱的伤害较轻!

  湛江的黄姓人口也相当多。徐闻十大姓氏排名是陈、黄、邓、李、林、杨、郑、梁、王、张;遂溪的十大排名是陈、黄、李、周、杨、王、林、梁、郑、吴。这两个排名都将黄排在了第二位,而梁的排名还应该靠前。

  湛江的黄姓人口虽然多,但资料却比较散乱,迁徙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尽相同,从族谱看却大多源自福建莆田。在这里要强调一个人——黄岸。黄岸公是入闽始祖黄元方的嫡系十一代孙,他是唐初的进士,曾任过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等职位。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黄岸公画像

  黄岸公是莆田黄姓的始祖,属江夏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莆阳黄”。这样的话,湛江只要祖谱记载由福建莆田迁来的,从理论上来说大多应是江夏莆田黄岸公的后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福建有名的四大姓跟广东姓氏同源,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福建与百越提到福建的别称,“闽越”肯定常被挂在嘴边上。在旧时,福建又被称为“七闽”,是“百越”部落之一。“百越”在最开始,其实是个带有轻蔑意味的称呼,是中原地区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统称。吴越大致是江浙沪地区、而闽越指福建、广东是南越,广西则是骆越。福建四大姓提到宗族文化和姓氏人口,福建跟广东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1、陈陈姓,广东第一大姓,同样也是福建第一大姓,共有428.05万人口,占福建人口的11.51%。按照城市分布来看,福州陈姓人口最多,超过了百万。在广东,陈姓还要更多。陈氏发自陈胡公-妫满。是舜帝后裔,后人以国为姓,就有了陈姓。在中国古代...
· 全国第三大姓张姓系“天上得来”的姓氏源自濮阳
挥公陵园大殿,从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个弓形河南商报记者李笑凡郭清媛文/图如今的濮阳县城,保留着一个规矩:每到清明,濮阳县和周边的张姓人,都会到老城拜祭祖坟。过去当地张姓人不知始祖是谁,只认这块“发源地”;如今,人们为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建起气派的陵园,每年回来祭拜的张家人也越来越多。上古时代,挥公也许不曾想过,张姓一路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姓,子孙更是遍布天下。一个家族对故土的坚守“巍巍中华,源自炎黄;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张氏祭祖歌再过几天,世界张氏总会的理事张兆战就要从濮阳出发,动身去台湾了。3月11日,世界张氏总会要在台湾南投县举办六届二次理事会。聊起张姓,张兆战有“发言权”:从他家族谱上算,他已经是第26代张家人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濮阳县海通乡前康庄村,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张姓,他们有个共同的祖先――德公。德公是族谱上的第一人,明朝年间中过进士,家中兄弟四个,三个都迁往外...
· 全国第三大姓张姓系“天上得来”的姓氏源自濮阳
挥公陵园大殿,从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个弓形河南商报记者李笑凡郭清媛文/图如今的濮阳县城,保留着一个规矩:每到清明,濮阳县和周边的张姓人,都会到老城拜祭祖坟。过去当地张姓人不知始祖是谁,只认这块“发源地”;如今,人们为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建起气派的陵园,每年回来祭拜的张家人也越来越多。上古时代,挥公也许不曾想过,张姓一路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姓,子孙更是遍布天下。一个家族对故土的坚守“巍巍中华,源自炎黄;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张氏祭祖歌再过几天,世界张氏总会的理事张兆战就要从濮阳出发,动身去台湾了。3月11日,世界张氏总会要在台湾南投县举办六届二次理事会。聊起张姓,张兆战有“发言权”:从他家族谱上算,他已经是第26代张家人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濮阳县海通乡前康庄村,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张姓,他们有个共同的祖先――德公。德公是族谱上的第一人,明朝年间中过进士,家中兄弟四个,三个都迁往外...
· 广东省有哪些大姓氏宗族?
大家都知道,广东省是各姓氏宗族聚集地,有很多大姓氏家族,以下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一些姓氏宗族。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吧!一、陈姓陈姓是广东省的第一大姓,人口约848万人。历史上,广东陈氏俊才辈出,在岭南文化发展每一节点上,几乎都产生了望重士林的学者、名臣。以下为部分代表人物:陈拙:唐末五代的乐曲家,为岭南第一大姓陈氏的先祖之一。陈铸、陈铨:北宋时期兄弟,一同登科进士,是陈氏家族中早期的文化名人。陈阳满:元末人物,随父由福建入粤,因在瑶乱中立功被封为瑶长官,并在英德大湾和阳山杜步两地购置田产,安排诸子分居创业,成为清远市域陈氏族群中人口最多的大族。陈符:明初人物,随祖父由福建入粤,宣德年间携三子由长宁移居英德西牛响鼓岭开创基业,其后裔散布在英德、清新和连州等地。陈思盛:明初人物,随祖父迁入广东龙川,其后裔主要散布于英德的石潭浸潭等地。二、李姓李姓是全国大姓,在广东的分布也比较多,约有544万人...
· 三台融姓分支
三台融姓分支的来龙去脉根据调查考证和安新县志记载,安新县只有大王和三台两个镇有融氏家族。目前大王镇有融姓户的村5个:小王营、小王村、西阳村、小阳村和向村;三台镇有融姓户的村三个:店上、申明亭、山西村。本镇最初只有店上村有融姓,后从店上迁到山西村和申明亭村各一户。1952年前,申明亭和山西村融姓,每年都到店上村聚在一起会餐一次,叫“吃会”,以联络感情,勿望是一个祖宗的子孙。听祖辈传说,店上的融姓家族是由小王营村迁来的。2003年4月考察时,该村融姓最长者融建锐老人(80岁,曾任乡、村支书多年)介绍,祖上传说小王营、小王、西阳、小阳、向村这几个村的融姓属于“义阳社七甲”。过去本村融姓有家谱,文革时期丢失了。据融建锐次子融占斌说,他小时亲眼见过融氏家谱,确属七甲,祖辈由外地迁来。根据老坟地辈数推测,融姓人家大约明末清初由山西大槐树迁来。据1951年前后考察,店上村东的祖坟,大概有十六、七辈的样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