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有什么历史价值?

2021-08-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7
转发:0
评论:0
瞿昙寺座落在乐都县的南山脚下,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那里风景幽雅,山水宜人,寺后有靠山,寺前有照山,清泉流水,林木葱郁。寺院建筑古色古香,吸引过万千游客。更使瞿野寺增色的是,距寺院十余里的地方就是一带连绵数百里的莽莽雪山,山峰层次错落,终年积雪。晴天远眺,宛如银屏玉阁,耸立千仞。这座古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公元1393年,一位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的西藏僧人名叫桑儿加查实(俗称三罗喇嘛),率众东迁,在瞿昙寺现址修起一座小佛堂。三罗喇嘛到南京贡马,请求护持和赐给寺额。明太祖朱元璋封三罗喇嘛为西宁卫僧纲司都纲,主管这个地区的宗教事务。另外,朱元璋取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族姓“瞿昙”(今译为乔达摩),为那座小佛堂命名,敕赐金书横匾一方。这块将近600年的明代匾额,现在仍然挂在那座佛堂的内檐门额上方,那座小佛堂因此称作“瞿昙寺殿”,俗称前殿。明王朝历代皇帝承袭了朱元璋扶持瞿昙寺上层,以...

  瞿昙寺座落在乐都县的南山脚下,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那里风景幽雅,山水宜人,寺后有靠山,寺前有照山,清泉流水,林木葱郁。寺院建筑古色古香,吸引过万千游客。更使瞿野寺增色的是,距寺院十余里的地方就是一带连绵数百里的莽莽雪山,山峰层次错落,终年积雪。晴天远眺,宛如银屏玉阁,耸立千仞。

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有什么历史价值?

  这座古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公元1393年,一位在青海湖海心山修行的西藏僧人名叫桑儿加查实(俗称三罗喇嘛),率众东迁,在瞿昙寺现址修起一座小佛堂。三罗喇嘛到南京贡马,请求护持和赐给寺额。明太祖朱元璋封三罗喇嘛为西宁卫僧纲司都纲,主管这个地区的宗教事务。另外,朱元璋取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族姓“瞿昙”(今译为乔达摩),为那座小佛堂命名,敕赐金书横匾一方。这块将近600年的明代匾额,现在仍然挂在那座佛堂的内檐门额上方,那座小佛堂因此称作“瞿昙寺殿”,俗称前殿。

  明王朝历代皇帝承袭了朱元璋扶持瞿昙寺上层,以安定边元、连续西藏的方略,曾有7个皇帝先后为瞿寺下达敕谕7道﹐诰命2道;封大国师、国师各一,颁给大金印1颗,镀金银印1颗,象牙图章2方,铜印1颗。据当地藏族民间传说,瞿昙寺还有受封的“七禅师、八都纲”。自永乐时起,先后修建规模宏大的殿宇佛堂4座,下院1处,钟鼓楼房4幢,厢廊72间,碑亭两座,另有禅房僧舍以及寺主庭院等;立御制碑刻5通,赐瓶炉香案、钟鼎磬鼓、佛像袈裟等多件。明王朝还多次派太监到瞿昙寺视察,赐给该寺山场、园林、田地,使其领属13寺,管辖7条沟,还调拨52员旗军护寺,可见瞿昙寺在明代的我国西北地区,地位相当显赫。

  游人从瞿昙寺前山门中经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最后到达隆国殿,将会看到这些主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各主殿两侧参差错落,配建的亭台楼阁、廊厢偏房,疏密有致而各有特色。殿外庭院佛塔经幡,翠柏苍松;殿内佛像青灯,钟鼎磬鼓。整个瞿昙寺建筑既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宫延建筑那种落落大方、雄伟宽宏的气势,又表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工于纤巧,精雕细琢的独具匠心之美。瞿昙寺从初建佛堂、陆续扩建直至基本定型,前后经历了将近半世纪的光景,但是瞿昙寺建筑的总体结构却犹如一气呵成,于严谨中见疏朗,于肃穆中显幽雅,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明代建成的瞿昙寺坐落在哪个地方?有什么历史价值?

  古代建筑家们巧妙地利用了当时当地的地形特征,在瞿昙寺前院之后又建起最富丽堂皇的后殿——隆国殿。这座殿堂屹立在全寺最高处的一个宽大台基上,占地面积912平方米。令人感兴趣的是这座宏伟的殿堂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一眼名泉——瞿昙池,在隆国殿内,于清泉之上又盖起高三米的“泉神堂”,形成殿内有堂,堂内有泉的奇观。隆国殿两侧建有两厢廓,当地群众称之为“七十二间走水厅”。走水厅从中殿两侧拾级而上,平地陡起,斜廊相衔,连檐通脊,使瞿昙寺建筑既解决了暗水通道问题,又使整个建筑自成一体。厢廊绘制了400平方米的壁画,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一生作了神化宣传。整个壁画描绘了数以百计的人物,还有山石云雾、流水亭阁、花卉林木,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瞿昙寺存有明代的五通御碑,还有明清时代的十方匾额,这些碑匾有的还是汉藏文字合壁,除了史料价值,书法艺术水平也不容忽视。这座寺院的后钟楼悬挂着一口宣德青铜钟,这口高约1.8米,口宽约1.5米,重达1吨有余的巨钟,钟声悠扬,传说可远飘到三十里外的巴燕镇,藏族群众中有条谚语:“角仓(指瞿昙寺)的钟响,巴燕的马惊!”就是这么来的。

  瞿昙寺现存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象背云鼓”了。那是一只石雕卧像,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叠云架起一面真鼓。石象高约1米,周5.3米。石象回首顾盼,鼻卷莲花。那神态似乎在告诉人们:云中的鼓声如雷,大雨将至了。

  瞿昙寺在明代是那样显赫,清代中落,解放前一片衰败景象。现在的瞿县寺,已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的艺术价值已受到人民政府和群众的重视,到瞿昙寺参观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瞿昙寺历经沧桑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瞿昙悉达
外部参考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中国通史(修订本)第十卷:清时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009–2,011.ISBN7-208-04997-1.石云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天文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74─76.ISBN7-5382-3701-1.脚注^Qian,Baocong,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Wáng,Qīngxiáng,Sangiokoetaotoko(Themanwhoexceededcountingrods),东京:东洋书店,1999,ISBN4-88595-226-3
· 瞿昙僧伽提婆
简介僧伽提婆是“众天”的意思。学通三藏,精于《阿毗昙心论》。太元十年(385年)到洛阳,太元十六年(391年),受慧远之邀前来庐山翻译佛经,重译《阿毗昙心论》及《三法度论》。东晋隆安元年僧伽提婆游建业(今南京),颇受晋室王公及风流名士崇信,曾为东亭侯王珣讲说《阿毗昙心论》。隆安二年(398年)僧伽提婆受托重译《中阿含经》六十卷,《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参考文献^《高僧传》卷一:“僧伽提婆此言众天。或云提和。音讹故也。本姓瞿昙氏。罽宾人。入道修学远求明师。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洞其纤旨。常诵三法度论昼夜嗟味。以为入道之府也。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务在诲人。恂恂不怠。符氏建元中来入长安。宣流法化。初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所出二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余万言。属慕容之难戎敌纷扰。兼译人造次未善详悉。义旨句味往往不尽。俄而安公弃世未及改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
· 青海有名的塔尔寺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它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
· 熊成基的故居在什么地方烈士专祠坐落于什么位置
人物故居熊成基的故居位于市区东关街附近韦家井6号,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故居,首先看到的就是展览馆,在这个不大的展馆中,许多幅图文展牌悬挂在四周墙壁。这些展牌中,有革命会议会址照片,有熊成基投身革命时意气风发的照片,也有被捕后狱中的照片以及当年出卖熊成基的叛徒领取赏金的票据……熊成基生平所经历的革命事迹,几乎都能在这些展牌中找出。“这是他的未婚妻,为他终生未嫁。”在展馆南墙,记者看到一张老太的照片,现场解说人员告诉记者,照片中的老太叫舜仪钦。当年,熊成基的灵柩从徐凝门上岸,暂停于史公祠内,,程舜仪跪在熊成基的灵柩前,手捧熊成基烈士的灵牌,哭诉道:“舜仪自幼许配与你为妻,未结婚而你已英勇献身。舜仪钦佩你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不愿毁约,今日与你成亲,志愿守寡,与你灵牌相伴终生。”说完,手捧灵牌拜堂成亲。随后,程舜仪才脱掉嫁衣,换上孝服,为熊成基守灵。记者在熊成基故居看到,最前面一进是“熊成基...
· 白马寺建成(68年)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所修建的第一个寺院。因此被称为“释源”“祖庭”。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建成。比唐僧西天取经早五百多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