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陵墓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和前朝有什么不同?
前面给大家讲了夏商和秦朝的陵墓建筑和陪葬制度,今天给大家讲讲两汉时期的陵墓建筑风格和陪葬制度是什么样的!
西汉
按照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拨出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为自己营建巨大的陵墓。这种生前建造的陵墓叫做“寿陵”。相传汉代帝王陵园占地七顷,其中墓堆占一顷。陵墓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大车。四门埋设暗剑、伏弩等机关,以防备盜墓。
墓穴方一百步,把六马大车、虎豹禽兽,以及金银珠宝、丝绸衣物、粮食和日常用品等,都放在里边。死去的皇帝口中含着蝉玉片,身上穿着“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 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 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
汉代帝王陵墓堆用土筑成,略呈方形,顶部平整。汉代人称帝王陵为“方上”,是由于它外表为四方形的缘故。陵园有供祭祀用的寝殿、便殿、庙字等建筑和供陵令、园长、门吏、守陵人、浇树人、清扫人等数千人居住的房屋。当时规定要“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
为了保护陵墓,从西汉初年开始,就把功臣贵戚和各地富豪人家,迁到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在陵北设置了长陵县。后来几代相沿,都这样按陵设置县邑,因而在长安附近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新城市。当时以高祖的长陵县、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前188年在位)的安陵县、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的阳陵县、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前74年在位)的平陵县和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的茂陵县最为著名,因而又把这五个陵墓所在的咸阳原称为“五陵原”。这些陵邑中的豪富人家和他们的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所以后来“五陵少年”就成了此类纨绔子弟的同义语。
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这种墓室起到了椁的作用,所以墓室里的葬具只有棺而没有椁。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都是雕刻画像。壁画的题材很广泛,除了神灵怪兽、历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现帝王生前的各种生活场面。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陪葬者的墓地多是皇帝所赐,各自建有陵园、园邑和祠堂。有的还把子孙附葬在父祖墓旁,形成宗族墓地。陪葬者地位越高,离帝陵越近,封土也较高大。从西汉陪葬者的地位和身份来看,高祖、武帝、宣帝等帝陵陪葬墓中的多是朝廷重臣、名相。但到了西汉晚期,元帝、成帝、哀帝等陵的陪葬者则或是外戚,或是佞幸,或是妃嫔、宫人。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政治.上的兴哀和变化。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陵园内还建有豪华的寝殿、便殿。寝殿是陵园中的正殿,殿内陈设汉高祖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时一样侍奉。
西汉灭亡之后,历代帝王曾对长陵采取-些保护措施-魏明帝诏:” 高祖陵四方各白步,不得耕牧樵采”;宋太祖乾德规定”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这使两千多年之后的高祖长陵仍以高大雄伟的姿态,屹立在咸阳原上。西汉时期复殿一般建筑在陵园之中,庙建于陵园之外,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多在庙中进行。
东汉
东汉把这一礼仪移置陵园中。东汉明帝时,把每年元旦公卿百官会集贺皇帝的礼仪和八月举行的”酎祭”一并搬到陵园中。这样,宗庙的地位开始下降。为了适应陵园中举行祭祀的需要,陵园建筑也增添了新内容,开始在陵前建筑祭殿,还在陵旁建筑悬挂大钟,以便祭祀时鸣钟。东汉陵寝的这一变化,正是为了把公卿百官和地方官员团结在皇帝周围,以巩固东汉的统治。
东汉陵园四周的建筑也与西汉相异,不筑垣墙,改用”行马”。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还列置成对石雕。东汉开创了在神道两侧建置石雕生的先例,更进一步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建制为以后各朝所沿用并发展了。东汉帝陵地下建筑改变了西汉以柏木黄心为椁的制度,多用石头砌建椁室,称为”黄肠石”。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远在河内郡山阳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附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