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古代的祭祀礼仪主要有哪些?

2021-07-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11
转发:0
评论:0
古人一般把祭祀的礼仪叫做凶礼,凶礼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荒礼,是哀悼凶札,凶是指年谷不登,札是指疫疠流行,亦称“札礼”,即天子和臣下以减膳、撤乐等礼仪表示同情;吊礼,即祸灾时应行的慰问礼仪;袷礼,是指战败而丧失财物予以救援的礼仪;恤礼,是对遭寇乱的诸侯国派遣使者慰问、存恤。先秦以后,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表现近祖崇拜,对象是新丧的亲属,整个仪式在服丧期间举行。从《礼记》到称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对凶礼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礼记·丧大记》记载了丧礼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之将死到亲人守丧的整套礼仪:“君大夫彻悬,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这是人将要死亡时必须改寝和更衣的规定。“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

  古人一般把祭祀的礼仪叫做凶礼,凶礼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

  荒礼,是哀悼凶札,凶是指年谷不登,札是指疫疠流行,亦称“札礼”,即天子和臣下以减膳、撤乐等礼仪表示同情;

  吊礼,即祸灾时应行的慰问礼仪;

  袷礼,是指战败而丧失财物予以救援的礼仪;

  恤礼,是对遭寇乱的诸侯国派遣使者慰问、存恤。先秦以后,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表现近祖崇拜,对象是新丧的亲属,整个仪式在服丧期间举行。从《礼记》到称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对凶礼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古代的祭祀礼仪主要有哪些?

  《礼记·丧大记》记载了丧礼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之将死到亲人守丧的整套礼仪:“君大夫彻悬,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这是人将要死亡时必须改寝和更衣的规定。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这是人刚过世时关于亲属如何哭丧的规定。

  “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子大夫寝门之外杖,寝门之内辑之,夫人世妇,在其次则杖,即位则使人执之,子有王命则去杖,国君之命则辑杖,听卜有事于尸则去杖,大夫于君所则辑,于大夫所则杖。”这是君王停丧和出殡时关于臣子、亲属如何执杖的规定。

  古代的祭祀礼仪主要有哪些?

  “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饮酒,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这是关于在殡后亲属如何饮食的规定。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古人治丧非常烦琐,甚至把如何哭丧也作了详细的制约,把哀痛的心情规范为苛刻的形式。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不辞费” ,古人对丧葬之礼更是不厌烦琐,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丧葬祭祀提到了跟国防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古人是非常看重凶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时候的祭祀礼仪都有哪些?
祭祀礼仪是古代时期的礼法的一种,而祭祀按照民间习俗来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一般在古代时期是利用牲畜祭品、花酒、焚香、烧冥纸以犒神明的一种信俗仪式,《礼记·丧大记》记载了丧礼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之将死到亲人守丧的整套礼仪:“君大夫彻悬,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这是人将要死亡时必须改寝和更衣的规定。“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这是人刚过世时关于亲属如何哭丧的规定。一般,古人把祭祀的礼仪也叫做凶礼,凶礼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吊礼,即祸灾时应行的慰问礼仪;袷礼,是指战败而丧失财物予以救援的礼仪;荒礼,是哀悼凶札,凶是指年谷不登,札是指...
· 古代的政治礼仪有哪些?主要有哪些流程?
古代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时代,政治、生活中都有很多礼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
· 古代的祭祀场所有哪些?
在以前历史中无论是帝王祭祀还是百姓的祭祀活动都会在固定的场所来进行,往往在祭祀的对象不同祭祀的场所有所不同,其中常见的场所有墓地、以及宫庙等,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下还有网上祭祀相关的活动。常见的祭祀场所:平坑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礼记.祭法》说:“掘地为坎”。《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与坎是相对的,坛高起为阳,坎下陷为阴。宫庙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离祖先最近的方式就是去坟墓祭祀,祖先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我们了解了祭祀的对象、祭品、场...
· 古代帝王的家训主要有哪些?
古代皇室家族家规家训尤其严格。要培养优秀的帝王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养。我们来看看,古代帝王的家训是什么样的?第一,齐家治家。与儒家倡导的“齐家”思想相适应,传统家训都把家庭和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作为“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参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齐家”、“兴家”的极端重要性。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传统家训特别是宋代以来的家训大都总结、传授家政管理、家业置办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及详细措施。传统家训在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主要是论述父子、兄弟、夫妇“六亲”(“六亲”也有其他说法)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家之亲,此三而已也”(《颜氏家训》))。当然,家训也谈及亲属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如司马光《家范》中就论述了甥舅、舅姑等姻亲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传统家训基本上以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为依据而加以阐述和发挥。在父子关系上,强调父慈子孝。由于封建经...
· 古代儿童玩具主要有哪些?
从古至今,爱玩都是儿童的天性。古代的儿童不光爱玩,还很会玩,他们的玩具五花八门,设计奇妙,很多玩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古代许多儿童玩具往往和节日结合在一-起。古代儿童在春节庙会期间能接触到很多玩具,这些玩具大多带有吉祥意义,例如古人认为风车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春风起,风车转,四时顺,兆丰年”。古人在立春有“鞭春牛”的习俗,用土做成牛的形状,大牛肚中放置许多小春牛,大牛鞭碎后,小春牛被人们争相拾抢,既是吉祥物又是孩子的玩具。端午节前后大人通常给儿童佩带香包,香包五颜六色,有各种动物形状,还能散发香气,是儿童非常喜欢的玩具之一。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的布老虎也是端午时节大人送给儿童的玩具之一,有驱病避灾的含义。“兔儿爷”是清朝时中秋节的儿童玩具。“兔儿爷”用泥巴塑成,造型多为兔头人身,头戴金盔,有的还插着令旗,骑着鹿、狮子、老虎等,十分威武。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的“兔儿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