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2021-04-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49
转发:0
评论:0
中国姓氏有数千年的历史,仍在使用的就有5000多个,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和多字姓氏;既有“李”“王”“刘”“张”等大姓,也有“黑”“祭”等稀有姓氏;既有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样的上古八大姓,也有多源流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源,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来源,有些大姓则有众多来源。在姓氏来源中,有一种情况十分特殊,那就是改姓。改姓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典型的是从上古八大姓改为以官职、封地为氏。比如嬴姓赵氏,芈姓熊氏、芈姓屈氏等。有些家族是因为迁徙而改姓;有的则是在汉化中改姓,譬如拓跋氏改姓元氏,以及清朝灭亡后满人将自己的多字满族姓氏改为单字汉姓。因无法识别而被迫改姓大部分姓氏都在历史源流中被合并与失传了。不过还是有很多罕见姓氏保存下来。有这样一个姓氏,在户籍登记时因为无法识别而被迫改姓。这个姓氏就是——爨姓(念cuàn)。什么?这么复杂的字也是姓氏?反正阿族用拼音是打不出来。爨不但是个姓氏,还非...

  中国姓氏有数千年的历史,仍在使用的就有5000多个,既有单姓也有复姓和多字姓氏;既有“李”“王”“刘”“张”等大姓,也有“黑”“祭”等稀有姓氏;既有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样的上古八大姓,也有多源流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源,有的姓氏只有一个来源,有些大姓则有众多来源。在姓氏来源中,有一种情况十分特殊,那就是改姓。

  改姓的原因有很多种:

  最典型的是从上古八大姓改为以官职、封地为氏。比如嬴姓赵氏,芈姓熊氏、芈姓屈氏等。有些家族是因为迁徙而改姓;有的则是在汉化中改姓,譬如拓跋氏改姓元氏,以及清朝灭亡后满人将自己的多字满族姓氏改为单字汉姓。

  因无法识别而被迫改姓

  大部分姓氏都在历史源流中被合并与失传了。不过还是有很多罕见姓氏保存下来。有这样一个姓氏,在户籍登记时因为无法识别而被迫改姓。

  这个姓氏就是——爨姓(念cuàn)。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什么?这么复杂的字也是姓氏?反正阿族用拼音是打不出来。

  爨不但是个姓氏,还非常古老,据说是从几千年的图腾中演化来的,变成图的话是一个生火做饭的场景。

  《水经注》中就有“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的描述。

  实际上,包括姓氏在内的很多汉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为了准确地表达意思,开始时笔画都比较复杂,后来为了书写方便才逐渐简化,从繁体字到简体字。

  “爨”字无疑是没有简化而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

  有学者考证,爨姓祖先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东汉末年,班超、班固所在的班氏家族被封在“爨地”(今山西忻县),后来班氏被诛杀,一部分后人为了避祸就以封地“爨”为姓氏。

  云南也有一个爨氏家族,自称为颛顼、祝融氏的后裔,东晋时还出了一个叫爨琛的人,趁天下大乱割据独立,建立爨氏政权,割据云南长达四百多年。隋朝时爨氏政权分裂成东西两部,在唐玄宗时被攻灭。西爨余部分裂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小国。最后由蒙舍诏统一六诏,史称南诏。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爨姓在历史长河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但是这个字太复杂太难写了,连读得出来的人都很少,更别说电脑上的输入法系统了。于是,爨姓家族中的大部分人只能选择改姓。当然也有一部分老人坚持用老祖宗留下来的姓氏。

  被皇帝强迫改姓

  还有一种改姓的情况就不那么光彩了。这就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诏改姓”。

  所谓“诏”,就是皇帝下诏书,下命令。

  对中国人来说,姓氏是祖先留下来的印迹。除非不得已,没有人会去更改姓氏。改姓是极为辱没祖宗的丢脸的事情。

  那么皇帝为什么要下命令强迫别人改姓呢?大部分是因为某人犯了极大的罪过,必须予以处罚。

  东汉末年,孙坚有个叫孙朗的庶子,在一次抵挡魏军的战斗中,主将吕范命令孙朗去火攻魏军,谁知孙朗操作失误,一把火把本方的粮草烧掉了。吕范就把孙朗送回孙权那里,交给孙权定罪。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孙权当即取消了孙朗姓孙的资格,把他起来,还让孙朗这一支改姓丁,逐出孙吴宗室。为什么要改姓丁呢?是因为孙朗的母亲姓丁,所以给他留了点面子,没有改成其它更难听的姓氏。

  隋炀帝杨广也给人诏改过姓氏。

  杨广率百万大军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时,负责远征军后勤的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围攻洛阳。杨广匆忙从辽东撤军,击败叛军。逃跑途中,杨玄感见大势已去,就让弟弟杨积善刺死自己。杨积善杀了杨玄感,自杀未遂被俘。杨广回到洛阳后,愤怒于杨玄感让大军功亏一篑(如果不是杨玄感叛乱,隋军极有可能一战灭了高句丽,也不会有第三次远征引发天下大乱,让隋朝分崩离析。杨玄感确实于国家有大罪),先让人把杨玄感乱刀分尸后再焚毁,诛杀杨玄感亲族后,还把杨玄感改为枭氏。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枭,便是斩首示众的意思。

  这是从肉体到文字的双重毁灭。

  唐朝也有诏改姓。

  武则天即将取代李唐称帝建立武周前夕,一部分李唐宗室在越王李贞的长子琅琊王李冲的串联下打算起兵讨伐武则天。结果事与愿违,李冲战死,李贞自杀。武则天大怒,将参与叛乱的李姓诸王全部从宗室中除名,不许他们姓李,强迫他们改姓“虺”。“虺”就是毒蛇。

  此外,武则天在斗倒王皇后和萧淑妃后,还强迫王氏改姓蟒氏,萧氏改姓枭氏。要知道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这两个家族都是隋唐时的顶级贵族。另外,开国功臣李绩(徐茂功,因功被赐姓李)的儿子李敬业也因为讨伐武则天被剥夺李姓,改回原来的徐姓。

  武则天死后,王皇后、萧淑妃、徐敬业的家族被平反,都把姓氏改了回来。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这些都是武则天在位时为了打击所改的姓氏

  唐玄宗李隆基继登基后,为了巩固权力,立刻铲除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党羽中有个叫窦怀贞的人,通过续娶了韦皇后的乳母王氏来巴结韦皇后;韦后垮台后立刻杀了王氏去跟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隆基表忠心,暗中则投靠太平公主阴谋废掉李隆基。李隆基当上皇帝后,窦怀贞畏罪自杀。李隆基没有放过这等无耻小人,让人开棺戮尸,还命令窦怀贞的族人改姓“毒”。

  名声太差被迫改姓

  中国历史上有些人物原本不是恶人,却因民间传说而被丑化。譬如一人灭三国,俘虏三位国王的大唐名将苏定方,以及因《杨家将》被骂了上千年的北宋名将潘美。

  潘美在民间也叫潘仁美,干过最大的坏事就是残害忠良,害死了杨老令公杨业。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实际上潘美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不仅没有陷害过杨业,还追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后来杨业之死的原因被查清,主要责任人是监军王侁。要不是王侁出言相激,又事后抢攻破坏既定计划,杨业也不会陷入重围,兵败而死。王侁因此被革职流放,潘美作为西路军主将也被处分。实际上杨业跟大宋的将军关系都不好,因为他是北汉降将,归顺北宋前带着儿子们和契丹人一起先跟后周打、再跟大宋打,前后打了三十年,杨家一门在北汉都被封侯;杨无敌的名号不是契丹人起的,而是宋军起的,意思是这一家子打仗太猛了。杨业为大宋效力不过七年,被小人排挤再正常不过。

  可老百姓不管啊,以为是潘美跟王侁一起害死了杨业。潘美也从负连带责任变成了负主要责任,在民间评书话本中被刻画成一个十足十的小人恶人。甚至到了《水浒》中,那些不受作者待见的角色也都姓潘。比如,潘巧云,潘金莲。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人要改姓?是什么原因改的?

  潘美后人为了生存,只好被迫改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的牌匾上的错别字为什么没有改没有改的原因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都去过北京的故宫,大家肯定会感慨,古代的中国是真的繁华,奢侈,皇帝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家还有独门小院呢?当然这只是调侃罢了。故宫是我们国家文化底蕴的代表,也是我们国家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地位非比寻常,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故宫的牌匾上有一个错别字呢?匠人设计或者是书写文字的时候,是有可能会出现失误,但全部都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有点小了,何况是为皇家贵族干活呢?那么,为什么故宫的牌匾上会有错别字呢?而且至今都不曾修改,原来是有这讲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可能很多人看完上一段还在回忆故宫有哪些牌匾,上面有什么字体,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这个字是什么吧,没错,它就是在故宫里最常见的“门”字。是不是很惊喜呢?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因为这个字的错误实在是太小了,只是少了一勾而已。从汉字起源到现在,我们都知道门字是有勾的,而不是竖直下来的。但是故宫的门字偏偏去掉了勾。要想知...
· 历史上改姓的七大原因
历史上改姓的七大原因在我们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里面,还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姓是不能改的:姓怎么能变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一句老话,“好汉都这样!”不对,千万不要以为,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爷爷奶奶或者爹妈给的,就不能改,不是这样的。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改姓的情况相当普遍。有自愿的,有被迫的,有荣耀的,有悲哀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改姓的情况:第一,因为避祸、避仇改姓。桂,这个姓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比如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桂永清将军就姓桂。这个姓哪儿来的?原来出自一个字,什么字啊?上面一个曰,下面一个火,炅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jiǒng,还有一个就念guì。汉代有一个人叫炅横,他有四个儿子,家中遇难,四子走避,其中有一个孩子改姓为桂。这就是一个避祸改姓的例子。再比如,春秋时候,陈国有一公子叫陈完,避祸外逃,他就不姓陈了,改姓为田。陈和田今天不是一个音,但古音是一样的。大家看“...
·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花荣上梁山的原因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水浒英雄当中很多的都是脾气粗暴的大男子汉,其实有一位让很多读者或是剧迷们都印象深刻的就是花荣了,作为有外貌,有人品,有武功的代表,花荣是因为什么走上梁山的呢,在去了梁山泊以后,宋江一般总是带着花荣,到底是什么原因。网络配图宋江总是带着花荣的原因花荣对宋江是掏心挖肺,至死追随,其情、其义令人动容。花荣初上梁山,名列晁、吴、公孙、林之下,排第五位,秦明作为他的妹夫,排第六位。但是一百零八将大团圆后,秦明位列五虎之一,花荣却在其下,只是区区八骠骑之首!竟然完全颠倒了过来!原本是花荣的位置,却被刚刚上山的董平抢走!估计宋江自己也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心腹,然而花荣却为他考虑得更多,为了安抚董平,他宁愿自己选择退让。花荣为了朋友,舍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江湖名誉和挚深亲人,最终将自己的生命也奉献在宋江的墓前。他和宋江的友谊,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刎颈之交”的范围。花荣的介绍齿白唇红,...
· 熊启为什么要要起兵反秦?原因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此人官拜秦国丞相,为何要起兵反秦?原来他是楚国王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水淹大梁,攻破了魏国的都城,魏王假出降,魏国至此灭亡。然而就在此时,秦王嬴政(即秦始皇)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前任秦国丞相在郢陈举兵反秦,并且击败秦将李信的军队。秦始皇闻讯勃然大怒,原来这位前任丞相不仅是秦国的栋梁,还是秦始皇的表叔,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在郢陈举兵反秦的人名叫熊启,他出身楚国王室,父亲是楚考烈王。公元前272年,秦国和楚国达成和平,当时还是太子的楚考烈王来到秦国作人质。在此期间,楚考烈王迎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儿,之后就生下了熊启。后来楚考烈王回国,成为楚国的君主,而熊启与母亲则留在了秦国。别看熊启是楚国人,但他在秦国有人脉,一方面他的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另一方面他的舅母华阳太后(秦孝文王的夫人)出身楚国王室。而在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异人认华阳太后为...
· 篡唐改周:女皇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国号?
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揭秘武则天国号的由来据调查,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曾被封为“周国公”,可是只凭这个就让她定国号为周,也太不可能了吧!其实,据史料调查,武士彟确对李唐建国有功而受封,但不是“周国公”而是“应国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网络配图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谣言,传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找来巫师,她们想企图用厌胜之术将武昭仪诅咒而死亡。但这不利谣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