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2021-03-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20
转发:0
评论:0
我们总说姓氏姓氏,姓氏到底是什么?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不是一个概念,是分开的。简单来讲,姓和氏的区别是:姓用来别婚姻,氏用来别贵贱。姓是通过血缘来传递的比如往上追溯十几代,你的祖先姓什么,那你自然和祖先同一个姓。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炎帝姓啥呢?炎帝姓姜,所以他的后人都以姜为姓。我们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为什么都是女字旁呢?因为这些姓是从母系社会传下来的,那时候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要以“女”为主。氏是通过分封来承袭的先秦时期,普通老百姓有姓无氏,有姓有氏都是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会有封地。即便是孔子,因为没有封地,他也只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为了显示自己身份尊贵,就喜欢在自己的名前面加氏,而不喜欢用姓。炎帝之后的姜姓后人中有个叫伯夷(与商朝末年的伯夷不是同一个人)的人,是大禹的臣子,被分封到吕地,他的后裔除...

  我们总说姓氏姓氏,姓氏到底是什么?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不是一个概念,是分开的。

  简单来讲,姓和氏的区别是:姓用来别婚姻,氏用来别贵贱。

  姓是通过血缘来传递的

  比如往上追溯十几代,你的祖先姓什么,那你自然和祖先同一个姓。

  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炎帝姓啥呢?

  炎帝姓姜,所以他的后人都以姜为姓。

  

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我们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为什么都是女字旁呢?

  因为这些姓是从母系社会传下来的,那时候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要以“女”为主。

  氏是通过分封来承袭的

  先秦时期,普通老百姓有姓无氏,有姓有氏都是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会有封地。即便是孔子,因为没有封地,他也只有姓,没有氏。

  贵族男子为了显示自己身份尊贵,就喜欢在自己的名前面加氏,而不喜欢用姓。炎帝之后的姜姓后人中有个叫伯夷(与商朝末年的伯夷不是同一个人)的人,是大禹的臣子,被分封到吕地,他的后裔除了以姜为姓,还以吕为氏。

  

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所以姜尚一般被称为吕尚。

  屈原同样如此。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按理来讲,别人应该称呼他“屈原或屈平”,但有些编剧明明考证过了,却考证错了,在电视剧里把屈原叫成“芈原”,反而弄巧成拙。

  而当时的女性由于没有继承权,反倒是用姓多一点。

  她们的姓名跟现在的姓名也有区别,是名在前,姓在后。比如文姜、庄姜、宣姜等等,前面是她们的名字,后面是姓。这几个姜家美女都是齐国宗室女,所以用的是齐国的姜姓,而非吕氏。

  姓和氏确立之后,一般不会改动

  以吕尚为例。他的先祖伯夷被封到吕地,吕是他们家族的封地,也是家族的氏。后来吕尚因为辅佐周武王,被分封到齐地,成了齐国的第一位诸侯国君。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氏从吕改成齐,而是继续用吕。

  当然,改氏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比如秦国。

  秦国君主,嬴姓,赵氏。

  

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秦国和赵国两国王室同宗同源,都是嬴姓赵氏。

  有人就说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而不是嬴政。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实际情况却是秦赵两国连年交战,早就成了生死对头。秦国的国君用赵氏头衔,不但显得出身不正,还会影响民心士气。

  这就好比一战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有德意志血统(其实欧洲各国王室都是亲戚),两国开战后再使用德国姓氏不好跟国民交代,只好改姓“温莎”。

  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也做了同样的决定。

  

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他们把赵氏改为秦氏,以自己的国号为氏。

  为什么后来姓氏合二为一了呢?姓氏合并源于分封制的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诸侯国都是一家人,都姓姬。

  打仗的时候要是都举着绣有“姬”字的大旗难免敌我难分。所以诸侯国名义上姓“姬”,但对外都以“氏”来加以区别。比如晋国以晋为氏,卫国以卫为氏,鲁国以鲁为氏。久而久之,前面的姓就没那么重要了。

  战国之后,分封制名存实亡,因分封而来的姓氏制度随即发生变化。

  秦朝统一后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用来区别贵贱的氏也就消失了。只不过有人用姓,有人用氏,慢慢合到一起,演变成今天的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吕尚是谁?姜子牙为什么又叫吕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于吕,所以以吕为氏,而他的姓则是姜。中国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吕尚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因为《封神演义》的影响,我们还是喜欢称他为姜子牙。渭水垂钓、文王访贤吕尚曾经非常穷困,年纪很大了,还常到渭水之滨垂钓。一天。文王将出外狩猎,占卜得到:“捕获的不是龙、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于是,文王西出狩猎,果然遇吕尚于小溪之上。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祖先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到达周邦,帮助周国振兴。’难道说的就是您吗?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吕尚为“太公望”,立为周之国师。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监狱...
· 古代“姓”和“氏”严格区别
古代“姓”和“氏”严格区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如前文所说,“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钜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22氏的循蜚纪时...
· 古代的人为什么要取字,名和字有啥区别?
古代的人大多有字和号,为什么要取字和号,跟名字有啥区别呢?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后来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
· 古代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清楚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姓”的作用,“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简单地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别男女)、区分贵贱(别贵贱)、区分婚姻(别婚姻)的需要。其中的“别婚姻”,或许是姓氏产生第一原始动机,早期中国人就知道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但是,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
· 古代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的清楚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姓”的作用,“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简单地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别男女)、区分贵贱(别贵贱)、区分婚姻(别婚姻)的需要。其中的“别婚姻”,或许是姓氏产生第一原始动机,早期中国人就知道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但是,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