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和“氏”有啥区别?为什么姜子牙又叫吕尚?
我们总说姓氏姓氏,姓氏到底是什么?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不是一个概念,是分开的。
简单来讲,姓和氏的区别是:姓用来别婚姻,氏用来别贵贱。
姓是通过血缘来传递的
比如往上追溯十几代,你的祖先姓什么,那你自然和祖先同一个姓。
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炎帝姓啥呢?
炎帝姓姜,所以他的后人都以姜为姓。
我们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分别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
为什么都是女字旁呢?
因为这些姓是从母系社会传下来的,那时候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自然要以“女”为主。
氏是通过分封来承袭的
先秦时期,普通老百姓有姓无氏,有姓有氏都是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会有封地。即便是孔子,因为没有封地,他也只有姓,没有氏。
贵族男子为了显示自己身份尊贵,就喜欢在自己的名前面加氏,而不喜欢用姓。炎帝之后的姜姓后人中有个叫伯夷(与商朝末年的伯夷不是同一个人)的人,是大禹的臣子,被分封到吕地,他的后裔除了以姜为姓,还以吕为氏。
所以姜尚一般被称为吕尚。
屈原同样如此。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按理来讲,别人应该称呼他“屈原或屈平”,但有些编剧明明考证过了,却考证错了,在电视剧里把屈原叫成“芈原”,反而弄巧成拙。
而当时的女性由于没有继承权,反倒是用姓多一点。
她们的姓名跟现在的姓名也有区别,是名在前,姓在后。比如文姜、庄姜、宣姜等等,前面是她们的名字,后面是姓。这几个姜家美女都是齐国宗室女,所以用的是齐国的姜姓,而非吕氏。
姓和氏确立之后,一般不会改动
以吕尚为例。他的先祖伯夷被封到吕地,吕是他们家族的封地,也是家族的氏。后来吕尚因为辅佐周武王,被分封到齐地,成了齐国的第一位诸侯国君。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氏从吕改成齐,而是继续用吕。
当然,改氏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很少。比如秦国。
秦国君主,嬴姓,赵氏。
秦国和赵国两国王室同宗同源,都是嬴姓赵氏。
有人就说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而不是嬴政。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实际情况却是秦赵两国连年交战,早就成了生死对头。秦国的国君用赵氏头衔,不但显得出身不正,还会影响民心士气。
这就好比一战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有德意志血统(其实欧洲各国王室都是亲戚),两国开战后再使用德国姓氏不好跟国民交代,只好改姓“温莎”。
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也做了同样的决定。
他们把赵氏改为秦氏,以自己的国号为氏。
为什么后来姓氏合二为一了呢?姓氏合并源于分封制的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诸侯国都是一家人,都姓姬。
打仗的时候要是都举着绣有“姬”字的大旗难免敌我难分。所以诸侯国名义上姓“姬”,但对外都以“氏”来加以区别。比如晋国以晋为氏,卫国以卫为氏,鲁国以鲁为氏。久而久之,前面的姓就没那么重要了。
战国之后,分封制名存实亡,因分封而来的姓氏制度随即发生变化。
秦朝统一后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用来区别贵贱的氏也就消失了。只不过有人用姓,有人用氏,慢慢合到一起,演变成今天的姓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