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百家姓排名不断变化,你知道百家姓的故事吗?
自从有了人便有了姓氏,从远古的三皇五帝衍生出的八大古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演变到现在,我国已经有了近万个姓氏,记录在《中华姓氏大辞典》中的姓氏就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这么多的姓氏,每一个都有其姓氏来源和姓氏故事。随着历史的发展的人口的迁徙,这些姓氏有的不断繁荣,有的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现在则是把人口数量最多的一百位做了排名,从此有了不断更新的“百家姓”,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百家姓的发展历史和故事。
“百家姓”的由来故事
在古代,只要读过一点书的人都能背出以下三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原因很简单,古代孩童读书,基本都是从“三百千”开始的。所谓“三百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上三句话,正是“三百千”的头一句。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姓氏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早起出现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等。当时的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较多。
这些姓氏的发展,是《百家姓》得以成文的历史背景。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5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 [7] 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王、陈、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顾名思义,《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姓氏的作品。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教材,《百家姓》在“三百千”中字数最少,全文仅568个字。从体例上看,《百家姓》四字一言,句句押韵,不过它的内容没有文理和逻辑,所以读起来虽然顺口,但也很容易忘记。对于“三百千”的难易程度和学习顺序,明代理学家吕坤就曾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以此而论,学习《百家姓》主要是为了识字,同时也有助于日常生活,比如商铺伙计记账,就不能不熟练掌握《百家姓》了。
据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的说法,《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这里说的“钱氏有国”,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钱鏐创立的吴越国;所谓“小民”,就是某位不知名的读书人,因为没什么名气和地位,所以被称为“小民”。王明清认为,“赵钱孙李”作为《百家姓》的首句是有原因的,因为成书的时候是北宋初年,“赵”是本朝国姓,所以理当排在第一;因为作者是原吴越国的,所以“钱”排在第二;“孙”是吴越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所以排在第三;“李”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皇室之姓,也就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姓。
王明清的说法并非定论,目前只能姑妄听之。实际上,《百家姓》最早的印刷版本,目前只能追溯到元朝时期,可见在宋朝时,《百家姓》尚未流行。目前通行版本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时才收录完整,并在明清两朝成为最初级也是最广泛的启蒙教材之一。清朝时,又出现了一个增补版叫《增广百家姓》,这个版本图文并茂,而且列举了各姓氏的历史名人,因此深受广大学童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