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姓氏争夺战:村庄因李鸿章改姓“李”现认祖归宗改姓“许”

2019-11-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87
转发:0
评论:0
姓氏争夺战:村庄因李鸿章改姓“李”现认祖归宗改姓“许”,李岗村的李长明曾听爷爷说,家里人本来也姓许,后来因为李鸿章姓李,并且李鸿章的先人

李岗村的李长明曾听爷爷说,家里人本来也姓许,后来因为李鸿章姓李,并且李鸿章的先人是从许家过继给李家的,因此爷爷的爷爷就将姓改成了李。当然,那时由许姓改为李姓的,并非李长明的先人一个;此外,也有一些李姓人家把姓改成了许。

李长明说,改来改去有些乱。他爷爷在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父亲要认祖归宗,以后的子孙要改回许姓。因此,李长明决定让孩子姓许。

村庄里有座古祠堂

在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有一个叫“许漕坊”的村庄,村子中央有一处古旧建筑。

李长明的孩子为啥要姓许,还要从这座古建筑说起。

在这栋古建筑的门口,写着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报恩祠(由于区划调整,目前这里已属于新站区)。“这个祠堂是我们的许氏宗祠,叫报恩祠。”有村民说。

在祠堂一个最高的梁上刻着许多字,上面记录着这座祠堂修建的日期和修建人的姓名。站上去仔细辨认,能看到“兵部尚书、太子太傅”“李鸿章、李鹤章”等字样。

不错,这个古祠堂的出资者正是李鸿章和李鹤章。

“从合肥市来看,这是目前规格最高的一座祠堂。出资建设者是李鸿章。”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李鸿章将它命名为“报恩祠”,并亲笔写下祠堂名。他说,该祠堂原为三进七开间,现为两进七开间。在清代,三开间或五开间是民间祠堂的规格,只有官至一定级别,才有资格修建七开间。

为何这俩姓李的要给姓许的建祠堂呢?姓许的又是何许高人?又有何恩要报?


几个村的姓氏奥秘

和许漕坊村紧邻的村庄是李岗村和许庙村。这三个村庄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许漕坊和许庙村,自然是以许姓居多。而李岗村则是李姓居多。据许漕坊村的老人介绍,李家以前是磨豆腐的,而许家则是酿酒的,许与李经常一起赶集,卖酒、卖豆腐。散集后,两人一起吃茶喝酒,虽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李家的豆腐生意越做越好,许家的酿酒日子却并不好过。

村里老人说,李请许去家中吃饭,用四个元宝垫桌子;而许回请李时,由于家中贫寒,无法用金银垫桌子,于是让四个儿子抬桌子,另两个儿子端菜。

然而李见此情此景却哭着说:“我有钱又有何用,又无子嗣继承。”许则大方地说:“我们俩是兄弟,我的儿子便是你的儿子。” 这个故事在今天的许漕坊、许庙和李岗村几乎人人都知道。

当然这个故事怎么看都像是杜撰出来的,但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许家确实过继了一个孩子给李家当儿子。这个孩子叫李慎所,而李慎所的第八代子嗣便是著名的晚清重臣——李鸿章。

李鸿章的七世祖许稹所过继给李家后更名李慎所,侍奉李心庄夫妇至孝,后生有四子。之后,李氏家族人丁逐渐兴旺,支派增多。

到了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一代,这支李姓仍然兼祧李、许两姓。不过在李文安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不能以双姓报考,最终舍许从李。道光癸未年(1823年),李鸿章出生在合肥东乡,也就是后来的磨店乡。随着李文安中举,之后李鸿章大紫大红,李姓家族开始了飞黄腾达。

随着李鸿章的发达,在李鸿章出生地(现在的群治村)建起了“李氏宗祠”。而在现在的许漕坊和许庙村,为了报答许姓祖先,光绪二年(1876年)由李鸿章及兄弟们出钱修建“报恩祠”。三进七开间,整个祠堂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曾引村民变换姓氏

曾任磨店乡群治小学校长的许高海告诉记者,村里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李鸿章母亲死后,慈禧了解到李鸿章的母亲也姓李,觉得奇怪,询问李鸿章为何父母皆姓李?同姓结婚,这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李鸿章告知慈禧,自己姓许。于是又有好事者说,李鸿章曾一度想把自己的姓改回本来的“许”姓,但最终由于名声在外,就没有改了。

但这之后发生的姓氏变化是李鸿章没有料想的。

首先,许多许姓在李鸿章出名后皆改成了李姓,并且修改了家谱,这使得姓李的人口激增。而有一些姓李的人则开始改姓许,尤其是一些李岗村以外的李姓人,纷纷改姓许。因为李鸿章本姓许,这样才能做真正的“李鸿章族人”,和李鸿章扯上关系。

“主要发生在李鸿章和李鸿章后面那一代人身上,李鸿章的家族辈份是‘文章经国,家道永昌’;而在许姓上,李鸿章又有许姓的辈份。所以整体上就比较混乱。”许高海介绍说,时人甚至对“李氏宗祠”和“许氏宗祠”都乱拜。


开始回归本源姓氏

对于许姓和李姓的故事,李长明当然耳熟能详。“小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许多次。”李长明告诉记者,他听爷爷说,家里人本来也姓许,后来就是因为李鸿章姓李,爷爷的爷爷就将自己的许姓改为了李姓。

前些年,无论是许姓还是李姓都在重修家谱,而李长明告诉记者,由于家中是从许姓改为李姓的,所以从辈份上来说就比较混乱。“改革开放后,一位从香港来的李姓后人到村子里来认祖归宗,拜报恩祠。知道许多人改李姓后,这个老人家就对他父亲说,一定要让孩子改回来,不然真乱了。”李长明说,将孩子改为许姓,这也是家族里的意思。李长明的爷爷临死前,甚至对李长明的父亲说,还是要认祖归宗的,以后的子孙还是改回来吧。

“现在我们许多许姓、李姓的后代都在外面打拼,也陆续听到有人把姓改回来的。所以这次上户口,就想把姓改回来。”李长明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姓氏的许多人,为什么改姓司?
为什么许多单姓姓司的人,说他们是姓司马姓?只是因为历史上怕受株连九族,只能过隐姓埋名的生活。这还有部分马姓、部分冯姓、部分同姓也是这样。一、部分司姓的由来【1】与太史公司马迁有关西汉天汉三(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惹恼了汉武帝。把司马迁囚居蚕室,施以腐刑。为避免株连九族,殃及后人,让二子逃回龙门,隐匿在山区。老大改姓同,老二改姓冯,将司马二字隐藏在同冯之中。据说在韩城至今给司马迁上坟的郁有同、冯二姓的裔孙。当时除一部分人改姓在本地居住外,外逃至全国各地者也不少。虽然逃出来了,但司马还是不敢姓了,姓同、姓冯又怕被查出来,所以去掉复姓,就改姓司了。因为司姓古已有之,春秋时郑国就有一位名人叫司臣。司马氏的后裔改单姓姓司,不知道是不是知道已有司姓,这样改姓可以避免怀疑,又可以缅怀司马先祖,所以无耐让姓雷同。于是以讹传讹,年久成习,二千多年来,这些司姓人就将错就错,一直姓司了。【2】与...
· 閤姓老翁因姓氏生僻多次临时改姓
閤大爷担心乘飞机被拒登机来自巴南区鱼洞第一次坐飞机回老家探亲,巴南区鱼洞的閤(xiá)光传夫妇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姓氏生僻,为能坐上飞机,閤光传又要“改”姓。閤光传今年73岁,妻子赖女士年近七旬,夫妇俩老家在湖北随州,半个多世纪前,閤光传从部队转业到重庆落户。今年3月,夫妇俩准备回老家看看,小儿子阁明鉴决定让父母玩回格——坐飞机回老家。预订机票时,工作人员怎么也打不出“閤”字。最终,阁明鉴订下21日早上8时20分重庆飞湖北的航班,并与工作人员商议:用拼音代替汉字,以他的姓氏“阁”作为父亲的临时姓氏,以便能顺利登机。因为姓了个不常见的姓氏,更名改姓的事常在閤家人中发生。閤光传的户口本曾用名一栏写着“阎光传”。閤光传称,因当时无法打出他的姓氏,被迫改姓。2005年,更换新身份证时,才重新正名。閤光传办理电信座机时,因电脑找不到“閤”字,又改姓“合”。到重庆后,周围邻居称他“gé”或“hé”...
· 姓氏争夺战:从古至今姓氏改变从未停止
因电脑打不出生僻的“钅且”(音同“迟”)字,蚌埠市怀远县古城乡庙荒村的一千多村民成了“有名无姓”的人,无法办理属于自己姓的证件。于是,这一千多名村民中的大部分人把姓改成了“鉏”(音同“厨”)字。但大家依旧会读“迟”音。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努力保持姓氏。但从古至今,姓氏改变就从未停止过。姓氏起源长丰曾掀起“姓氏革命”,孩子随母亲姓,可以奖励1000元。这在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热议。其实在中国上古时期,孩子本来就是跟母亲姓的。“上古时期,和母亲姓那是无可争议的,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刘阳说。他介绍,在我国上古著名的姓氏有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若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这上古著名的八大姓都有“女”字。为啥有“女”字?因为最早的姓氏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这些上古姓多有“女”字。而孩子随父亲姓,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才开始的。...
· 柴姓改的姓氏
柴姓改姓殷柴天寿也是为避祸改姓殷,因柴氏兄弟柴天寿在朝中闯祸,明相刘伯温举保柴氏三兄弟带兵到贵州安顺驻守边关,实行当时中央"屯田驻兵"政策,战斗胜利后,为避祸朝廷,柴天福改姓林,柴天寿改姓殷。二弟柴天德是皇上亲信不改姓。拟四十辈字辈,子孙后代互相认,这是贵州平阳郡柴姓家谱有记载的。柴姓改姓崔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柴姓改姓邱明朝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移民,柴氏三弟兄来到了周口,为驻一个村庄,老大姓柴,老二姓姑家姓崔,老三姓舅家姓邱,所以有三姓同宗同祖同坟的来历。柴姓改姓甯永丰、宜黄及乐安、南城、南丰等县甯氏,有的源于柴姓。五代十国战乱时,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第五子,逃难到江西永丰,由柴姓改甯姓。现永丰县藤田镇老圩村、宜黄县二都镇村前村,几乎全姓甯,已传38世,是当地望族大村,每年...
· 李元昊为什么姓李?他为什么改姓嵬名?
宋朝边将曹玮曾这样评价过一个人,他说:“真英物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此子必为中国患!”,这句话说的就是西夏国的开国皇帝李元昊。李元昊作为西夏国的开国皇帝,带领西夏国与宋朝、辽国争锋,奠定西夏、宋朝、辽国三分天下的格局。有这种成就,还是很牛的。不过可惜的是,这位文治武功都还算比较出色的西夏国王,死的却不是那么好看。他最后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的,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局,那是因为他不仅将他儿子的太子之位废掉,还将别人的未婚妻夺走,册为自己的新皇后。他不让别人好看,别人自然也可以夺其性命。李元昊为什么会想要抢夺自己儿子的妻子?他难道没有妻子吗?李元昊自然不可能没有妻子,实际上历史记载,他后宫的后妃还是不少的。至于他为什么夺人妻子,最主要原因是后期的李元昊因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好色贪欲。而他儿子李宁林格的未婚妻,默藏氏长的又很漂亮。依照李元昊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想法,自然美女也是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