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的起源、迁徙、繁衍略考(1)
编者前言 湖北宜昌燕飞
六年前,我曾经对《西周燕国史》,以章回史载的形式,编辑整理了44篇,六万余字,分篇刊登在中华燕氏网,而关于燕氏之内容,因史料不足,未能如愿,几年来经过宗亲们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贵州毕节族人以燕子口为基点,获取了燕氏世系的重要史料,本人经认真阅读分析,并经相关地区族谱和历史资料佐证,认为该史料真实可信,为此,我以《沐王府燕氏世系年鉴》为基础,参照历朝史记,相关姓氏族谱,就燕氏与燕姓的相关内容分篇整理编辑后提供给各位族人,便于大家对燕氏的源流有个基本的了解。在编辑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请各位宗亲指正。
编者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内容仅供参考。
第一篇 姓与氏、姓氏
在遥远的古代,姓与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
姓氏这种代表性的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虽然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姓氏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亲的血缘关系。如姜、姚、姒、妫、赢,这几个字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来的氏族人群。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二(顾炎武),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皋赢姓,太皋风姓,远古二十二姓即:姜、姒、赢、子、姬、风、己、任、��、祁、芈、曹、董、偃、妫(gui)、�w(归)、曼、熊、�u、允、隗(kui)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
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源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不称姓。待嫁女子往往在姓上冠以孟(伯)、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仲子、季芈。
总而言之,姓与氏,姓是一个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母系氏社会:“姓”出现,父系氏社会:“氏”出现,战国以后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汉代通称为姓,天子百姓皆有姓。
然而,作为燕氏和燕姓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请看第二篇《燕氏的起源之姬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