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龙门县麻榨镇南滩村下南山围何氏后人筹款20万元修缮400岁祠堂
广东惠州龙门县麻榨镇南滩村下南山围何氏后人筹款20万元修缮400岁祠堂
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快到清明节,不少村民忙着清洁祠堂,为祭拜先祖做好准备。这几天,龙门县麻榨镇南滩村下南山围的几位村民,也忙着在祠堂清除杂草、搞卫生。他们还筹集到近20万元,准备修缮翻新祠堂,让有着逾400年历史的何氏祠堂重放异彩。
围屋两侧建碉楼,墙厚80厘米
根据何氏族谱显示,麻榨镇的何氏族人于1082年从中山迁居到麻榨一个叫白芒乡的地方定居,其中一支于1522年分出到下南山居住。在下南山定居后,他们修建了一座可以让当时整个何氏族人居住的下南山围。这是一座广府式围屋,至今已有超过400年历史。门楼上,还有两副双喜对联。据他们的传统习俗,无论家在哪,何氏族人结婚时,都要在下南山围门前贴上对联,好让老祖宗同乐。
围屋两侧,原修建有两座碉楼,其中一座已倒塌。村民说,因为从前这一片地方比较平坦,站在两层楼高处,也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每当夜晚降临,门楼的大门就会关闭,站在碉楼上,围屋四周的情况一目了然。留存的一座碉楼,墙壁两侧都有高大的锅耳墙。墙壁上,在不同的高度设有蛲孔。碉楼的围墙特别厚,量了量,竟然有80厘米。在冷兵器时代,要攻破如此厚的墙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祠堂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破损严重
从门楼踏入下南山围,门口有一条长长的麻石条横在门口,要跨过麻石条才能真正走进围村。村民说,这条麻石条,是为了不让猪跑出去而设立的,叫猪栏石。
围屋内的房屋,大多保持完好。屋脊上的船型灰塑,青砖到顶的墙壁,琉璃窗花,砖雕窗花,以及地面铺设的青砖,无不显示当年何氏族人的富有。
何氏祠堂就设在围屋的中间,上面挂有一块写着“何塘祖祠”的牌子。村民说,祠堂原来叫塘坑祖祠。据说,来到下南山围开基的是塘坑老祖。在村里还有一块残缺的石雕牌匾,上面写着:何公祠。据说牌匾在当年搬运时不小心弄断的,残缺的一块已不知所踪。
祠堂连门楼为四进,当地村民称为“四栋”。顺着山势修建位置最高的,被村民称为“上栋”的上厅。余下的几个厅,地面逐渐降低。“上栋”属于香火堂,是摆放何氏先人牌位的地方。逢年过节,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不少何氏子孙前来祭拜先祖,整个祠堂香火缭绕。
由于祠堂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严重,一些木构件已残缺,祖先牌位也是随意摆放。特别是祠堂的瓦面,一些植物疯狂生长,损坏了不少瓦面。为了让何氏族人有一个整洁的祭拜环境,何氏族人决定要重新修缮祠堂。村干部何帅明说,当发起募捐时,只是打算募集10万元左右。没想到何氏族人捐款踊跃,到目前为止,已募集到差不多20万元,这让村里的何氏老人很是欣慰,感觉到何氏族人的凝聚力。
当年未婚少女住的“女仔屋”已倒塌
祠堂两旁,都是何氏族人修建的房屋。房屋修建得很精致,一些是夯土墙为墙基,上面砌青砖;一些是直接用青砖砌墙。不少房屋的青砖,还有一个写着“上上”的印记,估计是烧砖人名或砖窑的名字。
围屋内,有一口古井,上方下圆,很深,井内还有水。奇怪的是,这口井的位置是在围屋比较高的地方,村民挑水时,要上好多级台阶。村民美其名曰:步步高升。据说,当年围屋内,还有一间专门让未婚少女居住的 “女仔屋”。可惜的是,这间女仔屋已经倒塌。从遗留的残缺的青砖墙和麻石条门框可以看出,这间女仔屋当年的气派。
祠堂背后是一片风水林,林中有不少超过百年树龄的古树。一棵老杨桃树虽然被雷劈了半边,但依旧生机勃勃。
下南山食堂曾是不少村民摆喜酒的“宴会厅”
在这座围屋,还有一个书房,基本保存完好,大门上依然能依稀看到“南朝别墅”4个大字。书房很大,分有几个房间,里面还有小院子。村民说,原来何氏族人的弟子,都是在这间书房里读书的。
在下南山围,有两间特别的房屋:一座据说是何氏家族修建的庙宇,庙的大门上方,有一个被灰沙糊了一半的八角图案。离这不远的地方,修建有一座写着“下南山食堂”的两层瓦房,大门的顶部,有一个五角星图案。
村民说,有五角星的房屋,是当年公社时期的食堂。一直到改革开放后,还有不少村民在这个食堂里摆喜酒,四周乡亲都来喝喜酒。村民说,这次维修祠堂,如果有多余的资金,也打算把这个食堂维修一下,作为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
至于有八角图案的房屋,原来是什么用途,村民大多说不清楚。屋子屋顶已倒塌,只有四周的外墙还基本保留完好。
随着村民逐渐搬离下南山围,围屋已经好久没人居住。整个围屋都长满了杂草,不少何氏族人见到都很心痛。这次祠堂周围的杂草除干净后,村里的村民纷纷前来祠堂参观。何帅明表示,先修缮祠堂,将来还要继续修缮围屋内的老房子,发展乡村旅游。文/图 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惠州日报 2017年3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