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广州越秀矿泉街祠堂庙会成王圣堂村一年一度何氏宗族大聚会

2017-12-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6
转发:0
评论:0
广州越秀矿泉街祠堂庙会成王圣堂村一年一度何氏宗族大聚会,广州越秀矿泉街祠堂庙会成王圣堂村一年一度何氏宗族大聚会金羊网讯记者张豪刘云摄影报

广州越秀矿泉街祠堂庙会成王圣堂村一年一度何氏宗族大聚会

金羊网讯 记者张豪 刘云摄影报道:2月13日晚上,第七届广府庙会矿泉街祠堂庙会在矿泉街成功举办,这是自2016年越秀区首次将矿泉街祠堂庙会纳入广府庙会后,矿泉街祠堂庙会再度成为广府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矿泉街祠堂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记者下午6点来到越秀区矿泉街王圣堂村,远远地就听到喧闹的锣鼓声阵阵传来,时不时还夹杂着鞭炮声,周围密密围慢了村民。走进一看,生猛的醒狮正在舞头弄足,朝着人群打招呼。

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在王圣堂村何氏祠堂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祠堂庙会,除了传统的节目表演,祠堂宴也是祠堂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这个时候,全村何氏家族都聚到一起来吃元宵宴饭,村里村姑们忙前忙后,端出来热腾腾的瑶台三宝(鱼丸、扣肉、冬菇)招待八方来客。

晚上8点,祠堂庙会传统醒狮武术表演正式开始,在现场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在大院外面,不少村民站在趴在围栏上观看,有的村民还专门拿来了一个双人梯,站在上面看节目表演。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村民一边拍照,一边还不断叫好。

矿泉街是典型的城中村,而瑶台村、沙涌南村和王圣堂村3条自然村约占全街总面积的75%,分布着大大小小7座祠堂,祠堂文化成为当地极具影响力的广府民俗文化之一,2016年,越秀区首次将矿泉街祠堂庙会纳入广府庙会,为矿泉街祠堂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王圣堂村老年人协会会长何年叶表示,之所以将矿泉街祠堂庙会纳入广府庙会,是因为矿泉街祠堂庙会有它独特的一面,首先传统元宵瑶台三宝是地道的祠堂美食,闻名海外;其次是由王圣堂村民和居民自发组成的业余毽球队伍拿得了亚洲毽球冠军;第三点就是传统的醒狮表演。

而对于一年一度何氏宗族大聚会,何年叶说,“每年的祠堂宴也是一次新年村民的联谊会,从老祖宗那一直传下来的,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在哪里,哪怕没有受到邀请,村里何氏宗族的人都会来这里聚一聚。一方面是将祠堂文化延续传承下去,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忘了根。”

来源:金羊网    2017-02-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州越秀王圣堂村唯一姓“何”的祠堂-何氏大宗祠
广州越秀王圣堂村唯一姓“何”的祠堂-何氏大宗祠走进广州祠堂系列地址:广州越秀区广园西路王圣堂大街走访对象:王圣堂大街何氏大宗祠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黄骆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徐敏王圣堂何氏大祠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大街,由村内何氏族人共同出资修建,是王圣堂村内唯一的一间宗祠,有300多年历史。在嬉闹的王圣堂村中,何氏大宗祠并不像其名字一般“大”,只有两进结构的它,不像其他传统的三进岭南祠堂一样宽阔,但何氏大宗祠在王圣堂村民的心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王圣堂村民不姓“王”九成以上都是姓何“我们村不是姓王的,九成以上都是姓何。”何氏第二十代传人何裕坤老人告诉记者,何氏大宗祠是为纪念何氏始祖“云腾祖”而建的祠堂。据传,“王圣堂乡”原名“黄鳝塘”,因旁边莲塘盛产黄鳝而得名。那么,“黄鳝塘”是如何变成“王圣堂”的呢?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村东面一个兵营的将军认为“黄鳝塘”不雅...
· 广州越秀王圣堂村唯一姓“何”的祠堂-何氏大宗祠
广州越秀王圣堂村唯一姓“何”的祠堂-何氏大宗祠走进广州祠堂系列地址:广州越秀区广园西路王圣堂大街走访对象:王圣堂大街何氏大宗祠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黄骆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徐敏王圣堂何氏大祠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王圣堂大街,由村内何氏族人共同出资修建,是王圣堂村内唯一的一间宗祠,有300多年历史。在嬉闹的王圣堂村中,何氏大宗祠并不像其名字一般“大”,只有两进结构的它,不像其他传统的三进岭南祠堂一样宽阔,但何氏大宗祠在王圣堂村民的心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王圣堂村民不姓“王”九成以上都是姓何“我们村不是姓王的,九成以上都是姓何。”何氏第二十代传人何裕坤老人告诉记者,何氏大宗祠是为纪念何氏始祖“云腾祖”而建的祠堂。据传,“王圣堂乡”原名“黄鳝塘”,因旁边莲塘盛产黄鳝而得名。那么,“黄鳝塘”是如何变成“王圣堂”的呢?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村东面一个兵营的将军认为“黄鳝塘”不雅...
· 广州越秀区王圣堂村何氏大祠堂昨晚再次迎来了“祠堂庙会”
广州越秀区王圣堂村何氏大祠堂昨晚再次迎来了“祠堂庙会”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傅鹏记者/李丹)“来,新年快乐!”2月13日晚,在广州越秀区王圣堂村的祠堂宴上,一村人欢聚一堂,村里的长者举起酒杯挨桌祝贺村民来年大吉大利。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大家忙前忙后,一村人其乐融融,王圣堂村再次迎来了“祠堂庙会”。“快尝尝我们的瑶台三宝。”热心的村民推荐,祠堂宴作为王圣堂村祠堂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宴席上“瑶台三宝”必不可少。“瑶台三宝”指的是扣肉、冬菇、鱼蛋三道菜,由村民掌勺烹饪,吃上一口“瑶台三宝”才不枉参加一场祠堂宴。祠堂宴后,锣鼓声鞭炮声再次响起,何氏大祠堂内外,红灯笼高挂迎风摆动,村民抬着香猪、打着锣鼓,跟随着舞狮队上场。群狮生猛灵动,和村民相互作揖,吸引了大量游客拍照。晚上8点半左右,祠堂宴现场已经收拾完毕,架起了大鼓和梅花桩,村民和游客围起了一个半圆形的舞台。而后表演队敲起锣打起鼓,醒狮队在村民...
· 今天带您去看看最热闹的矿泉街祠堂庙会
矿泉街是典型的城中村,瑶台村、沙涌南村和王圣堂村3条自然村约占全街总面积的75%。瑶台、王圣堂、沙涌南,村落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7座祠堂。最早的祠堂始建于明朝年间,现存的大都经过重修、改建。祠堂都是姓氏祠堂,一座祠堂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衍发展,一座宗祠记录一个家族的沿革变迁。村民每逢节庆日,如每年的正月十三或十六、清明、重阳等,都会在祠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喧闹的锣鼓,生猛的醒狮,动听的粤曲小调,尤其是每年的元宵期间全村人聚到一起吃元宵饭,村里村姑们忙前忙后,端出来热腾腾的瑶台三宝(鱼丸、扣肉、冬菇),一派其乐融融、欢乐祥和的图景。将祠堂文化中敦宗睦族的功能,通过民俗活动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在教育后代、凝聚民心上起到的独特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矿泉祠堂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许多宗亲纷纷将祠堂加以改建、扩建,甚至重建,成为一大人文景观。矿泉街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寻求文化资源...
· 广州越秀杨箕村秦氏宗祠
杨箕秦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杨箕村。秦氏大宗祠碑记显示,杨箕村原秦姓宗祠始建于元朝中期,其时位于杨箕村东面的森园,有约180平方米的池塘。宗祠为三进二廊设计,占地3000多平方米,宏伟壮观。乾隆十四年,秦氏大宗祠重建。“数百年风雨,木头架构的祠堂还是倒了。”祠堂管理者,杨箕村民秦伯说,从旧时留下的石柱可知,民国十七年(1928年),秦氏族人异地选址,在杨箕村雄镇大街一横路重建祠堂。4个石柱都埋在了祠堂底部,但这里有神案,能看到当时的痕迹。祠堂在进第三最的里边有一座乌黑发亮的神案,桌腿上刻有“民国十七龙辰年”的字样。1950年年前后,秦氏祠堂被改造为杨箕村托儿所。2012年,杨箕村进行城中村改造,秦氏祠堂拆除,秦氏族人回到森园重建祠堂。2015年年年初,秦氏祠堂完成重建。目前重修的秦氏大宗祠与几百年前的旧宗祠规格一致,为三进二廊二天井设计,面积约446平方米,乾隆时期留下的祠堂门石牌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