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记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村委会

2017-12-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3
转发:0
评论:0
记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村委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记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村委会2017年元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记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村委会

2017年元月4日,风和日丽,记者一行前往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以下简称“何棠下村”),实地采访了何棠下村党员干部、老书记、老村长、经济社社长、老人协会会长、区人大代表、村医生、学校校长等,亲身感受到以何桂全书记为村长的村委会,团结一致,任劳任怨的工作氛围,同时也感受到何棠下村人民群众对现任“村三委”干部的信任和拥戴,展现出何棠下村全体村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创办村属下24个经济联合社等所取得可喜的成绩。

九龙镇何棠下村位于黄埔区北部,九龙大道两旁,原九佛东南端,由庄片、上社、下社和金水里4个自然村共24个经济社组成(其中庄片分红星、联星、五星、光明、革命、新兴以及丰一、丰二、丰三九个经济社,上社分前进、胜利、红卫、团结、东风、更生六个经济社,下社分人和、兴隆、红旗、群英四个经济社,金水里分金一、金二、金三、金四、竹山五个经济社)。辖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374.5公顷,水域面积79.38公顷,其他用地167.07公顷。何棠下村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核心区,自2009年至今在何棠下村已完成征地9000多亩。本村属丘陵地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水、林木等自然资源丰富。

何棠下村户籍总人口7806人,外来人口约2300人。何棠下村党总支部党员人数162人。下设四个党支部,分第一、二、三、四党支部。60周岁以上老党员共52人,其中70周岁以上老党员26人。何氏于宋代入南雄珠玑巷,经新会、钟落潭、良田,于宋末年间(1175)迁至棠下始建村,因村址在鱼塘下方,故称塘下,后改为“棠下”,因全村绝大多数为何姓,故称“何棠下”,上世纪80年代用此作为行政村村名。村内有一所建制小学,在校学生368名。有一所白云区石井帮建的卫生站,有一间纪念建村800多年历史的何氏宗祠,有一个竹山革命老区纪念馆,有一个老年人协会。

2016年全村农业产量5235吨,人均收入16499元。集体经济主要以广州中新知识城征地拆迁补偿款、少量房屋租赁、部分山地管理费为来源。去年村集体收入为260多万元。

改革开放前,何棠下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主导产业为蔬菜、白兰花、龙眼、荔枝。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村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后,一部分村民上田,初级第三产业、工业和民营企业兴起,广州市黄埔区誉华彩印厂是目前何棠下村辖村内唯一一间民营工厂。该厂为当地提供了近1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该厂还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向全村1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油、鸡蛋等慰问品,长期给部分困难村民及职工提供帮助,在当地口碑极佳,为村民所赞扬。

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心位置落户何棠下村

2009年,中新知识城落户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中心位置就在何棠下村,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又一跨国合作标志性项目,是新加坡以及广东省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省经济转型的样板,及广东省战略发展新平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发展愿景是以知识经济为创新模式,汇聚高端产业与人才,打造一座经济、人文与生态高度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的20年,占地123平方公里的知识城将成为一座为50万人提供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的城市。

何桂全,何棠下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敢为人先  勇挑重担  

心系村民  赢得赞誉

2011年4月,何桂全走马上任何棠下村村长。何桂全,男,43岁,中员,土生土长的何棠下村人,给人的印象是精明能干,办事风格雷厉风行,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的一条汉子,同时,对待村民群众又是一个和蔼可亲、客气有礼的普通村民。2011年正值何棠下村村委换届,村里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乡贤、村经济联合社的七八位社长聚集在一起讨论村委干部换届人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村里需要找一个年轻有朝气、有正能量的人来做带头人,当时何桂全在自家民营企业当经理,这家企业在当地经营得不错,是广州市重合同守信用的单位,加上其平时热心教育、助残等公益事业,没有架子、乐于助人的个性,在当地群众中声望很好,大家都提议由何桂全做村干部的候选人,随后就找他做参选村干部的动员谈话。何桂全知道后觉得很突然,认为自己现在管理的工厂发展效益很好,厂里需要他,再加上他也没有管理一个村的经验,怕做不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于是谢绝了。

一个星期后,乡贤们又集体找到了何桂全,再次说明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告诉他确实需要他站出来改变村里不稳定的局面,需要他出来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改变贫困面貌。大家轮流劝说,至诚至真,他大哥也前来帮忙劝说,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最终把何桂全感动了。何桂全心想,这么多人信任他、支持他,再加上他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回去当村长应该也能胜任,出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家乡的热爱,就没再推辞,决定回村竞选村长。

当上村长以后,何桂全才发现管理村里事务与管理工厂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农村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农村里有很多的风俗习惯、个人的处事方式以及土地开发所产生的村民之间的矛盾,不是干部埋头苦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让他感觉到工作的巨大压力。早年何棠下村属白云区管辖,是白云区的一个最偏远最贫困的地区,后来并入萝岗区(现为黄埔区),由于中新知识城的兴建,使何棠下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并涉及到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

何桂全说,在解决征地、拆迁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新的矛盾,最突出的是如何完成上级政府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和解决村民利益纠纷的矛盾。村里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征地过程中社与社之间、社员邻里之间、兄弟之间存在的分歧,特别是在村集体有钱了之后在股份分红问题上矛盾更加突出。何桂全迎难而上,带领村委会干部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亲力亲为,终于顺利解决了一个个棘手问题,赢得了村民口碑和支持。

何桂全说,对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村委会都会认真落实,尽快完成,遇到困难会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以寻求帮助,他和村委会还多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鼓励。但他认为,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绝大部分经济社长的配合和支持,也是“村三委”干部团结努力下的劳动成果,他认为绝大部分何棠下村民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都是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的有功之人。

2014-2015年,由于股份制分红问题,大部分社员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分歧,矛盾不断升级,形成了对立的局面,个别社员甚至上访投诉。村干部一直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多次召开党员、社长、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如何合理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与村民无数次沟通,终于在2016年11月30日,顺利完成了股份制。

何桂全认为,地区发展绝对是好事,干部群众都应该支持。很多村民对征地政策存在诸多误解,村委干部会经常向群众耐心解释,讲解国家征地政策及村的发展势头,他们还向社长及部分村民讲解如何合理开发土地发展经济,如何让所得的收益翻倍等等。另外,对于征地后产生的就业问题,村委会也非常重视,一方面请求上级政府帮忙解决,一方面广开门路,与周边环卫、绿化等公司以及工厂、企业等联系,提议他们优先给被征地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因为何桂全做事雷厉风行,乐于助人,很多村民直接找他本人帮忙解决找工作的问题,他不厌其烦,累计帮助解决了七八十个村民的就业问题。

何棠下村现届“村三委”干部是在2014年换届选举产生的,由何桂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瑞坚任副书记兼监委会主任,何彬华任副书记,何树洪任副主任,及何佐权、何旭彬、何梅清、汤燕红、何伟祥、何锟承等村干部组成新一届村干部团队。

何桂全任村书记兼村委主任后,体会到以往的管理和工作方式需要提升,才能更有效地面对大量的工作,村干部队伍的管理做不好,无法做到认真服务村民,经大家讨论决定,必须加强上班制度的管理及工作制度的变革,制定了“村三委”干部必须每周进行一次例会的有效机制。及时了解各个村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村民的基本情况,更好地进行跟踪处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化解大部份矛盾。以下是在何桂全书记带领下,“村三委”为群众办的部分实事:

一、何棠下村灯光球场增加巴士车站。为解决在九佛墟居住的村民回何棠下小学上学难及灯光球场附近村民到九佛墟出行难问题,何桂全本人亲自向巴士公司及相关领导申请,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最后促成巴士公司与村委签约,免费为村民出行及小学生上学提供方便。

二、到何棠下村小学发奖学金及开家长会鼓励家长。近几年来,何桂全都参加小学每一学期的散学典礼,并自掏腰包奖励成绩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与学生家长交流经验,探讨如何促进孩子成长进步。

三、带领村民创办8支舞蹈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村民的身心健康,让村民动起来。

四、举办村贺新春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广场舞、蓝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以节日的喜庆活动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拉近村民和干部之间的距离,这也是全镇唯一举办这类文化娱乐活动的村。

五、组织广州市儿童医院专家为200多个村中儿童免费义诊,为今后到院就诊提供方便,提高全村儿童的健康水平。

六、拥军爱民,去年清明时节,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及烈士家属,到广西凭祥拜祭该村参加自卫反击战的何刘广烈士,缅怀烈士,倡导爱国主义教育,传递正能量。

七、改善村民多年来用电电压不稳,经常烧坏家用电器的难题,多次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为上社、下社、及金水里片各安装了一台变压器,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得到广大社员的赞扬。

八、在村里弘扬新风正气。由于受一些陋习及部分社会闲散人员的影响,何棠下村以往较多年轻人参与吸毒。何桂全上任后,敢于面对吸毒问题,在社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多种会议上,曾多次就这一问题严肃表态,何棠下村必须刹住这一不良风气,并亲自带领“村三委”干部到吸毒人员家庭宣讲毒品的危害。至今,全村吸毒人员减少了很多。

九、大难题――股份制的有效推进。随着中新知识城的开发,目前何棠下村征地已达9000多亩。各社征地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于分配方案无法确定,纷争不断,影响村里的安全稳定。为化解这一矛盾,何桂全书记将完成股份制视为人生价值的一个目标,决定由自己亲自主导,副主任何树洪主抓,全体村干部必须全力以赴,按镇党委,政府指导意见,制定推行村统一且可持续使用的股份制章程。2016年9月22日至2016年11月30日为投票表决日,其间,组织召开大小会议多达百余个,平均每天都有三个,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深入各社、村民家中做股份制解释工作,工作量非常大,每次经济社召开投票会议,全体村干部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多,个别村干部病倒,有的消瘦了好多。在得到绝大部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下,在11月30日最后表决完成,并取得了表决票中82%的同意,顺利通过股份制章程,有效化解社员之间的矛盾,为何棠下村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何福添,78岁,原何棠下村书记

我们村委办公室是1976年兴建的,40年的楼龄已非常破旧,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这一届村干部很有能力,筹集资金建了新的办公楼,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群众很满意,大家都支持和拥护。

2009年,中新广州知识城落户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中心位置就在何棠下村,何棠下村迎来了商机。但随着征地、折迁,出现了很多问题,衍生出很多矛盾,作为一名管理24个经济社、近8000人的村书记很不容易,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要秉公处理问题有时就会得罪人。有个别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还跑到上级部门投诉。作为老书记,我认为何桂全工作做得很好,要为集体办事免不了要得罪人,好在何桂全胸怀宽广不记仇,又会做群众工作,我认为他的新作风为今后的村干部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2016年,何桂全已经当了两届村长、一届村总支书,6年来他所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他关心群众,照顾老人和病人、为学校慷慨解囊,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是历届村领导班子最优秀的一位支部书记,上级政府支持,人民群众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乃实至名归。何棠下村2017年又要开始换届选举了,这么好的干部我第一个支持,选出好的领导班子,对何棠下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非常重要,希望何棠下村24个经济社的村民都支持他,请他继续为何棠下村村民服务。

●何仕彬,53岁,现任何棠下村团结经济合作社社长

何书记是一个菩萨心肠、办实事的好人。有一件令全社乃至全村人感动的事,就是我社有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她的儿子是一个失足青年,之前谈了一个女朋友且已怀孕,本来准备要办理登记结婚了,突然因吸毒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这时候两个家庭都很无助、近乎崩溃。他母亲去找何桂全书记诉说,担心影响儿子的婚事及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要被罚款,何书记听完后,第二天立刻和副书记何瑞坚前往戒毒所了解情况,后亲自写报告给市检察院市司法局民政局等政府部门,去找他们说明情况,希望能特事特办。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感动了各级政府机关,最后破例由戒毒所送这个青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挽救了那个失足青年,亦挽救了这个面临破碎的家庭。

除此之外,何书记十分体贴民情,多次自掏腰包前往广州市医院看望住院村民(我生产社就有几个)、为老党员穿寿衣送别等等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特别是灯光球场的通村巴,上社片的村民个个为其举起大拇指。

●何马球,67岁,广州庐江文化促进会、广州何氏宗亲总会荣誉会长,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何棠下村老人协会会长

何会长是地道的何棠下村人,几十年前出去广州工作,是广州市白云区交通局的干部,2009年退休。听说记者前来采访何棠下村干部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时,非常兴奋。他向记者介绍,何棠下村现有居住人口7806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60多人,现在村里给老人办了坐车卡。何会长说:“何桂全是上一届的村长,本届升任村兼村委会主任,他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工作非常认真,对村里的老年人、复退军人、低保户、困难家庭非常关心,过年过节还请大家吃饭。之前,有一个军人家属得了白血病,何桂全就动员大家献爱心,自己带头捐了款,还亲自组织村委干部和老人协会的骨干到广州市中山医院慰问。村老人协会有什么联谊活动,何书记都非常支持,会尽量抽出时间前来参加。何桂全书记还是广州市何氏宗亲总会副会长,他对广州何家兄弟亦作出了不少贡献。”

老人协会的舞蹈队参加省第八届运动会得了好名次、参加广佛肇、东莞老年人运动会也得了好名次,何书记知道后非常高兴,给了鼓励和奖励。去年,“何棠下村老人协会”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广州市基层老年协会示范单位”。何会长说:“何棠下村老人协会”之所以做得这么好,除了我们协会工作人员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有以何桂全总支书为班长的村三委领导班子对我们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老人协会也乐意发挥余热,协助村委搞好何棠下村的经济建设,创造好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心位置的投资环境,协助村委会在征地、拆迁、迁坟中做一些劝解工作,化解一些社会矛盾。”

●刘鉴文,何棠下小学校长

刘校长告诉记者,他不是本村人,但他很热爱这座学校,热爱这里的每一位学生,他到何棠下小学担任校长已经六年了,刚好这一年何桂全也上任当了村长,刚开始他不认识何村长,也少有接触,但何村长对学校非常关心,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和散学典礼他都会带着村委领导前来学校参与活动,亲自为获奖孩子颁奖。学校每次开会,他都会上台作动员,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他本人还十分慷慨,每个学年个人拿出8000元作为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和有进步的学生,从未间断。

两年前,已升任村总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的何桂全召集了附近部分工厂的老板以及各个经济合作社的社长到学校参加庆“六一”儿童节座谈会,号召他们捐款帮助学校,大家慷慨解囊筹集了几万元,学校把这笔钱给学生添置了校服和奖学金。

●何汝彬,65岁,原何棠下村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何汝彬向记者介绍,他是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任村委会主任,以前体制不好,村干部不是民选的,缺少监管,矛盾突出,引发了诸多问题,群众意见很大。现在的村干部是村民选举的,办事比较文明,特别是最近这一届村委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在何桂全书记的带领下,密切联系群众,征求民意,顺利地通过了股份改制,成绩骄人。

何汝彬说:“何桂全书记为人和气,年轻有魄力,何棠下村有24个经济合作社,人多事多,当干部非常难,有时你做得再好都会有人出来反对,但是他能够团结干部队伍,耐心做群众工作,坚持所有决策都必须是集体通过,很不容易。我认为现任村委会干部是合格的。我当过干部,知道当干部的难处,在征地、拆迁、迁坟、股份制改制中,我全力支持他们,配合村委说服了一些群众,化解了一些矛盾,使股份制改制成功。”

何汝彬还说:“何桂全书记还是个热心肠,我们经济社有个老人得了病,他儿子不在家,打电话向何桂全求助,他立刻亲自开车把老人送到了广州市医院,还掏钱帮忙挂号,陪他看完病。老人儿子知道后万分感谢,要把看病的钱还给他,他就是不收。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何焕彬,区人大代表、九龙镇中心卫生院何棠下卫生站医生

何焕彬说,何桂全书记还没当村干部之前他就很了解,何书记一家人都是热心人,责任心很强,隔壁农户有困难,他会借人借牛帮忙耕田,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当上村干部以后,接触的人更加广泛,帮助的人更多了。之前村里有一位外嫁女,孩子得了心脏病,家庭非常困难,何桂全知道后主动找上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解决了一些问题。另外,村里有残疾人,村民生老病死,他都会慷慨解囊,村民患病住院,他会送钱到病房慰问,有时候见到路过村委的残疾人,他也会解囊相助。

何焕彬还说,村委会对卫生站也很关心,以前卫生站医改,限制了药物使用,何书记就就找医院协调解决,还向市人大反映情况,通过有关部门调研,最后卫生站药物品种多了、用药也稍微多了。而以前的合作医疗,现在在何书记的努力下也改为居民医保了,大额医疗费用可以报销,村民医疗有了更好的保障。

●何树洪,现任村委会副主任

何树洪说,何桂全书记是历届村干部中最受同事、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认可的。何桂全为民、亲民、爱民,无论大小事都亲历亲为,的确是无人能及,连何棠下小学开家长会他都去关心,与家长交流如何配合学校更好地教育好孩子。以前,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极少来过村委,现在村民大小事都来找书记,也找村干部,包括家庭纠纷、患病、征地、拆迁、迁坟等等矛盾都会找书记解决。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他都尽力帮忙解决。以前,在村委的班子里,对于处理一些如村民分帮派,不团结,勾心斗角的历史问题没有共识。何书记上任后,首先解决了干部队伍的团结问题,例如每个星期的星期一都会开一个“村三委”例会,例会上每个村干部都要说出上周发生了什么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村委会现有10名干部,每个人分工不同,通过开例会,清楚自己的任务,也知道大家各自在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为村民所称赞。

●罗伟平,九龙镇镇政府驻村领导

何桂全书记带领村委会班子,在征地、拆迁、股份制改制、就业技能培训中做得很出色,体现了何棠下村的特色。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像何桂全这样的年轻村干部来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党委政府也很需要去树立这样的榜样。我觉得正面的宣传很有必要,可以起到帮助、带动、示范作用。

●高锦明,广东维永律师事务所律师,驻何棠下村党支部法律顾问

高锦明说,2010年他响应原萝岗区司法局的号召,为推进九龙镇中新知识城中心位置征地、拆迁开展普法工作,开始进村提供法律服务。驻村后,首先对村委会干部进行普法教育,提高村委干部的法律意识,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村”的法律知识,告知村干部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应该主动面对,而不是回避。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干部队伍法律意识大大提高,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随后,在村干部和何书记的配合下,他开始在24个经济社开展普法宣传。经过与村民几年的接触,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村民对律师产生信任,对村干部更加支持,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来找村干部和律师帮忙,也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原来九龙镇信访最多的就是何棠下村,现在数量已经控制下来了。何桂全书记对驻村干部和驻村律师非常关心,给他们提供了诸多方便,律师说,何棠下村的稳定是大家一起创造出来。记者 陈琼泉 特约记者 吕晓武 通讯员 何海棠 陈秋圆

2017-01-17    企业家日报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钟玉岩
钟玉岩(1155~1225),本名启初,字圣德,号玉岩,番禺县萝岗坑村(现广州市萝岗镇)人。祖籍河南开封,其曾祖父曾任广东防御史,辞官后在从化县郁洞定居。1163年举家迁到番禺县萝岗坑村永保里居住。其父钟遂和曾任浙东廉访司经略使,后升任户部司判宣议郎之职,年老辞官回到萝岗,在山麓建一书斋,命名为种德庵,延师课子。钟玉岩排行第四,少年时在萝岗种德庵读书,一因父亲督促甚严,二得良师教导,故学业猛进。1188年,被省院列为“诸生”。1204年举乡贡第24名,越年高中进士,出任安徽省徽州府判。1208年,擢升为湖北省武昌知府。是时境内有猛虎为患,伤害人畜,人心惶惶,他召集猎户商讨捕虎之计,很快便将虎患消除。1212年,他出任福建参议及朝议大夫期间,倭寇常到厦门沿海一带掳掠财物,烧屋杀人,无恶不作。他建议调兵镇守各渔港,并组织沿海民众分段联防,齐心抗倭,民始得安居。不料竟因此事被权奸陷害,诬告他“开...
· 陶辛镇芮村村
芮村村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地处陶辛东北角,西靠荆十路,东临青弋江,水路交通便捷,由21个村民组组成,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村共有676户,2460余人,党员45人。经济状况该村有耕地2342亩,农业主要以水稻、油菜为主,水产养殖面积570亩,主要以养殖虾、蟹、鱼类等为主,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00余人。陶辛镇陶辛镇位于芜湖市的东南部,芜湖县的西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濒青弋江与县城湾b镇相对,南以资福河中游与芜湖县红杨镇、南陵县许镇镇为界,西隔荆山河与方村镇、南陵许镇相望,北与六郎镇、方村镇隔青弋江为邻。四面环水,一镇四圩,其中"陶辛水韵"是安徽省省级生态农业观光实验区和芜湖市的十大景点之一,也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基本概况陶辛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位于芜湖市的东南部,芜湖县的西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濒青弋江与县城湾b镇相对,南以资福河中游与芜湖县红杨镇、...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曾浦生
曾浦生(1918~1984),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下庄村人。父母早逝,家道清贫,小时候只读过5年私塾,13岁随族叔到香港谋生。工余常到高升等歌坛欣赏音乐,如饥似渴地自学广东音乐、曲艺。18岁时,曾为香港演奏家梁日斋器重,并同他的女儿梁无色、梁无相结拜为兄妹,歌坛义演,他们3人均多参加。19岁时,他在香港大观影片公司同钻石片场与粤乐大师吕文成、何大傻等合作撰曲和配乐。20岁时,与歌伶卢荣合编《金缕曲集》。同年,开始创作广东音乐、曲艺《阮郎归》、《红楼夜》、《踏征尘》等。这批曲子已在30年代,被蓝鸟唱片公司灌录成唱片。1946年,曾将自己作品编成《蔷薇曲集》。40年代,曾浦生为粤语影片《火树银花》设计了全套插曲,为香港清平唱片公司写曲,与名伶何丽芳灌成《烟锁池塘柳》等唱片,还为名丑伊秋水撰写电影插曲。曾浦生还致力于粤曲唱腔研究,为粤曲创立了介乎于“士工线”与“乙反线”之间,应用离调手法的“冰云腔...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凌叔华
凌叔华(1900年-1990年),番禺县深井乡金鼎村(今黄埔区长洲镇深井村)人,文学家,画家。凌叔华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布政使等职。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这种家庭,使她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自小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文化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在七八岁时,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枝出水的芙蓉,文采超众,引人注目,其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1922年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与谢婉莹为同学,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1928年凌叔华与丈夫陈西滢(常州府无锡县
· 茂林镇凤村村
距县城西南22公里处叫凤村的村落,因凤姓居多、故名凤村。凤村大桥凤村村委会后汉皇室血脉但凤村人原来并不姓凤。说来话长,凤姓人是五代时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子孙,后汉被宋所火,刘氏宗室的一些人南渡逃亡,先在江西南昌一带居住。后来始祖世杰公来到泾县南乡,经过阳山东麓时,听到奇怪的鸟鸣,便认为是凤凰的鸣声.是祥瑞之兆,于是就在现在的“鸣凤桥”一带定居下来。为避免宋王朝的追杀,便改刘姓为凤姓.世代繁衍,遂成聚族而居的凤村。新农村风貌徽商中首屈一指的凤村商人北宋移民后的数百年间,经过凤氏几代人经营,日益兴盛。自清代至民国初期,皆是凤村兴旺的最好时期,人烟稠密,凤村就发展有近千烟灶,三、四千人口。不少人习儒入仕,弃农从商,凤村人以其精明睿智,大展经营之道。在芜湖、巢湖、繁昌、南陵、宣城、宁国等地开设店铺、成为泾帮商业中一支强大实力。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间,南陵县城就有凤义卿开的槽坊和酱坊,倪云洲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