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近300何氏后人相聚海口共吃团圆饭

2017-12-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6
转发:0
评论:0
近300何氏后人相聚海口共吃团圆饭,何家大院四世同堂把酒言欢近300何氏后人相聚海口共吃团圆饭何家大院四世同堂、热闹

何家大院四世同堂把酒言欢

近300何氏后人相聚海口共吃团圆饭

何家大院四世同堂、热闹非凡。南国都市报记者 贺立樊 摄

家,是年年岁岁相濡以沫的温馨港湾;年,是家家户户翘首以盼的相聚联欢。1月25日,腊月农历二十八晚上,在海口市老城区义兴街小巷内,清末民初海口第一豪宅的何家大院里热闹非凡,屋子里充满欢声笑,上至八九十岁的白发老人,下到一两岁的孩童,来自各地近300何氏后人齐聚一堂共吃团圆饭。

南国都市报记者 孙春丽 贺立樊

四世同堂齐相聚 团圆饭摆了33桌

25日晚上7点,何家近300位家族成员早已齐聚一堂,伴着一声“新年快乐”的新春问候,大家举杯祝福把酒言欢。

“一家大小互敬互爱,围坐餐桌旁吃团圆饭,一年才一次,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何家大院第三代后人何子健说,家族成员有不少在美国、日本、东南亚,但无论身处何地,每年这天都会尽量赶回来全家一起团聚。

今年82岁的何子健,是一位经营房地产的商人,在香港和海口两地经商,祖辈来自海南省琼海市,现在是家族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家族都会举行大型团圆饭,今年已是第八年,人数逐渐从最初的20多人,变成了现在四世同堂将近300人,今年整整摆了33桌。

“春节图的是一份欢聚,乐的是一份团圆。” 何子健说,从小他就住在何家大院,由于家族的壮大,不少家人背井离乡到外地工作生活,对于家族成员来说,无论身在何方,农历腊月二十八都是一家团聚的美妙时光,这样的团圆饭既能让家人相聚在一起,又能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一家人之间关系更为紧密。

据了解,何家大院系清代海南富商何达启出资建造,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建有房屋5栋、花园2个。现如今,何家自何达启起延续至今已超五代,家族人口300余人,子嗣遍及中国海南、香港、台湾,甚至美国、日本等地。

近300人同时就餐 饭菜制作超20小时

烧猪拼盘、文昌白斩鸡、白灼虾、甜酸炸福寿鱼、鱼翅羹、红烧羊肉、腰果肉丁、发菜、腌面以及八宝饭……一道道美味菜肴陆续上桌,整个大院变得更有年味。“过去每年吃团圆饭时,菜品里都有鱼和斋菜。”何子健说,家族腊月农历二十八吃团圆饭的传统从他小时候开始就有了,并且儿时的团圆饭菜肴与现在也无太大差别,像甜酸福寿鱼是每年的必备菜,它寓意着年年有余;红烧羊肉表示新的一年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据悉,为做好此次团圆饭,何家还特地请来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大厨及五名帮工,保障饭菜的品质。从24日晚上起,厨师们便开始为这顿百人团圆饭忙碌起来。直到25日17点饭菜陆续上桌,整顿团圆饭的制作超20小时。

79岁老人从湖南赶来 与家人相聚吃团圆饭

你给我倒茶斟酒,我紧紧握住你的手,眼眶含泪,久未谋面的亲人们相见,忆乡情,话家常,有道不尽的千言万语。

79岁的何掌玉24日晚上特意从湖南专程赶到海口,她说自己从小生长在大院里,直到13岁离开何家大院生活,之后,1980年由军医转业到湖南工作,现与丈夫长年定居在湖南,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家族团圆饭,并带着女儿和丈夫来到海南过年。“想回来看看我的哥哥和姐姐。” 何掌玉说,她是何子健的妹妹,父母养育了四姐弟,如今,大姐在海南,哥哥在香港,她在湖南,而二姐已经离开了人世,一家人聚一起吃个团圆饭不容易,希望来年还来参加。

何子健的堂姐何月卿是第一次参加家族团圆饭,今年89岁的她自1981年就随丈夫到台湾生活。“因为有了家族团圆饭,大家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回忆。” 何月卿说,今年她最想回来看一下为爷爷新建的神台和家族后辈子孙。她说,“这里充满了儿时的回忆。”

2017年01月26日    南国都市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刘”姓氏文化300后裔相聚寻根
新华网吉林频道9月22日电(记者姜明明)民间对于姓氏的描述曾有一句俗语叫做“张王李赵遍地刘”,可见“刘”作为姓氏,在人口数量的榜单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这一姓氏到底从何而来,又串联着怎样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样一个充满着历史感和民俗性的神秘话题吸引了众多刘氏后裔的关注。9月21日,一场盛大的“刘氏寻根问祖”活动在长春举行,受邀前来为大家进行姓氏文化讲授的吉林省著名民俗专家施立学先生所做的题为《刘氏文化:由来,传承与现状》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生活在吉林省内的刘氏后裔到场聆听。刘氏的由来施立学老师首先向大家剖析了“刘氏”的由来,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后裔因以为氏。”换言之,帝尧的后人受封于刘,因而姓“刘”。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尧、舜是有名的圣王,传说这两位远古时代的帝王非常贤明,不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贤能之人,被称为“禅让政治”。姓刘的祖先就是被誉为“圣王”的尧,尧也...
· 五湖四海的蒙氏宗亲相聚海口成立蒙氏文化研究会
农历10月13日,初冬的海南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景色怡人,来自广西、陕西、广东、海南的宗亲在海口西园村欢聚一堂,共叙族情。西园村――海口市红旗镇风景秀丽的生态文明村,海南蒙恬纪念馆变化就座落在这个风水宝地,正前方的一片湖水波光粼粼,养育了西园村一代又一代蒙姓子孙,纪念馆的建成使这个默默无闻的蒙姓小村一夜成为海南生态文明村。与会的宗亲分别是广西蒙仁、汉良和雁英;广东绪辉、国显、蒙天;陕西安省、新省、朝霞;海南美俊、海雄、海峰、美生、文雷以及西园村村委会领导等共计20多位宗亲。另外,由于此次筹备会从发起到召开,准备时间较仓促,但仍得到了不少宗亲的积极响应,他们虽然因工作原因不能到场,但他们都表示愿意为推动蒙氏文化研究和联谊尽自己的心力,北京海斌、广东裕兴、上海海生、广西世疆、山东旭东、贵州强武等宗亲均在微信群里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开始前,与会宗亲瞻仰了蒙恬大将军塑像和雄伟的蒙圣宫,并在...
· 全国臧氏宗亲300多人相聚祭祖场面壮观
2017年02月26日,辽宁省丹东市,农历二月初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臧氏宗亲相聚丹东,共同向其先祖行祭拜大礼。资料显示,臧姓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臧僖伯。臧姓是汉族中的小众姓氏,人口数量不到全国的万分之三,仅排在全国的第215位。图为祭祖大典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臧氏宗亲合影留念。臧氏宗亲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北和黑龙江等地,其他地区人口更少。图为着汉服的臧氏宗亲领取敬天祭祖的香火。臧氏宗亲纷纷在祠堂外龙形图案中写下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
· 300名赵氏家族后人祭拜祖宗
大渡口区文锦支系赵氏祖先坟前,300名赵氏家族后人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大会。“清明节前给祖宗祭祀,聆听祖训,是祖上传统。”大渡口区文锦支系赵氏清明会前任会长、74岁的赵永全介绍。大渡口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朱靖远称,赵氏家族清明祭祖活动从清代维持至今,该局拟申请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 近300年的华氏义庄,承载了万千情义!
所谓“人之行,莫大于孝”“义以生利,利以丰民”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古人们践行孝义的场面难以再现唯有一睹先人遗存方能窥之一二而荡口古镇里,有着276年历史的“江南第一义庄”——华氏义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义庄之一英才辈出,义庄光辉永驻荡口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古镇的兴盛,和华氏家族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无锡华氏作为古时望族,世代耘读,英才辈出。光明清两代,取得进士功名者就高达37人。其中更有像“华太师”华察这样极富盛名的文坛翘楚,近代的杰出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养蜂大王、民族实业家华绎之等人。日月轮换,朝代更迭,华氏家族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繁盛不衰。而这正是与他们“尚德乐善、忠孝友悌、惠济乡里”的良好家风是分不开的。诚如华察所言:“吾华氏在江南为望族,代多隐君子。”那如今依旧伫立着的华氏义庄建筑群,则是对华氏家风最好的诠释。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