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网新闻】周口盖姓人始出皇城根儿
周口盖姓人始出皇城根儿
作者:张劲松
盖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5位。据查证,盖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叫王欢(王子欢),他因功受封于盖邑(ヒ兀今山东沂水)。在王欢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盖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盖氏正宗。
200多年前,也就在清朝中期,家住北京城的一盖姓人来到当时的陈州府(今淮阳)当府台,后定居于此。如今,他的后代大多在淮阳县黄集乡盖庄和项城市南顿镇南顿行政村居住。目前,加上川汇区几十口盖姓人,我市有600多口盖姓人。
南顿盖姓人迁自淮阳
近日,记者在项城南顿镇南顿行政村探访到盖姓人家。该村现年60岁的村民盖敬奇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其爷爷讲,他们老家在淮阳一个叫盖庄的地方,向上追溯三代,于清朝末年,盖敬奇的曾祖父被南顿镇清真寺请来当阿訇,后来定居于此。截至目前,盖姓人在南顿村已经发展到近百口人,他们生活也算殷实,分别在上海、宁夏、项城老城、川汇区工作或经商。
“在南顿,大家都知道盖姓人住在哪,因为这里就我们一个家族姓盖。”盖敬奇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盖姓人的情况,他的二姐盖凤莲应该会知道得更多。
6月10日,记者在川汇区文昌西路的一个小区找到了盖凤莲。现年70岁的盖凤莲介绍,1958年,当年正值,几位盖姓人从淮阳盖庄来到南顿,为首的是一位老人,可能是她爷爷的同堂兄弟,他们来时驾了一辆马车,要把南顿盖姓人接回盖庄。“当时老家人可能是怕我们在南顿人口少,受人欺负,所以想把我们接回老家。”盖凤莲介绍,当时她的父母认为在南顿待时间长了,已经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习惯了南顿的生活,所以也就谢绝了老家亲人的好意。从那时起,她们家就和淮阳盖庄人联系得越来越少。“近几年我们也很想回老家看看,和老家的亲人续续家谱,认祖归宗。”盖凤莲有点遗憾地说,估计再回盖庄,已经没人认识他们了。
“因为同姓盖,我们成了亲家”
盖凤莲介绍,由于盖姓人少,平时她很少见到盖姓人,就是在电视上见到一个盖姓人,她也会感到很稀罕。说话间,盖凤莲拿出家里存放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翻看起来,“你看,这本词典上有‘盖’字的解释,可就没有提到‘盖’是一种姓氏。”
“巧合的是,前些年,有人给我的小女儿介绍了个男朋友,这个小伙子的妈妈竟是盖姓人,叫盖玉梅。”盖凤莲说,盖玉梅是她在川汇区碰到的唯一一位盖姓人,可能是出于对同姓人的好感,她们聊得很投机,加上两个孩子情投意合,后来,她们两家就顺利地成了亲家。
“有时我出外办事,一说姓盖,人家都很好奇。”盖凤莲说,由于同姓人少,这让她在单位和社会上小有名气,甚至还有人特意向她了解一些有关盖姓的姓氏文化。
淮阳盖姓人祖籍北京
6月12日中午,记者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和淮阳县黄集乡盖庄盖姓人取得了联系。该村村民盖丙学介绍,据盖庄盖姓家谱记载,盖庄盖姓来祖最初居住在北京城,于清朝中期来到淮阳,在当时的陈州府当府台,距现在约有200多年。“后来,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盖姓来祖当年就在被称为‘斜地王庄’(今盖庄)的地方买了田地,安家落户,并把这个落户的地方叫做盖庄,后来,‘斜地王庄’这个村名为盖庄所代替。”
盖丙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盖庄盖姓人重续了家谱,家谱字辈为“丙、明、祥、光、俊、经、书、记、业、广、孝、友、传、家、训、祖、德、庆、洪、昌”等20个字辈。如今,盖庄有盖姓人500余口。盖丙学介绍,除项城和淮阳的盖姓人外,川汇区也有几十口盖姓人,他们和淮阳盖姓人也有联系。
盖庄村民盖永山说,传说他们来祖弟兄3个,当年分别在如今的淮阳县、兰考县、河北的一个什么县居官。直到现在,淮阳盖姓人和兰考盖姓人还有联系。
后来,淮阳盖姓来祖去世后埋葬在淮阳北关一个名叫花院墙的地方,现今此地名已不存在,来祖的坟墓也找不到了。
采访中得知,南顿盖姓人和盖庄盖永山家族血缘较近。
盖家锅盔淮阳名吃
采访中记者得知,盖家锅盔是淮阳一带有名的风味小吃。据介绍,盖家锅盔由盖庄盖老殿始创于清光绪末年。其锅盔无磺、无碱、馍味香甜。做成圆饼或半圆,靠锅边粘贴,武火烧成一面喧白一面焦黄的样子,不霉不坏,具有味道鲜美、外焦里软的独特风味。
村民介绍,盖家锅盔自问世以来一直受世人喜爱,上世纪30年代已居淮阳馍业之冠,名扬周围数县。因淮阳盖家锅盔远近闻名,所以,历年太昊陵庙会期间,周围数百里的香客、游人多以能捎回盖家锅盔,全家共享为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