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 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

  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把它译成英文,传给侄儿与侄孙。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80岁)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细阅家里藏着的一本《苏氏家谱》,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从此开始积极考证和研究家族史。

  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1037-1101)的祖先是河北赵州人,他在世时,苏氏家族已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算是四川人,可是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代子孙苏尚鹰,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广东人,祖籍为广东新会梅冈乡。由此可见,华人重视的祖籍地与籍贯,其实是随着人们的播迁流沛不断在改变。

  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现年80岁,是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退休前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苏尚鹰,很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一本《苏氏家谱》,却从未细细翻阅。

  他甚至不知道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直到有一回看了介绍“东坡肉”的美食节目,才弄清楚苏东坡也就是苏轼。

  单身未娶的苏尚鹰没有后代,但是他的两名已故的哥哥苏星南和苏兆泉各有一子,其中一名侄儿育有儿子,因此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人已传到第26代。
苏尚鹰虽没后代子嗣,近两年却热衷于研究和整理家谱。他不仅上网找寻各种有关苏氏历代祖先的资料,也找出相关的苏氏家谱进行核对和查证,再把已知的资料编入家谱中,丰富其内容。
  此外,他还着手把苏氏家族世代图表译成英文,传给侄儿和侄儿的后代,也送了一份给国家图书馆保存。
  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在眉州眉山出生的苏东坡,祖籍为河北赵郡栾城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文人。苏洵年轻时爱游山玩水,年纪稍大时才发奋图强,因此被编入《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尚鹰家族所保存的手抄《苏氏家谱》,开头标明是“冈背村忠冈里”苏振悦(苏尚鹰祖父)所藏的“礼义都二图八甲、梅岗乡苏乔户”的苏氏世谱,是由十七世孙苏显扬手抄而来的。这十七世是从苏过一系的后人苏伊生算起,他是苏氏后人在广东新会梅冈的开基祖。
  苏尚鹰解释说,1934年,即他出世前一年,大姑苏阿彩回梅岗乡时请人手抄这本《苏氏家谱》带回新加坡,交由他父母收藏保管。
  他父亲苏志坚在1949年过世后,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本家谱因此传至他手中。他目前已把家谱交给侄儿收藏保管。
 经他细心考核,总算对家族历史理出一个头绪。原来,苏东坡的先人苏味道是在唐代被派到眉州当刺史,其子苏份留在眉州繁衍后代,成了眉州开基祖。
  苏东坡小儿子苏过的曾孙苏汝忠诞生于南宋年间,因逢宋末乱世而举家迁到广东新会,1272年再逃到广东梅岭珠玑里(广东南雄珠玑巷)避难。
  根据《苏氏家谱》,苏汝忠娶容氏,生苏朴轩。朴轩娶马氏,生了伊仁、伊义、伊德和伊生。苏伊生最后在新会梅冈定居,成了苏尚鹰这一系的开基祖。从苏伊生算起,苏尚鹰和他的哥哥们是十九世孙。
  苏尚鹰说,他父亲苏志坚1909年在梅冈乡出世,1920年前后随祖父苏振悦举家南来。父亲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来新后虽被姐姐强迫上英校,但他没把书念好,后来便当木工做家具,因写得一手好字,也兼做招牌。
  苏尚鹰记得父亲非常喜欢粤剧,二哥苏兆泉出世后不久,父亲曾加入戏班到印尼跑码头,有四年时间没回家。
 在研究家族史的过程中,苏尚鹰曾认真找其他苏氏家谱比对,结果找到另一位苏氏后人苏国泰。对方曾在2009年回梅冈乡影印了另一本家谱,那一本家谱在“始祖开基实录”中把汝忠写成汝卿。汝卿其实是苏辙,而非苏轼后人。
  苏尚鹰手中的手抄本,则有抄漏之嫌,把“汝忠配容氏,生朴轩。朴轩配马氏,生子伊仁、伊义、伊德、伊生”抄成“汝忠配容氏,生朴轩,配马氏,生子伊仁、伊义、伊德、伊生”,让人误以为容氏和马氏都是汝忠的妻子。由于年代久远,要考证手抄家谱的准确性还真不容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
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把它译成英文,传给侄儿与侄孙。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80岁)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细阅家里藏着的一本《苏氏家谱》,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从此开始积极考证和研究家族史。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1037-1101)的祖先是河北赵州人,他在世时,苏氏家族已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算是四川人,可是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代子孙苏尚鹰,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广东人,祖籍为广东新会梅冈乡。由此可见,华人重视的祖籍地与籍贯,其实是随着人们的播迁流沛不断在改变。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现年80岁,是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退休前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苏尚鹰,很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一本《苏氏家谱》,却从未细细翻阅。他甚至不知道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原名苏轼(字...
· 新加坡华裔无意中翻家谱惊觉自己是苏东坡后人
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把它译成英文,传给侄儿与侄孙。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80岁)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细阅家里藏着的一本《苏氏家谱》,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从此开始积极考证和研究家族史。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1037-1101)的祖先是河北赵州人,他在世时,苏氏家族已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算是四川人,可是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代子孙苏尚鹰,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广东人,祖籍为广东新会梅冈乡。由此可见,华人重视的祖籍地与籍贯,其实是随着人们的播迁流沛不断在改变。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现年80岁,是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退休前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苏尚鹰,很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一本《苏氏家谱》,却从未细细翻阅。他甚至不知道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原名苏轼(字...
· 新加坡华裔苏尚鹰无意中翻家谱惊觉自是苏东坡后人
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把它译成英文,传给侄儿与侄孙。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80岁)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细阅家里藏着的一本《苏氏家谱》,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从此开始积极考证和研究家族史。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1037-1101)的祖先是河北赵州人,他在世时,苏氏家族已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算是四川人,可是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代子孙苏尚鹰,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广东人,祖籍为广东新会梅冈乡。由此可见,华人重视的祖籍地与籍贯,其实是随着人们的播迁流沛不断在改变。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现年80岁,是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退休前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苏尚鹰,很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一本《苏氏家谱》,却从未细细翻阅。他甚至不知道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原名苏轼(字...
· 新加坡华人族谱寻根追溯至苏东坡
苏东坡在本地的后人苏尚鹰,过去两年细心和认真翻查、研究和编写家族历史,还把它译成英文,传给侄儿与侄孙。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80岁)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细阅家里藏着的一本《苏氏家谱》,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从此开始积极考证和研究家族史。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1037-1101)的祖先是河北赵州人,他在世时,苏氏家族已在四川眉山生活了三百多年,因此算是四川人,可是苏东坡在新加坡的后代子孙苏尚鹰,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广东人,祖籍为广东新会梅冈乡。由此可见,华人重视的祖籍地与籍贯,其实是随着人们的播迁流沛不断在改变。苏东坡在新加坡的第24代子孙苏尚鹰现年80岁,是在过了耳顺之年(60岁),才知道自己原来是苏东坡的后人。退休前是中学数学教师的苏尚鹰,很早就知道家里藏有一本《苏氏家谱》,却从未细细翻阅。他甚至不知道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直到有一回看了介绍...
· 长沙晚报:从不宣扬自己是谭嗣同的后人
3月10日,是谭嗣同诞辰150周年,其玄孙谭士恺和曾侄孙谭志宏接受本报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谭嗣同不仅是谭氏家族的谭嗣同,也是长沙、湖南乃至中国的谭嗣同。”150年前的3月10日,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血性悲壮一笔的谭嗣同出生。昨日,其后人从各地赶来浏阳,与社会各界一道深切缅怀其救亡图存、舍生取义的事迹。谭嗣同的曾侄孙谭志宏、玄孙谭士恺说,谭嗣同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及开放包容的治学精神,是谭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继承祖辈注重教育的家风其实,谭嗣同并未留下亲生子嗣。他与妻子李闰曾在兰州生下一子,字兰生,但不到一年即病殇,此后未再生育。后谭嗣同在他们结婚十五周年之际北上“变法”时,特地赋诗“十五年来同学道,养亲抚侄赖君贤”赠李闰,诗中满是珍重与托付之意。原来,谭嗣同的父亲、时任湖北巡抚的谭继洵提意将谭嗣同二哥谭嗣襄的儿子谭传炜过继给谭嗣同。“其实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