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周人取名崇尚质朴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姜嫄”)给他取的。传说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足迹,随后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认为不吉利,便把男孩丢弃在一条窄巷,却发现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不踩他,于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烟稀少的山林,结果发现山林里也有很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但还没离开,就有大鸟飞过来,用翅膀把孩子保护起来。姜原此时觉得这孩子很神奇,便抱回去把他养大。因当初想丢弃他,便给他取名“弃”。这种质朴的取名方式,也被周人继承下来,人们不认为像“弃”这样的名字很贱很难听。如周庄王时的周公名叫“黑肩”,鲁成公叫“黑肱”,晋成公的名字更难听,叫“黑臀”,但当时人们都觉得不足为奇,根据生下来的生理特征取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取名多蕴含父辈对子孙的期望
诸如此类的人名还有很多,如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名叫“寤生”,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即脑袋上面中间低四面高,故名“丘”,字“仲尼”。“仲尼”的“仲”字,代表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名字中有排行字,在周代十分流行。这种习俗在周代可追溯到周朝建立前的古公亶父时期。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他给儿孙的取名方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太伯、虞仲、季历,“伯”代表老大,“仲”代表老二,“季”代表最小。在“季”之前,还有“叔”,“叔”可代表老三,也可代表老四、老五等。如周武王有九个同母兄弟,老大叫伯邑考,武王是老二,老三叫叔鲜,周公旦是老四,老五叫叔度,老六叫叔振铎,武王最小的弟弟叫季载。在先秦名人中,以伯、仲、叔、季入名字的数量最多,一般出现在字中。如伯服、伯阳、伯荒、蔡仲、管仲、敬仲、季札等。
周文王是季历的儿子,传说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古公亶父满怀希望,给他取名叫“昌”,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把振兴周族的期望寄托在这个孙子身上。这种取名方式其实也很自然,天下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很多时候会把这种期望寄托在儿女的名字上。按古代习俗,祖父辈和父辈都可以给孩子取名。
以梦兆和占卜取名在周代也很流行
周初,武王与叔虞母相会时,曾梦见天帝对他说:“余命女(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叔虞母产下一子,手上有一个“虞”字,武王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周成王时,封叔虞于唐,叫唐叔虞,是晋国祖先。春秋时,卫襄公有一地位低下的妾氏,被襄公宠幸,怀了孕,梦见有人对她说:“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名而子曰‘元’。”白话文意思是:我是康叔,让你的儿子一定享有卫国,给你儿子取名叫“元”。康叔是卫国的祖先,这件事襄公知道后,认为是天意,就给这位妾氏生下的儿子取名叫“元”,并立他为继承人,襄公死后,继位为卫灵公。
鲁国人季友将要出生时,其父鲁桓公找人占卜这个小孩是男还是女以及将来的命运。卜者说:“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友亡,则鲁不昌。”这个卜者,可谓神乎其技,不仅算出男女,还算出名字。小孩出生后,手掌上竟有个“友”字,于是鲁桓公就以“友”结他命名。
周人总结出五原则六禁忌
但犯忌的怪名字时有出现
鲁桓公还有另一个儿子的名字也很奇特,这个儿子是其夫人所生,因出生日与鲁桓公生日相同,便命名为“同”,立为太子。当时,鲁国有个大夫叫申繻,他对起名很有研究。鲁桓公的太子出生后,问申繻如何取名。申繻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这段话,总给了周人取名的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五个原则是信、义、类、假、象。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所谓假,是可以假托万物之名;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六条禁忌是:不能以国家名为名;不能以官职为名;不能以山川为名;不能以隐疾为名;不能以畜牲为名;不能以器币为命。否则会引起诸多不便。申繻举例说,晋国的僖侯名“司徒”,就废了司徒之官名,宋武公名“司空”,就废了司空这个官名,鲁国的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二山的山名。
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很有道理,事实上,周人起名基本上是遵循这些原则。不过,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出现了很多犯忌的怪名,如熊狂、不寿、圉、乞、丐等等,现代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另外,还有宜臼、杵臼、恶来、洩父等名,也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流行以时取名,帝王均以天干字为名。到了周代,这种取名方式仍然流行,不仅取天干字,也取地支字,如以午、申、寅等字命名。另外,还用四季名称、月亮朔望、霜、雪等字命名,如楚王熊严有四子,其中老大和老二的名字是伯霜、仲雪。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周人取名崇尚质朴
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
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姜嫄”)给他取的。传说姜原有一次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足迹,随后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她认为不吉利,便把男孩丢弃在一条窄巷,却发现路过的牛马都避开不踩他,于是她想把男孩放在人烟稀少的山林,结果发现山林里也有很多人。无奈之下,她只好把他丢在结了冰的沟渠上,但还没离开,就有大鸟飞过来,用翅膀把孩子保护起来。姜原此时觉得这孩子很神奇,便抱回去把他养大。因当初想丢弃他,便给他取名“弃”。这种质朴的取名方式,也被周人继承下来,人们不认为像“弃”这样的名字很贱很难听。如周庄王时的周公名叫“黑肩”,鲁成公叫“黑肱”,晋成公的名字更难听,叫“黑臀”,但当时人们都觉得不足为奇,根据生下来的生理特征取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取名多蕴含父辈对子孙的期望
诸如此类的人名还有很多,如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名叫“寤生”,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即脑袋上面中间低四面高,故名“丘”,字“仲尼”。“仲尼”的“仲”字,代表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名字中有排行字,在周代十分流行。这种习俗在周代可追溯到周朝建立前的古公亶父时期。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他给儿孙的取名方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太伯、虞仲、季历,“伯”代表老大,“仲”代表老二,“季”代表最小。在“季”之前,还有“叔”,“叔”可代表老三,也可代表老四、老五等。如周武王有九个同母兄弟,老大叫伯邑考,武王是老二,老三叫叔鲜,周公旦是老四,老五叫叔度,老六叫叔振铎,武王最小的弟弟叫季载。在先秦名人中,以伯、仲、叔、季入名字的数量最多,一般出现在字中。如伯服、伯阳、伯荒、蔡仲、管仲、敬仲、季札等。
周文王是季历的儿子,传说周文王出生时有“圣瑞”,古公亶父满怀希望,给他取名叫“昌”,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把振兴周族的期望寄托在这个孙子身上。这种取名方式其实也很自然,天下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很多时候会把这种期望寄托在儿女的名字上。按古代习俗,祖父辈和父辈都可以给孩子取名。
以梦兆和占卜取名在周代也很流行
周初,武王与叔虞母相会时,曾梦见天帝对他说:“余命女(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叔虞母产下一子,手上有一个“虞”字,武王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周成王时,封叔虞于唐,叫唐叔虞,是晋国祖先。春秋时,卫襄公有一地位低下的妾氏,被襄公宠幸,怀了孕,梦见有人对她说:“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名而子曰‘元’。”白话文意思是:我是康叔,让你的儿子一定享有卫国,给你儿子取名叫“元”。康叔是卫国的祖先,这件事襄公知道后,认为是天意,就给这位妾氏生下的儿子取名叫“元”,并立他为继承人,襄公死后,继位为卫灵公。
鲁国人季友将要出生时,其父鲁桓公找人占卜这个小孩是男还是女以及将来的命运。卜者说:“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友亡,则鲁不昌。”这个卜者,可谓神乎其技,不仅算出男女,还算出名字。小孩出生后,手掌上竟有个“友”字,于是鲁桓公就以“友”结他命名。
周人总结出五原则六禁忌
但犯忌的怪名字时有出现
鲁桓公还有另一个儿子的名字也很奇特,这个儿子是其夫人所生,因出生日与鲁桓公生日相同,便命名为“同”,立为太子。当时,鲁国有个大夫叫申繻,他对起名很有研究。鲁桓公的太子出生后,问申繻如何取名。申繻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这段话,总给了周人取名的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五个原则是信、义、类、假、象。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所谓假,是可以假托万物之名;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六条禁忌是:不能以国家名为名;不能以官职为名;不能以山川为名;不能以隐疾为名;不能以畜牲为名;不能以器币为命。否则会引起诸多不便。申繻举例说,晋国的僖侯名“司徒”,就废了司徒之官名,宋武公名“司空”,就废了司空这个官名,鲁国的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二山的山名。
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很有道理,事实上,周人起名基本上是遵循这些原则。不过,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出现了很多犯忌的怪名,如熊狂、不寿、圉、乞、丐等等,现代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另外,还有宜臼、杵臼、恶来、洩父等名,也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流行以时取名,帝王均以天干字为名。到了周代,这种取名方式仍然流行,不仅取天干字,也取地支字,如以午、申、寅等字命名。另外,还用四季名称、月亮朔望、霜、雪等字命名,如楚王熊严有四子,其中老大和老二的名字是伯霜、仲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 古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古人如何起名的?
如今的姓名就是一个姓名,是每个人的代表符号,但是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古代的姓名是包含很多的,有姓氏,名字,表号,地望等等,其中姓氏又是由姓和氏组成,甚至在先秦时期,姓与氏还有所区别,直到秦朝统一之后,这姓氏才逐渐合并统一,之后姓氏也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而说到名字,古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古人如何起名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名字的产生大概就是为了区分彼此,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提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根据他的说法,表示人们晚上走在路上的时候,如果碰见人,不知道对方是谁,就会自我称呼一下,这也就是名字的由来。姓氏算是一个家族的符号,是与他人一起共享的,但是名字就不一样了,名字代表个人本身的符号,是属于个人的,另外古人的名和字的来历是不同的。像是古人在生下来之后就会有名,而字只有等到成年之后才会有。在《礼记·曲礼》中有相关的记载,“男...
· 中国古人是如何重视传统的
公元前[注:公元前的来历国际上以耶稣基督诞生为起点,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叫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开始为公元。【公元】欧美诸国以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纪元之始,世界各国多有采用者,故称为「公元」。]527年,晋国的大夫籍谈作为使者朝见周天子[注:周天子是西周和东周国王的称号,周朝国王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故称周天子。西周浑厚凝重礼器——周天子的象征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但是什么礼物也没有进献,这在当时是很失礼的。周景王[注:周景王:东周君主,周灵王的之子。前545年灵王死后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前520年去世。在位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很不高兴,直言责问。籍谈的家族在晋国是世代掌管典籍的官员,而籍谈的回答是,因为晋国从来没有接受过天子的赏赐,所以没有礼品贡献。周景王于是给籍谈讲了一段历史,从晋国的建立开始,天子是如何不断赏赐的。籍谈无言以对。周景王于是说:籍家...
· 古人的小名是如何取的
《后汉书·光武帝纪》有云:刘秀的父亲刘钦,是西汉末年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建平元年(前6年)十二月甲子夜,光武帝出生。光武帝诞生当夜,传说有赤光照进室内,光亮如昼。刘钦让人占卜,曰:兆吉不可言。恰好当年县内有嘉禾生,竟然一茎九穗,于是刘钦给光武帝取名曰:秀。“秀”的本义,即谷类抽穗开花也。刘秀的“秀”,其实是小名,后来才升格为大名。这个小名,源于出生时的天时地利情况。可以说,小名的本质与个人图腾有关。只是小名常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一般来说,等大名实行之后,人们通常就不再称呼小名了。《礼记·曲礼》规定,“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长到二十岁,就是戴冠取字的时候。自此之后,除非特别亲近的朋友和家中的长辈可称呼小名,旁人称呼小名,会被视为莫大的羞辱。小名既然知之者颇难,若探究小名的来由,就更难了。千万个人,就会有千奇百怪的小名。不过,古人取小名,喜欢以“阿”字开头,据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