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厦门家谱中黄、王氏年代最早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8
转发:0
评论:0
厦门家谱中黄、王氏年代最早,其实,每一个姓氏的源流发展,都会以家谱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延续。家谱又称族谱
  

   其实,每一个姓氏的源流发展,都会以家谱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延续。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今天,文史专家将为您解读关于家谱的“秘密”。
起源
  先秦就有家谱
  周代有史官修谱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名称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称家谱、家传,宋代有宗谱或族谱之称,到了明清及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如上图)。
      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平民百姓、经商士绅和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如上图)。
内容
  包含序言和世系图,生死婚配都记录在案
  家谱的名称中一般包含有地名,而序言则写明了编修的年代,内容包括为什么修家谱、第几次修,第一个祖先什么时候来到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等。
  谱序之后还有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家谱正文,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分别介绍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婚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多的50余字,少则寥寥数字,实际相当于人物小传;另外还有一部分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称之为“排辈”。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每个姓氏就形成了“昭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辈分用字。昭穆有的出自《诗经》《楚辞》中的两三句,家族共同规定16个、24个或32个辈分用字。也有的是宗族自己定的字,如现在年龄60多岁至80多岁这一辈中,厦门陈姓有“光”字辈,黄姓有“金”字辈,许姓有“水”字辈,孙姓有“穗”字辈,石姓有“兆”字辈等。
 作用
  早期为了证明血统,宋代后多用于尊祖睦族
  上古时期的家谱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只是为了证明血统,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及社会交往都很看重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记录的内容也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盛行。这时的家谱更多地被用于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都是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至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特色
  女性也可入厦门家谱,但只注明身份婚嫁
  古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记入家谱的主要是男丁,早夭的男孩也可入家谱,后面注明“殇”。如果族人中有被判处极刑的官府要犯,则会被从家谱中除名。
  厦门图书馆退休研究员、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江林宣说,一般人家生了女儿是入不了家谱的,但是闽南包括厦门的家谱比较特别,女性也可入家谱,不过只注明身份如长女、次女等,另外还记载嫁到了谁家。娶进门的女性,外地族谱也多只有姓氏,但厦门的家谱中还记录有她们死后的封号。
  现在新修的家谱,不管男女老少都可入谱了。
保存
  存世厦门本地家谱,黄氏资料最全超200册
  据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龚洁说,目前收集到的厦门本地家谱中,年代最早的是唐末宋初,如黄氏家谱和王氏家谱。
  江林宣说,过去民间编修的家谱大部分是手抄本,纸屑烂得很厉害,看不出年代,后来的木刻本就基本可以看得出朝代了。目前厦门保存的木刻本家谱大部分是清中期以后的,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海沧新垵邱氏和海沧石塘谢氏,每套都有二三十本,很厚。
  据说,海沧石塘谢氏族谱能够完整保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功不可没。文革时期,谢氏后人将族谱存放到郑成功纪念馆,改革开放后才拿回去。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目前掌握资料最多的是黄氏家谱,有200册以上。
编修
  停顿近百年的编修工作
  上世纪90年代陆续重启
  一般来说,最多50年左右就该重新编修一次家谱了。但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厦门各大家族的家谱编修基本自清代、民国时就停顿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陆续“重启”编修。
  因工作原因,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始终关注厦门100多个家族的发展。龚洁说,2008年左右至今,已有5个家族委托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帮助编修家谱,还有很多家族则是由族人自己编修。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三四十部家谱完成编修。
  “修家谱是根据各个分支和年代进行的,比如一个家庭生了6个儿子,就按长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修。”龚洁说,如果子孙多、分支多,家谱的册数就多,比如黄陈两大姓人丁兴旺,家谱也就相应更庞大。
寻根问祖
  辛氏
  祖先曾是赵匡胤的老师
  辛先生:我是同安五显镇后塘村坂垄尾的村民,我想问辛姓是从哪里传进厦门的。
  龚洁:辛这个姓氏原来有草字头,为“莘”。说起这个姓氏的起源,得从尧、舜、禹说起。传说,大禹治水之后,又划定了中国国土为九州。他原来打算让一个叫伯益的人当他的继承人,可是大禹的儿子启知道后把伯益杀死,后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夏建立后废除了禅让制,确定世袭制,启封庶子于莘地,后来的人都以封地为姓,莘与辛同音,便去掉草字头,以辛为姓,启就成为辛氏的始祖。
  不过,闽南的辛氏其实并非大禹的后人。实际上,闽南辛、柯、蔡三姓同宗同源,始祖都是同一个姓蔡的人。此人为河南固始人,生于公元885年,后来被封为吴国大夫,人称蔡大夫。吴国被南唐消灭后,蔡大夫因受株连,举家逃亡。他把三个儿子的姓改为三个不同的姓:大儿子辛文逸、二儿子柯八使,三儿子蔡忠烈。三人分头逃亡到了福州,宋朝建立后,大儿子辛文逸到洛阳当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老师,他的两个弟弟也都封了官,但是因为不能改姓,所以三兄弟依旧不同姓。
  因此,蔡大夫成为福建蔡姓始祖,蔡氏后人播迁到泉州惠安一带,柯姓从泉州东门又播迁到永春。而辛文逸则从洛阳到了同安的洪塘石浔村,后来又迁居现在的五显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厦门家谱中黄、王氏年代最早
其实,每一个姓氏的源流发展,都会以家谱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延续。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今天,文史专家将为您解读关于家谱的“秘密”。起源先秦就有家谱周代有史官修谱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名称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称家谱、家传,宋代有宗谱或族谱之称,到了明清及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如上图)。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平民百姓、经商士绅和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如上图)。内容包含序言和世系图,...
· 厦门家谱中黄、王氏年代最早
其实,每一个姓氏的源流发展,都会以家谱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延续。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今天,文史专家将为您解读关于家谱的“秘密”。起源先秦就有家谱周代有史官修谱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名称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称家谱、家传,宋代有宗谱或族谱之称,到了明清及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如上图)。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平民百姓、经商士绅和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如上图)。内容包含序言和世系图,...
· 王姓最早的家谱
来源:转载王姓很早就有自己的家谱。从最早的那部王姓家说开始,历代都有人补写和续修自己的家史,形成了自己的修谱家风,也留下了无数部令人称颂的谱学著作。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先秦时,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无论志氏姓》、《风谷俗通姓氏篇》等谱牒著作。至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谱学于是大兴。隋唐五代以后,私家修谱也盛行起来,以至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以至多次重修和续修,修谱也成为各宗族活动中最重要的大事。王姓的最早一部家谱修撰于何时?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历史上缺乏记载,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东晋太元中(176-396年),员外侍郎贾弼之曾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个著名家族作谱传,名曰《姓氏簿状》,其中也必然包括在此以前名扬天下的王姓琅邪王氏、太原晋阳王氏、太原祁王氏、东海王氏...
· 厦门赵岗王氏
按厦门赵岗王氏自传:位于厦门翔安区内厝镇内厝赵岗村,原属于泉州府同安县民安里八都西莲塘保赵岗村现有王氏人口1800人。祖源:系晋江珩敦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九户王氏在同安马巷之东创建九社:珩塘、东塘、塘边、田仔下、加里人、后人丘、蔡厝寮、后宅垅、埔中央,总社名珩塘。始祖:义齐公明末某年除夕夜,珩塘农民抗税剿,林氏姬娘身怀六甲,藏匿于大岗而免遭杀身之祸,后来生男右泰,讳盛为复兴祖,就改里名“逃岗”,后雅化为赵岗。祖祠中堂楹联“元九户经建螽斯衍庆一代春秋,祖林姬重创家园功勋业绩垂馨千纪”对联说的就是这个史实。至赵岗王氏第四世祖名讳袭,字守爵,传五男分五房,长房分衍内厝镇木厝、尾山一部分,美仙湖一部分及马巷镇溪上王氏。世系:珩山一世:义齐公......赵岗一世:显朝公讳盛赵岗二世:世明公讳泰生赵岗三世:讳智赵岗四世:讳袭赵岗五世:长房:讳国明、(后裔传木厝份、娘仔份)二房:讳国峰、(后裔多...
· 厦门杏林王氏
马銮社区位于杏滨街道南部。濒临马銮湾,因马銮村得名。地理位置为:东至杏南路,南到马銮湾,西接西滨社区,北联前场社区。面积3.15平方千米。辖有马銮、后尾、岑尾、扶瑶、碑头共五个自然村,社区驻地马銮路19号。社区总产数1175户,总人口49111人,常住人口4111人,暂住人口45000人。马銮,曾称銮江、清銮。自宋代以来是同安县的一部分。宋代为明盛乡安仁里。明属安仁里十六都,清朝时是十六都马銮保。民国后期仍名马銮保,隶属灌口镇,建国初期设马銮乡,后并入西滨乡。1957年3月随灌口区12乡镇划归厦门市。1958年10月,设置厦门市郊区后,为灌口公社西滨大队下属的生产队。1961年从西滨大队析出设立马銮大队,改属前场公社。1964年5月改属杏林公社。1978年9月随杏林公社隶属杏林区。1984年杏林公社改名杏林乡(1991年改为镇)时为马銮村。2003年8月随杏林镇划属集美区。2004年区划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