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南充老人撰写家谱 发现家有三百年历史老屋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6
转发:0
评论:0
南充老人撰写家谱发现家有三百年历史老屋,    近日,家住仪陇县回春镇的袁才友老人给本网打来热线称在撰写家谱时,发现
  

     近日,家住仪陇县回春镇的袁才友老人给本网打来热线称在撰写家谱时,发现家族有座三百多年的老屋,估计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房子。
老屋现状 只剩堂屋和楼阁
  日前,记者跟随袁有才老人来到仪陇县回春镇严家沟,探访了老屋。这座老屋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百姓称其为袁家明楼,现如今,从外观上看,老屋就剩下两层楼高的堂屋,类似于祠堂和观景阁,进屋的大门是由8扇大小一致的小门组成,门上雕刻有桃花,牡丹,菱形图案,线条规整,细微,门中间刻有小块的马,祥云,麒麟,双鱼等,均是呈对称雕刻,较为工整,严谨。屋内已空无一物,抬头直接可看到房顶瓦片,四周墙面因为年代久远,木头的颜色已呈现黑色,并有白色的霉点,正前方有个6方神位阁,神龛上的双龙戏珠的牌匾因为屋顶瓦片掉落而断裂,不过仍然依稀可见双龙金灿灿的身形飞翔于云端。阁楼已经没有了底板,只剩几根粗壮的圆木横梁,不过从屋内仍可以看到向外伸出的观景台,还保存完好,似于现今楼房阳台。根据袁大爷的家谱记载,袁家入川第二代袁朝承在康熙49年已经入住明楼,即是是公元1710年,距今304年。当时明楼是长三间,两厢房,两朝门,为四合院,总占地1.5亩。
保存老屋 是尊祖 敬文化
  袁才友老人今年75岁了,15年前从仪陇县农业局退休后,喜欢上收集民间谜语,民间小调等具有传统文化的活动,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撰写家谱,这是尊祖。2003年,他找来袁家姓氏的两位朋友组成编撰小组,就近从袁家最小辈依次往上搜寻。据袁大爷所说,以前家里老人死后,都会做道场,念祭文,祖辈都会写在纸上,贴于神牌内侧,称为遗志部。经过搜寻发现袁家四大房都有遗志部,在经过看墓碑,问老人,用了两年时间基本还原宗谱
   明末农民战争前,张献忠剿四川,四川人口锐减。康熙十年下诏书湖广填川,康熙49年,袁家迁入四川。当时的严家沟四周荒无人烟,野草杂木如原始森林一般,明楼在当地为独栋。袁家用了三升豌豆从严家手中换取了明楼,此后几百年,袁家就一直居住在此。现今袁家已经有12代人了。袁家入川第二代袁朝承的墓碑仍在。
  2004年,家谱撰写完成,袁大爷发现家族的老屋已经有多年历史。袁大爷说“房子是从严家手中换来的,但是严家只是霸占着,没住过,到底最初是谁的,还是遗留的,根本不知道,袁家住进来时,房子里还有木渣,可见也修建不久,但这样的雕工,也少见,修建也得花上几十年吧。”根据家谱推算年代,袁大爷保守估计房屋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为明末清初建筑。百年来,人事变迁,周围的房屋拆了修,修了拆。为了保存老屋,2012年,袁家捐钱修补了房顶瓦片。袁大爷说这是尊重祖先,尊重传统文化,家族决定必须要保留下来。
专家初步鉴定 为清朝建筑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蒋晓春教授在看了明楼的相关照片后告诉记者,袁朝承的墓碑具有说服力,上面写着清故曾祖称谓以及袁朝承的出生时间为康熙已亥年,种种迹象显示是袁家后代在嘉庆年间所刻。符合当时湖广填川的历史背景,同时当时的外来移民到四川多有也有祭祖,刻牌位的习惯,家谱至少在5代内是可信的。根据建筑风格,雕花样式等,可以断定是清朝建筑,但确切时间还需要经过仔细考查。明楼房屋破损严重,需要专业性修复。现今仍有一定保存的价值。据了解,现今南充文管局所记载的清初的建筑都较少,明朝基本没有,元朝只有一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充老人撰写家谱发现家有三百年历史老屋
近日,家住仪陇县回春镇的袁才友老人给本网打来热线称在撰写家谱时,发现家族有座三百多年的老屋,估计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房子。老屋现状只剩堂屋和楼阁日前,记者跟随袁有才老人来到仪陇县回春镇严家沟,探访了老屋。这座老屋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百姓称其为袁家明楼,现如今,从外观上看,老屋就剩下两层楼高的堂屋,类似于祠堂和观景阁,进屋的大门是由8扇大小一致的小门组成,门上雕刻有桃花,牡丹,菱形图案,线条规整,细微,门中间刻有小块的马,祥云,麒麟,双鱼等,均是呈对称雕刻,较为工整,严谨。屋内已空无一物,抬头直接可看到房顶瓦片,四周墙面因为年代久远,木头的颜色已呈现黑色,并有白色的霉点,正前方有个6方神位阁,神龛上的双龙戏珠的牌匾因为屋顶瓦片掉落而断裂,不过仍然依稀可见双龙金灿灿的身形飞翔于云端。阁楼已经没有了底板,只剩几根粗壮的圆木横梁,不过从屋内仍可以看到向外伸出的观景台,还保存完好,似于现今楼房阳台。根据...
· 南充老人撰写家谱发现家有三百年历史老屋
近日,家住仪陇县回春镇的袁才友老人给本网打来热线称在撰写家谱时,发现家族有座三百多年的老屋,估计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房子。老屋现状只剩堂屋和楼阁日前,记者跟随袁有才老人来到仪陇县回春镇严家沟,探访了老屋。这座老屋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百姓称其为袁家明楼,现如今,从外观上看,老屋就剩下两层楼高的堂屋,类似于祠堂和观景阁,进屋的大门是由8扇大小一致的小门组成,门上雕刻有桃花,牡丹,菱形图案,线条规整,细微,门中间刻有小块的马,祥云,麒麟,双鱼等,均是呈对称雕刻,较为工整,严谨。屋内已空无一物,抬头直接可看到房顶瓦片,四周墙面因为年代久远,木头的颜色已呈现黑色,并有白色的霉点,正前方有个6方神位阁,神龛上的双龙戏珠的牌匾因为屋顶瓦片掉落而断裂,不过仍然依稀可见双龙金灿灿的身形飞翔于云端。阁楼已经没有了底板,只剩几根粗壮的圆木横梁,不过从屋内仍可以看到向外伸出的观景台,还保存完好,似于现今楼房阳台。根据...
· 八旬老人撰写家谱传承家风
我的父亲高之良今年87岁,虽说是位老干部,可退休后,向来严谨认真的他,也渐渐展现出“爱玩”的一面。尤其是前几年,他心血来潮,还写出了一本家谱。父亲是颍东区新华办事处任海村人,家里世代务农。幸运的是,家里虽然困难,但父亲上了小学。1957年,父亲担任老阜阳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后来又在潘寨公社、农林局、畜牧局等单位工作。1995年退休。退休后,父亲一下子变得很失落。于是,我们兄弟姐妹6人约定,每天一人到父亲家陪他,直到现在。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从来不让父亲操心。忙碌了一辈子的父亲,很快找到了退休后的快乐,养花、喂鸟。如今,我们几人也都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他,每天固定陪父亲打一个小时麻将,陪他说话、解闷。父亲还有个心结,就是对家族的记忆,只能追溯到爷爷那辈,再往上去,基本是一片空白。这让父亲做出了个决定:写份家谱,让家族的记忆从此传承下去。从2000年初,父亲开始着手准备写家谱。写家谱不是件容...
· 太原老人历时十余载撰写出邢氏家谱
邢守平今年84岁,原平人,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村游击队通讯员。1947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加工作,1951年调七四三厂工作至离休。邢守平说,他从2003年开始着手收集整理有关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的资料,并赴北京、内蒙古、河南、河北拜访离开原平的邢氏族人,撰写了20多万字的资料,于2007年编订了《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西南贾、原平镇)家谱》续修本。但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后来几年中继续查找,直到2010年在山东找到邢玠(明朝兵部尚书)的后人,从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邢玠生平纪略》中找到邢玠的资料,经过研究,增补了《和平盛世,传递祖宗精神》等内容。《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西南贾、原平镇)家谱》续修本为16开本,共220页。家谱中记载了邢氏的起源、定襄县湖村邢氏原平支系的迁徙过程、世系图表和家训家教等。家谱中既有对祖先的缅怀与尊敬,又有对今人的教育,还有对后辈的勉励。其中《家训家教》中...
· 八旬退休老人花费3年撰写家谱,只为传承家族记忆
我的父亲高之良今年87岁,虽说是位老干部,可退休后,向来严谨认真的他,也渐渐展现出“爱玩”的一面。尤其是前几年,他心血来潮,还写出了一本家谱。父亲是颍东区新华办事处任海村人,家里世代务农。幸运的是,家里虽然困难,但父亲上了小学。1957年,父亲担任老阜阳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后来又在潘寨公社、农林局、畜牧局等单位工作。1995年退休。退休后,父亲一下子变得很失落。于是,我们兄弟姐妹6人约定,每天一人到父亲家陪他,直到现在。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从来不让父亲操心。忙碌了一辈子的父亲,很快找到了退休后的快乐,养花、喂鸟。如今,我们几人也都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陪他,每天固定陪父亲打一个小时麻将,陪他说话、解闷。父亲还有个心结,就是对家族的记忆,只能追溯到爷爷那辈,再往上去,基本是一片空白。这让父亲做出了个决定:写份家谱,让家族的记忆从此传承下去。从2000年初,父亲开始着手准备写家谱。写家谱不是件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