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苏氏:颛顼帝之苗裔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7
转发:0
评论:0
苏氏:颛顼帝之苗裔,苏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名望之族,起源于地处中原的河南。苏氏家族的历
  

  苏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名望之族,起源于地处中原的河南。
  苏氏家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文始祖黄帝直系,颛顼大帝的后裔,出自高阳。西周时,作为开国功臣之一的苏忿生,与周公、召公齐名,后封于苏(今河南温县),是公认的苏氏始祖。
  历代苏氏人士拓荒开疆的奋斗的精神,铸就了灿烂的苏氏文化。尤其是千百年来数以万计的苏氏子孙跨出国门、远涉重洋,为苏氏家族创造了非凡基业。这些游子情系祖国,缅怀先贤,自发组建了许多宗亲联谊组织,慎终追远,祭祀祖先。
追溯始祖——苏忿生
  有史料记载,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起始在西南地区生活,以后随氏族东迁来到中原地区。颛顼在许多历史传说中不仅是英雄般的人物,也是当时统合天下的部族名号,赢得五帝之一的赞誉。
  颛顼有苍舒、陨鼓、祷戴、大林、龙降、廷坚、仲容、叔达等8子。后娶胜奔氏之女生子称,称生卷章,卷章又名老童。以后这一部族又衍生出了黎和吴回。
  黎为帝喾时代的火正,火正是管理民间事物的官职,推广民间用火,给黎民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造福于百姓,帝喾赐他“祝融”之称。
  后来由于长江流域共工氏作乱,黎没有完成征讨使命被诛。吴回随之征讨取得胜利,其部族也因此重返中原。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6子,分别是樊、惠连、竹钱、竹坚、会人、辔牲、季连。其中,樊封于昆吾,为己姓,又称昆吾氏。即苏谱上的“昆吾公”。
  昆吾集团在夏中晚期很强盛,有苏国是昆吾集团的小方国。但是商灭夏之后,有苏国融入商王朝统治,受到商朝的歧视和压制。
  西周是有苏国的重要发展时期。在周灭商的斗争中,有苏国以苏忿生为代表,积极助周灭商,加入了周武王联军。苏氏族人善于冶金,为周军队打造大量兵器,功不可没。苏忿生在朝的威望及地位很高,有与周公、召公齐名的苏公之称。
  从颛顼,到祝融,到昆吾,到有苏氏均不是以苏作姓,只有到了苏忿生,这才第一次正式以苏为姓,所以,他被苏氏后人祭祀为始祖。
  《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温,故国也,苏忿生封。”温是苏国国都,在今河南温县西安乐寨与招贤一带。当时,苏国领地有十二邑,地处河南北部,相当于今太行山以南、王屋山以东地区,包括今河南的修武、获嘉、沁阳、孟州等地。
  到了春秋时期,周平王将国都从长安东迁洛阳,苏国与东周国都仅一河之隔,苏国成为重要的王畿之地,其互相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矛盾加剧。到了公元前650年后,随着周王朝的衰落,在各诸侯国相争中,苏国的领地被晋国吞并,苏国由此消亡。
  从其它一些史料看,苏氏也有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和改姓的说法。但公认己姓苏氏应该是最早的一支。
从中原播迁海内外
  苏国被晋吞并后,族人以国为氏四处播迁。当时大部分苏氏族人居住在河内(河南沁阳)和洛阳一带,两地仅有一河之隔。由于洛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亡国后的苏氏族人首选之地,以后就成为苏氏的河南望族。
  春秋时期,苏氏人从入楚仕庄王,而有些就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这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和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有一支苏氏从河内迁入四川眉山。在此后的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氏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相,居于山东。
  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氏。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氏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也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氏始祖。
  早在宋朝时就有苏姓族人渡海谋生。但大规模迁徙到香港、台湾创业还是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泉州、漳州地区的安溪、晋江、南安、周安、龙溪等县苏氏族人纷纷迁往台湾创业。清朝政府实施对台湾的管辖权后,大陆居民激增。据史料记载,苏紫艳入垦竹北崎峰,苏得泉入垦嘉义东堡,苏玉入垦台北瑞茅瓜峰里,苏兴存入垦台北景美兴福、兴德二里。清咸丰年间,苏阿发入垦台中东势。这些先祖迁徙台湾,为台湾苏氏繁衍发展奠定了根基。
  同一时期,福建、广东、香港、台湾苏氏先民,为谋生还有许多迁徙到东南亚各国。他们在异乡创业,落地生根,派生出许多苏氏家族。在朝鲜半岛,苏姓家族也不少。据《韩国姓氏大观》所载,韩国苏氏是高丽国时吏部尚书苏芩公的后代。据韩国姓氏人口统计,目前在韩国的苏氏人口达2.4万人。而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研究显示,百家姓中苏氏为第41位,大约占当代人口的0.47%。从近千年的人口增长总趋势上比较,苏氏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苏氏名人影响世界
  无论是为官贤臣、还是千古颂扬的文学大家,苏氏先人为促进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传战国时期的苏秦,曾拜师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姜太公兵法,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学成归来,他先后游历诸国,本想谋取一官半职,但一直没有人器重他。为去除自己懒惰情绪,他就悬发于梁,并以锥扎大腿,有名的“悬梁刺骨”就由此而来。经过刻苦研究,苏秦终于设计出一套制秦的战略——台纵战略,他说服五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联盟。这位出身卑微的寒士成为身挂五国相印的显赫人物,被千古流传为纵横家的鼻祖。
  西汉的大臣苏武,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在贝加尔湖被拘押十九载,受尽折磨,面对威胁利诱,宁死不辱使命。为了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昭帝封他为典属国,宣帝时,被赐爵关内侯,后复为右曹典属国。他留胡节而不辱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气节的光辉典范。
  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以眉山三苏闻名于世。他们创造的三苏文化照耀千秋,代表了苏氏文化的高峰,构筑起一座苏氏文化的丰碑,受到世代所景仰。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人类以公元纪年以来的第二个“千年英雄”,全世界有凯撒大帝等12位千年英雄当选,苏轼是中国唯一入选者。海外学者把他喻为中国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的文人。西华盛顿州立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凯琳教授曾预言:随着中国和西方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可以相信,在21世纪,苏轼的作品在西方将更加流行。苏轼作为一个有趣的人物,他总是在不同时代里引起不同的论题,受到不同的强调,正因为每一代人都对苏轼研究提出新的论题,所以新的理解总会不断发生。
  北宋还有名相苏颂,在中国科技史、医药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他幼承家教,勤于攻读,深通经史百家,学识渊博,举凡图纬、阴阳、五行、星历、山经、本草无不钻研。
  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使许多中外科技史专家为之叹服。上世纪30年代,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编写世界科技史对苏颂就有很高的评价。
世苏祈祖敬贤天下
  2005年3月,中国姓氏研究会在河南温县举行研讨会。由于温县是西周司寇苏忿生的都城,为此还对苏国、苏氏进行了研究。如今,温县城内有苏护墓冢,离城西南15里有苏庄,苏庄北夏庄处有苏全孝、苏忿生、苏成、苏明等墓冢,这里可谓为是苏氏故里。
  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演变,除在国内迁徙繁衍之外,苏氏宗亲遍布世界各地。
  缅甸苏氏人在清同治年间在仰光建造了芦山堂,又称简公宗祠。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后,在毛读棉又重建了被毁的芦山堂。新加坡苏氏公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29年的芦山公所,他们都铭记自己的根基在同安,属于益公芦山衍派的后裔。
  菲律宾苏氏家族在1938年就成立了武功苏氏宗亲会,至今也已近70年。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国也都有宗亲会组织。美国三藩市也成立了旅美苏氏宗亲会。
  在香港侨居的苏氏甚多,不仅有香港苏氏宗亲会,还有新界苏氏宗亲会。他们为世界苏姓联谊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8年10月,为纪念苏武“枚节牧羊,永不屈服,节旄尽落,亦不受降”的忠贞民族气节,第七届世界苏氏恳亲大会暨恭祭苏武活动在陕西武功县举行。来自台湾及海内外56个代表团800余名苏氏后裔参加了活动。鲜为人知的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苏氏也具有血缘关系。这是因为他的远祖本姓苏,只是因为历史的遭遇改了姓。所以目前他担任台湾“苏周连宗亲联谊总会”的名誉主任委员。他还专门为本次大会题词。
  世界苏氏恳亲大会在此之前曾在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福建举办过六届。2010年10月,第八届世苏大会在印尼巴厘岛召开。全球苏氏通过举办各种祭祖活动,实现了苏氏后裔的多年夙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颛顼之《颛顼历》
简要介绍:《颛顼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属于古六历的一种,为阴阳历。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前104年)始弃。历史演变:古代汉族人惯用五、六来概括某类别,如:五方、五谷、五行、五官、五常、五帝,六礼、六部、六根、六亲、六书、六艺。其中,自然现象、规律、及神化了的人类领域一般冠以五称呼,而一般人类社会领域则冠以六称呼。六历大概也是如此。相传,古六历是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其中,夏历建寅(以寅月为当年第一个月:正月、岁首)、殷历建丑(以丑月为岁首)、周历建子(以子月为岁首),根据夏商周秦的顺序,秦历(颛顼历)建亥,以亥月为岁首。由于这些历法(统称中国历、旧历、农历)以冬至所在的那个...
· 商汤赐封禹之苗裔隗氏说
商汤赐封禹之苗裔隗氏说追根归追根,现实归现实。让我们还是回归自然,回到现实之中来吧。隗姓源自商末周初时期的隗国,衰于楚人,其后隗国子民以国号为姓隗姓,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中华姓氏源流资料库刊登的《中华姓氏起源概览》一文记载:在周朝时期,被封的诸侯国中后人以国姓为姓氏的共有37个之多,其序为:召、燕、阳、盛、b、滑、息、巴、项、隋、鳞、宫、纪、遂、岐、郭、养、顿、徐、胡、肥、鼓、魏、谯、丽、觚、鲜、虞、极、隗、丹、睽、逢、翼、冥、主等。这些诸侯国,因战事频繁,经济实力不足,或被灭亡,或被融入其他诸侯阵营,或被他诸国吞并。起初,b灭于齐,滑灭于秦,息灭于楚,巴灭于晋。随后,汉东之国随为大也被灭于楚、还有隋、少师氏、鳞灭于宋、宫灭于虞。纪遂灭于齐。岐、郭废于周。养、顿、徐、胡并于楚。肥、鼓、魏、谯入于晋。丽、觚入于秦。鲜、虞入于狄。极入了无骇。隗、丹、睽、载、逢、翼、冥、主各废除。而不振的诸...
· 商汤赐封禹之苗裔隗氏说
追根归追根,现实归现实。让我们还是回归自然,回到现实之中来吧。隗姓源自商末周初时期的隗国,衰于楚人,其后隗国子民以国号为姓隗姓,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中华姓氏源流资料库刊登的《中华姓氏起源概览》一文记载:在周朝时期,被封的诸侯国中后人以国姓为姓氏的共有37个之多,其序为:召、燕、阳、盛、b、滑、息、巴、项、隋、鳞、宫、纪、遂、岐、郭、养、顿、徐、胡、肥、鼓、魏、谯、丽、觚、鲜、虞、极、隗、丹、睽、逢、翼、冥、主等。这些诸侯国,因战事频繁,经济实力不足,或被灭亡,或被融入其他诸侯阵营,或被他诸国吞并。起初,b灭于齐,滑灭于秦,息灭于楚,巴灭于晋。随后,汉东之国随为大也被灭于楚、还有隋、少师氏、鳞灭于宋、宫灭于虞。纪遂灭于齐。岐、郭废于周。养、顿、徐、胡并于楚。肥、鼓、魏、谯入于晋。丽、觚入于秦。鲜、虞入于狄。极入了无骇。隗、丹、睽、载、逢、翼、冥、主各废除。而不振的诸侯国主要有鳞氏、宫氏、...
· 上古帝颛顼墓
颛顼墓位于聊城东昌府区城西北7.5公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都于商丘(今河南濮阳),在位七十八年"。其墓葬于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一统志》载:"帝颛顼高阳氏陵有二:一在开州,一在东郡城西北二十里。……在东郡者有庙,民间称'聊古庙是也'。"颛顼墓是真是假,目前尚不敢断言,但据文物考古调查,此处系一古化遗址则确凿无疑。该遗址为方形高台地,暴露面积500平方米,为黑灰土堆积。遗址表面散布着不少陶片,可识器形有龙山文化时期的罐、杯、南瓦、豆、盆、殷代的鬲,周代的绳纹筒瓦等。属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的遗址。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名"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颛顼简介:颛顼是...
· 五帝之一颛顼
张氏宗亲会颛顼濮阳,在上古时是颛顼(zhuanxu)部族活动的中心地区,故有“颛顼遗都”之称。有关颛顼的传说史书多有记载。相传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实居穷桑,七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十岁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都于帝丘(今濮阳县西南)。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号为高阳氏,列为五帝之一,死后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这说明颛顼是位沉静、博识、有谋略的人。他能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发展生产,聚集财物,又以授于弓正官挥(张姓始祖)观天象,按日月运行而定四时(当时已有历法,称“颛顼历”),并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来教化人民,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他命重为南正,专管天地鬼神之事,命黎为火正,专管人间之事。因而颛顼时期,生产较前有很大发展。颛顼生活在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制已经解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