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家谱(手绘)
开栏的话:在重峦叠嶂的大青山拱卫中、在逶迤奔腾的黄河怀抱里,舒展着广袤的土默川平原。这里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大窑文化遗址就在呼和浩特东北郊。这里曾经是北魏时敕勒人的居住地,土默川因此又名敕勒川……从本期开始,本版开设专栏“昨日土默川”,回顾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点滴。或许是一份契约、一份家谱,或许是一件文物、一宗事件,请和我们一起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梳理这片神奇土地的脉络,品味历史的厚重。
这件东西是几年前我在土默特一个叫善岱的地方淘来的。
它是高氏族人修订至明代天启五年的家谱之类的东西。不过,与家谱有别的是此表上只有男丁,没有女子,其中渗透的当然是糟糕透顶的封建文化的毒素。看其文字,比对历史,虽不知其来源到底何处,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文献毫无疑问从高氏后人手中流出,二是由山西走西口的汉族移民带到土默特的,经历代相传,显然到了今天,它就是土默特的文物了。
现在,我们细看一下文物本身:
材质为白麻纸,文字为毛笔书写,高、宽均为36.5厘米。右边抬头写有“大明天启五年创见房院人”,毛笔楷书极为工整,看来书写者文化底蕴不浅,至少是练过几年书法的。纸面正中写有“高大林”,肯定是高氏立家谱时第一代祖宗无疑。高大林生有一子名自科,是为第二代;高自科又生二子,长子高弘、次子高荐,是为第三代。高弘和高荐又各生二子,为第四代。再往下子嗣也不少,直到表上所记第九代。
看来,土默特与山西的亲戚关系实在是源远流长。以这张表格所列计算,以20年为一代人,那么最早的一代高大林应生活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即1436年左右,距今大约580年。当然,明朝天启年之后,老高家这一支会是什么样子,因无资料,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能判断,这件文物必是山西高家后人移民土默特时带过来的,至于哪一代就很难考证了。
其实,我想说的,还不止这些。而是想说,文化就像一棵树,你若仅仅看到枝叶和果实是不够的,它常常更多的是在地下的根脉,若能慢慢去梳理品味,得到的可能更多,这就是鉴赏历史的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