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9
转发:0
评论:0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月26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中
  

   1月26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大典》由许嘉璐题签。当日,《大典》高级顾问翟泰丰、吴基传、于友先、贾连朝、葛纪谦出席会议或来信致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大典》编委会主任赵德润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祖宗崇拜的文化传统;而祖宗崇拜代代血肉相连,不容易中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前会长、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文化自觉”论,意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是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基础平台,以实现“万姓同源,认祖归宗,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编纂一十二卷、二百六十部、六百余册,近一亿二千万字,数万帧照片,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至第三卷,分别为《姓氏文化总论》、《谱牒文化通释》、《姓氏源流》,系姓氏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第四卷至第八卷为《家风·家训·字辈·楹联》、《姓氏源流》、《少数民族特色姓氏》、《河洛文化与台湾姓氏》、《海外华人谒祖寻根》,是解读姓氏文化必备的基本知识。第九卷《历代姓氏书集成》为姓氏文化的基本文献,广邀各大图书馆及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集体纂辑。第十卷《姓氏采风集锦》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组织实施,邀约各级新闻媒体,海内外宗亲组织和各地、各界有志之士,实地考察编辑。第十一卷《姓氏文化图表附录》是解读研究姓氏文化必备的辅助工具,由《大典》编委会工作人员广收博采编辑。第十二卷《中华姓氏通鉴》是由《百家姓》的单姓分册构成,邀请各姓氏宗亲组织和社会人士分别编辑。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第一卷《姓氏文化总论》主要内容包括“姓氏的起源与形成”、“姓氏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功能”、“姓氏的发展演变与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姓氏特色”、“姓氏的文化内涵与类别特色”、“历代移民与姓氏的播迁流布”、“郡望堂号家族标志”、“族谱宗祠凝聚血亲”、“历代姓氏学的概述著录提要”、“当代姓氏研究的概论”等等,是了解、研究中华姓氏文化不可多得的典籍图书。
    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赵建军表示,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在众多姓氏族谱家谱中,残缺断代者多,几臻完善者少;在诸多姓氏著作中,个姓单著者多,经典权威者少。散失损毁严重,令人痛惜和忧虑。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民心所向。国内拥有大批姓氏研究人才,重点大学都有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无数的民间关心姓氏文化研究人才。近年来大批姓氏专著、学术刊物不断问世,为姓氏文化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成立后,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展开了《大典》编纂的筹备工作。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经过多年的积累,多方准备,联合有关社科、历史文化等众多单位及宗亲组织拟定了《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的编篡工作方案,以期举全国之力打造具有“集成性和系统性、权威性和经典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月26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大典》由许嘉璐题签。当日,《大典》高级顾问翟泰丰、吴基传、于友先、贾连朝、葛纪谦出席会议或来信致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大典》编委会主任赵德润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祖宗崇拜的文化传统;而祖宗崇拜代代血肉相连,不容易中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前会长、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文化自觉”论,意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是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基础平台,以实现“万姓同源,认祖归宗,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编...
· 《中华姓氏文化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1月26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首卷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大典》由许嘉璐题签。当日,《大典》高级顾问翟泰丰、吴基传、于友先、贾连朝、葛纪谦出席会议或来信致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大典》编委会主任赵德润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祖宗崇拜的文化传统;而祖宗崇拜代代血肉相连,不容易中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前会长、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文化自觉”论,意即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编纂《中华姓氏文化大典》是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基础平台,以实现“万姓同源,认祖归宗,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中华姓氏文化大典》编...
· 《项南传》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赵_)由福建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和福建省连城县项南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纪实文学《项南传》出版座谈会25日在北京召开。与项南有过交往的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60余人与会,深切缅怀这位改革开放元勋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魅力。项南生于福建连城,他思想解放、敢于担当,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闯开一条新路。该书的作者张永和、项建坤当年多次跟随项南下乡调研,深为项南的精神感动,收集了大量素材,历经七八年笔耕,在推出《项南的故事》后,又完成了30余万字的《项南传》,近日由中史出版社出版。与会者围绕该书回顾了项南同志主政福建时如何冲破“左”的思潮干扰,坚持真理,推动改革,使福建经济在短期内跃居全国前列;而在离休后,他仍为老区、山区摆脱贫困发挥余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许多老同志回忆了与项南交往过程中的点滴故事,生动感人,折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多种优秀品质。与会者认为,《项南...
· 北京房山隗氏文化研讨暨《隗氏家族》出版座谈会召开
华夏经纬网8月15日讯:北京房山隗氏文化研讨暨《隗氏家族》出版座谈会8月13日在房山区浦洼乡芦子水村召开。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房山区政府和区文联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于志海主持。北京房山隗氏文化研讨暨《隗氏家族》出版座谈会是由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房山区文化委员会、房山区文联主办,浦洼乡党委政府、隗氏文化联谊会及芦子水村党支部、村委会承办。研讨座谈会之前。参会人员分别观摩了东村和芦子水村具有当地特色的山梆子剧团文艺演出,并对芦子水村进行了实地走访,采集当地民俗民风。与此同时,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芦子水村隗氏文化基地。据介绍,隗姓在中国是小姓,人口极少,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列274位,北京市共有隗姓人口1万3千多人,仅房山就有近1万隗氏人口。隗姓先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大槐树迁徙到芦子水世代繁衍,北京地区至今流传着“天下一个隗,老家芦子水”,因此,房山区浦洼乡芦子水就成为了北方...
· 《中华覃氏志•湖北卷》出版发行
中国利川网讯(记者牟新)9月7日,《中华覃氏志・湖北卷》首发式在利川举行,标志着该书正式出版发行。据了解,该书分9卷、共9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覃氏志・湖北卷》深入发掘和整理了湖北覃氏繁衍生息的历史,全志分“湖北覃氏源流、湖北各地覃氏、湖北覃氏人物、湖北覃氏文物、湖北覃氏土司、湖北覃氏族谱文献史料、湖北覃氏民俗和文艺、湖北覃氏文化研究和湖北覃氏大事记略”九卷。该书采用志书体例,使用志书语言,详述湖北覃氏的全貌及其繁衍迁徙概况,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湖北覃氏族源、起源、迁徙、分布、宗支、古今人物、名人轶事等。同时,该书还搜录了不少覃氏先祖的丰功伟绩、家族风范、族规家教等,是研究覃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责任副总编:刘洪浩责任编辑:牟黎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