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渊源
郑氏渊源,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姓氏来源
>>>>来源一:源于姬姓
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 来源二: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 来源三:源自姜姓
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 来源四:源于地名
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 来源五:源于改姓而来
姓
氏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
如果说河南荥阳是郑氏的 前祖地, 莆田市就是郑氏的第二祖地。全国郑氏有1000万人左右,福建姓郑的人有近200万, 主要居住在莆田、漳州等地, 尤其是莆田,还是最近几年的统计,莆田自古人多地少,很多外出和移民, 已经不包括莆田古代、近代、第六次人口普查前的外出和移民外地的莆田人,尤其是莆田仍然有35万多人姓郑,可以说是全世界郑氏聚集最密集的地方。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 和福建莆田,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人以上
>>>> 总堂号:荥阳堂、陇西堂、洛阳堂、高密堂、雍州堂
>>>> 郡望:洛阳郡、高密郡、雍州郡、陇西郡、南阳郡。
>>>> 四言通用联:①艺工三绝;文成一家。②古之遗爱;号为司农。③家传诗教;系出荥阳。
>>>> 七言通用联:①北战南征收宝岛;船来帆往下西洋。②名高艺苑何由怪;德感黄巾不入乡。③草随爱日生书带;兰及春风兆笔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漳浦店下村郑氏渊源
(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浦街道1、历史变革:金浦处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在潮阳市区西南部,东起文光街道办事处,西接和平镇,南临练江,北连河溪镇。地理位置优越,国道324线贯穿全境约7公里,辖区内各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化,分布有序,四通八达,主要路段全部架设路灯,交通方便通畅。面积44.14平方公里。民国初废都为区,属潮阳县第一区,1956年设金浦乡,1958年并入红潮公社。1959年拆置金浦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1994年11月划入潮阳市区,撤镇设金浦街道办事处。辖居委会和南门、寨外、梅西、梅东、大沟5村委会。2、始祖升公—字元举,号铁石,朝奉大夫。公出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村,郑氏67世,系莆田唐太府卿露公第12代孙,神山系始祖徽公胞弟衍公长子虁公之子。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登己丑科进士,授秘书省修书郎官职,后封朝奉大夫;以仕返潮,卜居金浦,为郑氏金浦系始祖。公生于宋...
· 灿烂3600年之郑氏渊源千年郑氏归根广武原
乍看一个“郑”字,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一个一亿人口大省的首府,一个日吞吐百万旅客的交通枢纽,或者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心城市,但熟知郑州历史的人一定知道,这个字还联系着另外几个词语并代表着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册封弟弟姬友为郑伯,郑国诞生;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至郑州一带,死后葬于荥阳广武原敖山飞凤顶;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流落四处的郑国贵族以国为氏,郑氏出现。郑国、郑氏、郑州,一个郑字,穿连起关于一个古国、几座城池和一个姓氏的故事,并且跨越历史,将它们留传到了今天。郑国亡族人以国为姓公元前375年,郑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即位已经整整21年。20年的时间并不短,可以使一个国家励精图治,由弱变强,也足够让一个国家政治昏沉,滑入贫弱的深渊。不幸的是,郑康公从父亲郑]公手中接过君权的时候,郑国究竟要走哪条路,已经由不得他作主了。公元前408年,三家分晋之一的韩国夺取...
· 凤翔郑氏家学《春秋》经公羊学政治思想渊源
郑士范,字伯法,号冶亭,陕西凤翔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卒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寿七十有九。清道光二年(1822)陕西乡试第一,俗称解元,道光十五年(1837)赴京城大挑,名次在一等,分发贵州,历任印江、安化、清溪、贵筑四县知县,道光二十五年(1847)升任平越直隶州知州,告病回乡,在凤翔办学教书,著作有印江、安化、贵筑、平越诸县地方志书以及《春秋传注约编》《四书小注约编》《盛世人文集》《三礼表》《朱子年谱》《许鲁斋年谱》《朱子小注约编》《漆沮通考》《旧雨集》《绿猗寮集》等各若干卷。光绪年间郑士范入祀凤翔乡贤祠,其生平事迹见于其侄孙郑书香编撰的《郑冶亭先生年谱》。一、凤翔郑氏家学《春秋》经公羊学政治思想渊源凤翔郑氏家族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举人郑王选,乾隆五十年(1785)达林阿主编的《重修凤翔府志》记载:“郑王选,凤翔人,由举人授四川夔州府奉节县知县,折狱明断,案无积牍。捐...
· 郑氏起源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郑(zhèng)姓源出有:源流一汉族郑姓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号为氏。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得姓始祖是郑鲁。《史书》记载:“以国为氏,源于姬姓”。历史传说的农业神是后稷,其母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帝喾的元妃。《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高辛者是黄帝的曾孙,可证,炎、黄二帝,是郑姓“血缘始祖”。《史记.郑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有记载:“韩灭郑后,郑国幽公,子,鲁率族人东逃陈(淮阳)、宋(商丘)之间的一小城---启封故城避难,后裔思念先人缅怀郑国,便以国为...
· 荥阳郑氏
姓源郡望房支混乱的世系及有误的归藏房经过长期的代际繁衍,荥阳郑氏在郑温之后的支系记载出现了较严重的分歧沈炳震、赵超等人均认为归藏房记载有误,赵超认为虽然唐朝也有一些墓志自称先人为郑归藏,但《魏书》、《北史》中“晔娶长乐潘氏,生六子”的记载更可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多出的一房归藏房不确。三祖燕太子詹事郑温生有三子,分为三祖北祖,郑温之子北魏追赠建威将军、汝阴太守郑晔,号北祖中祖,郑温之子郑恬,号中祖南祖,郑温之子北魏平南谘议参军郑简,号南祖北祖房支北祖大房,郑晔长子郑白驎的后裔,号大房,该房后断绝北祖第二房,郑晔第二子北魏中书博士郑小白的后裔,号第二房北祖第三房,郑晔第三子郑洞林的后裔,号第三房北祖第四房,郑晔第四子郑叔夜的后裔,号第四房,该房后没有名声,不为人知北祖第五房,郑晔第五子郑连山的后裔,号第五房,又称襄城公房北祖第六房,郑晔第六子北魏秘书监、南阳文灵公郑羲的后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