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万载姓郭氏起源

2016-05-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6
转发:0
评论:0
万载姓郭氏起源,   祠、绿阴公祠、达公祠、届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训公祠、爵公祠、德公祠、衡公

      祠、绿阴公祠、达公祠、届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训公祠、爵公祠、德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时至今日,保存有郭氏大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等8个祠宇,其余各祠倾圯尽废。

        郭氏,乃万载大姓,而郭族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

         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郭氏大祠始建于明朝天启丁卯年冬(公元1627年),扩建于清朝康熙丙戌年至乾隆庚申年(公元1706~1740年),重建于清嘉庆甲子年至嘉庆丙寅年(公元1804~1806年),祠址位于田下挥公祠右侧南轩公祠左侧,方向为座西朝东,大祠头门面对月池与进土坊。南轩公祠建于清朝同治申壬年至光绪丙子年(公元1872~1876年),祠址位于大祠保侧,绿阴公左侧,方向座西朝东。

         祠宇是报本追思之所。绿阴祠又名司寇第,始建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由其后裔建祠崇祀,后毁。清同治甲戌年(1874)重建,历时两年于丙子年(1876)落成,迄今已130年。郭瑾的司寇第位于今万载县城河西田下路32号,占地1700多平方米,周墙为特制砖,砖上皆有“郭绿阴公祠”印记。祠内合抱祖的杉木屋柱就有42对,鼓形石墩均镌以图案,或龙或凤,或花或草。屏门窗棂榱楹冕桷无不雕刻得极其精细。

         据第14修《万载田下郭氏族谱》记载,绿阴祠堂建造“求木于千里外,踩石于深山中”,时人“不辞劳瘁 ,不惮攀跻”,才成“栋宇崔崇,焕乎其峻”,中堂“宽宏开敞,深邃而穆远”,且“绕以两廊,竖以站亭,围以二门”,屏门窗棂皆“雕刻极其精细”,花鸟人物无不“璀璨洵恢恢乎”,甚为“巨丽”,表达着“坊号兴贤,想当日,棣萼联辉,桥梓式谷,人杰本地灵,世泽已绵几百载;祖官博士,愿吾宗,箕裘克绍,科第钟祥,英才胥应运,家声丕振万千年”之祈愿。

          为行“尽尊祖敬宗之道”,道光年间,孟牖之子郭瑾之胞兄郭琼后裔,见“司寇第”焚毁,“即有建祠之议”, 认为“然公有祠,达公有祠,烈公亦建祠训公祠,华公附之,安知英贤二公不即继起而并立祠乎”,于是也“择地于大祠之右”,用千金从侯公子孙购得。南轩公祠与绿阴公祠重建一样颇费工时与人力,在同治壬申十一年开始“求木运石”,于光绪丙子年间才“工竣”。且祠堂“竣其宇宏其规”,且结构完备,“藏器有库,会见有堂,观瞻有阁,登降有阶,绕以两廊,列以东西两厢,壮以头二门”,“巍乎焕乎,雕梁刻桷洵备极精工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万载郭氏起源
在万载县城南门,有田下古祠群闻名遐迩,其中曾有郭氏祠13幢,分别是郭氏大祠、孟牖公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达公祠、届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训公祠、爵公祠、德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时至今日,保存有郭氏大祠、南轩公祠、绿阴公祠、烈公祠、瑞公祠、衡公祠、挥公祠、谦公祠等8个祠宇,其余各祠倾圯尽废。郭氏,乃万载大姓,而郭族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
· 郭氏起源
姓氏:郭祖宗:姬姓后裔分类:系自姬姓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冯翊...
· 郭氏古堡--天下郭氏的起源
位于太原阳曲县高乡村的郭氏古堡,一砖一瓦无不布满历史的尘迹,随处探究古堡的角角落落都能擦亮尘封的历史故事。阳曲县是天下郭氏的始祖之地,天下郭氏起于阳曲,郭家堡更是郭氏起源居住的地方。现在村中郭姓仍为第一大姓,全村800余口人中近半为郭姓,彰显着郭姓的姓氏辉煌。村中古建筑、黄土沟等无不散发着郭氏的韵味。村东至今遗存唐代修建的石砌堡门一座,额石上刻有“郭家堡”三字。沿着平坦的黄土道进入村东门,就能够瞧见那座唐代遗存的石砌堡门,“郭家堡”三字已饱受风雨的侵蚀,布满岁月的痕迹,不再清晰了。堡门对面还保留着一座清代中期的古戏台,那宽敞的舞台,褪色的雕梁画栋依稀能让人想起它当年的繁华模样。在一个角落里,我们找到了郭家老井,青石板上有两孔井眼,村里人称它“二五眼”,不过井边的辘轳早已不见了。青石板上的勒痕,不知是不是井绳多年的摩擦留下的?扔一块石子到井里,好半天才听到回声,仿佛井口下面非常非常幽深。在村...
· 甘肃民勤郭氏家族起源
阳曲,乃郭氏根祖之地。在汾阳王郭子仪诞辰1310周年之际,阳曲县委、县政府推出了以“弘扬郭氏文化、构建和谐阳曲”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这是阳曲县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郭氏根祖文化暨寻根祭祖活动之后,进一步弘扬郭氏文化,打响文化品牌,推动传统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弘扬郭氏根祖文化,为纪念郭子仪诞辰1310周年,本报推出主题专版,愿读者朋友喜欢。山西阳曲是郭氏家族的发祥地,是海内外郭氏家族公认的根之所在,是郭氏家族由虢姓改为郭姓繁衍生息、辗转迁徙的具有根祖意义的源头。郭氏始祖为谁?郭氏在何处得姓?全世界1500余万郭姓后裔都十分关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郭氏始祖是郭公,天下郭氏源阳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
· 万载县
历史沿革三国·吴黄武年间设阳乐县,治罗城(今罗城镇)。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康乐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改阳乐县,县治由罗城迁至龙山下(今万载县公安局所在地)。五代·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取当时万载乡之“万载”为县名。行政区划万载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9个乡。街道:康乐街道镇:株潭镇、黄茅镇、潭埠镇、双桥镇、高村镇、罗城镇、三兴镇乡:鹅峰乡、马步乡、高城乡、赤兴乡、岭东乡、白水乡、仙源乡、白良乡、茭湖乡地理交通万载县城西与国道与江西萍乡,湖南浏阳接壤,距离宜春市约30公里,走国道距离省城南昌约300公里。目前到周边大城市均可以半小时车程后经沪丽高速,浙赣高速到达,铁路经宜春火车站接京广线,浙赣线。人口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62189人;其中:康乐镇74656人、株潭镇52259人、黄茅镇45913人、潭埠镇34381人、双桥镇3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