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寻亲 合修族谱
跨海寻亲合修族谱,“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
“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
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
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 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 谢清源说。
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的亲人。
“秉承祖嘱,一定要找到台湾亲人!”谢清源感慨地说,从其曾祖父交代,到他赴台寻亲任务完成,历经四代,时间跨越120余年。
寻亲过程中,谢清源切身体会到两岸骨肉宗亲的情感。“我知道,台湾亲人也一直在寻找我们。闽台宗亲不忘根、不忘祖,共修族谱的故事,承载的是情系两岸数百年的亲缘。”他说,至今难忘2012年来台寻亲,到云林县北港镇拜访93岁高龄的谢丽昆,要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倚着门墙相送,久久不愿回屋。
这样的故事,在海峡百姓论坛上总能听到。25日的论坛开幕式上,闽台多个姓氏宗亲会代表以PPT形式进行演讲,介绍了各自的宗亲关系和族谱对接成果等情况。
海峡百姓论坛创办于2007年,已分别在闽台两地成功举办七届。据悉,本届论坛活动将持续到29日,来台与会的大陆各姓氏宗亲代表将走访台湾各地本姓宗亲会,开展“串门走亲戚”的“会亲之旅”。
相关链接
明年堂亲乡谒祖
通过对比两岸的族谱,谢清源终于实现了曾祖父的遗愿。但他手中的族谱并不完善,他说:“文革时,一本族谱被焚毁。虽然1988年,我的父亲重修过族谱,但内容不全。为了给台湾的亲人寻根谒祖时提供依据,再次重修族谱势在必行。这项工作我已经着手进行了,我想把台湾的族谱和大陆的族谱进行对接,修一本《闽台澄江谢氏族谱》。”
谢清源说:“台湾堂亲表示,分隔100多年了,能找到大陆澄江祖乡并与大陆堂亲相认,这是他们数代人梦寐以求的,预计于明年组团回大陆祖乡寻根谒祖,到祖厝祭拜。”
谢清源说:“祖厝位于澄江村码头,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三落大埕,每埕五开张,两边有护邻。300多年来,祖厝饱受海潮侵蚀,历经数次火灾。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堂亲陆续搬出祖厝。1988年,祖厝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几堵墙。父亲组织堂亲,在残壁处修整出一个小间房子,用于供奉祖先神位。每年正月十五和十一月十五,我们都会回祖厝祭拜。我们打算明年重修祖厝。”
相关链接
澄江(伍堡)村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畔西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澄江又称伍堡村、嘉排村。澄江谢氏肇基始祖为千禄公(墓葬柯坑),妣朱氏名严范(墓葬伍堡陈林宫后)。公于宋末元初时,自泉州谢衙(金鱼)巷迁居南门外晋江县十一都澄江乡, 公传三子(长子悟真公、次子整官公、三子清履公)分三房。至今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余世,历经700余载,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从《澄江谢氏族谱》、《台湾谢氏大宗谱》及台湾文献会《谢氏考略》、《台湾鹿港镇镇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澄江谢氏第十世明初公于清康熙年间渡台,子孙后代现亦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溪洲乡、云林县等地;在清朝雍正年间,澄江第十三世谢国叔、谢送叔兄弟迁入台湾;到了乾隆初叶,澄江第十四世谢锡珪、谢锡琛兄弟入垦今台湾新竹香山;澄第十四世维吝公卒于鹿港;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泄、谢國園兄弟入垦今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套、務、鎗三兄弟入垦今云林县北港;谢套之子第十六世仕武公卒在台。
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
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 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 谢清源说。
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的亲人。
“秉承祖嘱,一定要找到台湾亲人!”谢清源感慨地说,从其曾祖父交代,到他赴台寻亲任务完成,历经四代,时间跨越120余年。
寻亲过程中,谢清源切身体会到两岸骨肉宗亲的情感。“我知道,台湾亲人也一直在寻找我们。闽台宗亲不忘根、不忘祖,共修族谱的故事,承载的是情系两岸数百年的亲缘。”他说,至今难忘2012年来台寻亲,到云林县北港镇拜访93岁高龄的谢丽昆,要离开时,老人依依不舍,倚着门墙相送,久久不愿回屋。
这样的故事,在海峡百姓论坛上总能听到。25日的论坛开幕式上,闽台多个姓氏宗亲会代表以PPT形式进行演讲,介绍了各自的宗亲关系和族谱对接成果等情况。
海峡百姓论坛创办于2007年,已分别在闽台两地成功举办七届。据悉,本届论坛活动将持续到29日,来台与会的大陆各姓氏宗亲代表将走访台湾各地本姓宗亲会,开展“串门走亲戚”的“会亲之旅”。
相关链接
明年堂亲乡谒祖
通过对比两岸的族谱,谢清源终于实现了曾祖父的遗愿。但他手中的族谱并不完善,他说:“文革时,一本族谱被焚毁。虽然1988年,我的父亲重修过族谱,但内容不全。为了给台湾的亲人寻根谒祖时提供依据,再次重修族谱势在必行。这项工作我已经着手进行了,我想把台湾的族谱和大陆的族谱进行对接,修一本《闽台澄江谢氏族谱》。”
谢清源说:“台湾堂亲表示,分隔100多年了,能找到大陆澄江祖乡并与大陆堂亲相认,这是他们数代人梦寐以求的,预计于明年组团回大陆祖乡寻根谒祖,到祖厝祭拜。”
谢清源说:“祖厝位于澄江村码头,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三落大埕,每埕五开张,两边有护邻。300多年来,祖厝饱受海潮侵蚀,历经数次火灾。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堂亲陆续搬出祖厝。1988年,祖厝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几堵墙。父亲组织堂亲,在残壁处修整出一个小间房子,用于供奉祖先神位。每年正月十五和十一月十五,我们都会回祖厝祭拜。我们打算明年重修祖厝。”
相关链接
澄江(伍堡)村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畔西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澄江又称伍堡村、嘉排村。澄江谢氏肇基始祖为千禄公(墓葬柯坑),妣朱氏名严范(墓葬伍堡陈林宫后)。公于宋末元初时,自泉州谢衙(金鱼)巷迁居南门外晋江县十一都澄江乡, 公传三子(长子悟真公、次子整官公、三子清履公)分三房。至今繁衍子孙已有二十余世,历经700余载,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从《澄江谢氏族谱》、《台湾谢氏大宗谱》及台湾文献会《谢氏考略》、《台湾鹿港镇镇志》等史料的记载来看,澄江谢氏第十世明初公于清康熙年间渡台,子孙后代现亦居台湾彰化县北斗镇、溪洲乡、云林县等地;在清朝雍正年间,澄江第十三世谢国叔、谢送叔兄弟迁入台湾;到了乾隆初叶,澄江第十四世谢锡珪、谢锡琛兄弟入垦今台湾新竹香山;澄第十四世维吝公卒于鹿港;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泄、谢國園兄弟入垦今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清道光年间,澄江第十五世谢套、務、鎗三兄弟入垦今云林县北港;谢套之子第十六世仕武公卒在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跨海寻亲合修族谱
“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谢清源说。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
· 跨海寻亲合修族谱
“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谢清源说。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
· 敖氏家族合修族谱序
樟树枫凌堎及醴陵枫树坪敖氏合修族谱序岁在丁酉,时秩三春,有湖南醴陵敖氏宗亲,嘱余为其首修宗谱作序。余闻之且喜且怯,喜之孝悌丹忱,谱业告竣,怯自身卑微、学识孱浅,难担此任。然敬其不计声名之笃实、不慕虚荣之淳朴,故欣然不却,斗胆驱笔。爰及藉阅清江春华宗兄之雅文,复通联新淦之族弟建勋,以多方了解。】概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史、方志、家谱,乃史学三大素,其互补相成也。究其谱学,远溯晋、汉,而靡盛于唐宋。至蒙虏中原进犯,宋室崖山倾覆,华夏文明几近断裂。纵观当今百姓家乘皆修自明朝。幸满清犹重教化,辑谱殊甚,然假托失真、借重矜美之象比比皆是,堪谓时弊也。至民国初立,主义如潮,西风东渐,吐故纳新。缘贵族伸士,高标气节;名门世族,尤重遗风,是为宗氏家族可避冲击之所以也。旋即共和建国,万象维新。越十余年,有贼臣嚣凌、祸乱朝纲,兴文革之妖风,毁传统之国学,祀庙不保,谱牒无存,六亲相觑,人人自危,堪谓劫难也。...
· 皖系成氏修祠寻亲
追溯我系一世宗祖―永通公,居杭郡为诰封武德将军,世袭大河卫正千户;后二世武公、三世凯公均为一脉单传;至第四世义公仍世袭大河卫正千户。该公在世生育二子,次子监公就任燕郡,后世繁衍不及备载;而长子钢公,世袭大河卫正千户,任定海卫守备。钢公生育三子,其中长、三均已失考。次子谱公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自杭卜居安徽含山方山山麓,遂为居含一世始祖。其侄克敬公与其唇齿相依、亲爱有加。成年后由含山迁居和州历阳,遂为居和州一世始祖。至今数百年,已相传二十多世,我系宗亲虽已遍布大江南北,依然同宗同祠,永笃天伦之乐。雍正年间,杭郡毅公嫡孙廷楫,及其侄上坤均为浙江举人进士,曾携朱卷至和含,欲增修成氏世谱,因故未能如愿。乾隆年间,族人曾修建宗祠,咸丰三年,因洪杨之乱,族舍祠宇遭焚劫,龛牌无一留存,族人流离失所,或奔走江南当涂、芜湖、宣城和繁昌一带,择吉安居。后十九世孙焕章公重返故里,几经努力,会集族...
· 信阳合(续)修宗谱序
信阳合(续)修宗谱序盖闻:殷代武乙生太丁及伯,太丁即位,封其弟伯于梅。及帝辛时,伯以谏死,周武王代殷哀伯之忠,谥为忠侯,仍封其后于梅,赐姓梅氏,此梅氏之始也。亦越秦楚之际,有梅m者,伯之后也,m之孙梅嘉官汝南,此汝南世弟之所由P也。纵观史籍,我族自殷代及今,历经三千余年,族繁星布,脉发汝南,簪缨相望,瓜瓞绵绵。惜自古至今,中原大地战事频繁,宗谱史籍屡遭兵燹火燎,以致我信阳梅氏昭穆混、渊源懵,世次不能分,先祖未能辩,一脉同宗相见如途人,思之焉能不为之痛哉?故而,修续家谱刻不容缓。公元二00八年十月十八日,信阳梅氏根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大开“弘扬祖德、团结宗亲、增进族谊、共谋宗亲事务发展”之先河。在一届一次全体理事、监事会议上,大家一致表示:系不清先祖,乃时局之因,望祖宗宽宥;系不清后人,乃当事者之责,将愧对子孙。于是乎《关于续修梅氏族谱》的议案立即得以通过,随之成立了合(续)谱工作委员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