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姓氏文化

古人到底有多少个姓

2017-04-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7
转发:0
评论:0
古人到底有多少个姓,   清明将至,又到了为先人扫墓的时候了。由于同根同宗同祖同源成为炎黄子孙血
  

     清明将至,又到了为先人扫墓的时候了。由于同根同宗同祖同源成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的一个标志,因而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特别重视寻根问祖。“你贵姓?”“我姓……”然而,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始终没一个准确的统计。所谓“百家姓”其实一直名不副实,《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姓氏已达23813个……
先秦《世本》收录18姓
  西汉《急就篇》出现姓氏130个
  唐《元和姓纂》已有1233个姓
  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所以,先秦时期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只收录了18个姓,但氏有875个,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
  到西汉元帝(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时,已有“百家姓”了。黄门令史游编撰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共收录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为什么姓会增加这么多?主要是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被“统一”,姓氏不再有区别。
  到了唐代,中国姓氏数量突飞猛进。唐初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个姓,到中叶已突破千姓,时人林宝修编的《元和姓纂》共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的姓氏从此不再是“百家姓”,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家姓”。
  宋代姓氏数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多,《通志·氏族略》和《姓解》中收录的姓氏分别为2255个和2568个。明代在宋代的基础继续翻番,明陈士元《姓觿》书中收录姓氏3625个,王圻《续文献通考》中收录姓氏4657个。
  虽然古籍所收录姓氏已近5000个,但现代姓氏学者考证,这些数字并不全面。现代出版的姓氏典籍中,姓氏数量大大超过以往,从西汉的“百家姓”、唐代的“千家姓”,上升为“万家姓”。如《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11969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12000多个。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姓氏大辞典》,该辞典是目前中国姓氏辞典中姓氏收录最多、最全的一部,共收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
历史上不同朝代“十大姓”排序不同
  元顺帝时“伯颜请杀五姓汉人”
  “张王刘李赵”险遭“灭门”
  虽然《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但据专家估计,中国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有18000个。而这些姓中使用较多的约500个左右,人口集中于前100个,又以排在最前面的10个姓氏为多。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目前全国“十大姓”依次是: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
  “王”姓在古代就是第一大姓。据中国姓氏源流研究专家袁义达的采集统计,从宋朝起,“王”就是中国第一大姓。宋、元、明三朝代的全国“十大姓”有所不同—
  宋朝十大姓:1王、2李、3张、4赵、5刘、6陈、7杨、8吴、9黄、10朱。
  元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刘、5陈、6赵、7吴、8杨、9黄、10周。
  明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陈、5刘、6杨、7吴、8黄、9周、10徐。
  另外,人类学家李济也曾对明朝的十大姓氏作过统计分析,但与袁义达的结论不同。李济版明朝十大姓是:1王、2陈、3张、4刘、5郭、6吴、7杨、8李、9胡、10朱。
  人口多的姓氏就好吗?也未必。元朝时,占全国人口众多的张、王、刘、李、赵等五姓差点被全部杀掉,险遭“灭门之灾”,幸好元顺帝没有听从奏请,此即《元史·顺帝纪二》所说的:“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为什么要杀掉这五姓,无非就是因为人口太多,担心他们集体造反。
  姓的人口越多,其血缘关系自然也越杂乱,故民间有所谓“九刘十八张,一百零八王”的说法。为此,同一姓氏为便于区别,很多大姓人家又以“郡望”、“堂号”来区分,编修出同堂号的家谱。
历代曾有多个不同版本的《百家姓》
  明代《皇明千家姓》以“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开头
  谈到姓氏,就不能不说《百家姓》。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版本的《百家姓》,其中最出名的是“宋版”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的《百家姓》。这版《百姓家》共收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各个姓氏的排列次序不依人口多少,而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地位为标准。前四姓用赵、钱、孙、李,并非当时人口最多,而是地位最尊。
  宋版《百姓家》的编撰者是江南钱塘(今杭州)一知识分子。当朝皇帝姓赵,故“赵”是国姓,系天下第一姓,理所当然排在姓氏之首。而“钱”姓为何排第二?原来编撰者所居的钱塘一带,最受人尊敬的是“钱”姓,系吴越国王钱镠的姓。接下来的孙、李、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或皇太后的姓,或皇后、皇妃的姓。
  宋版《百家姓》四字(姓)一句,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很快传开了,至今流行。
  明代也出现了一部《百家姓》,但易名为《皇明千家姓》。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修而成,共收入姓氏1968个。
  明版《百家姓》编排形式仍与宋版《百家姓》一样,四个字(姓)一句,以韵相排,以“朱”姓起头:“朱奉天运,富有万方……”“朱”为首很正常,朱姓是当时的国姓,天下第一姓,而后面的奉、天、运、富、有、万、方则都是普通的小姓,纯是为了政治语言的需要。
  清朝的《百姓家》,由康熙皇帝亲自审订,故定名为《御制百家姓》。这部百家姓比较先进的地方是,放弃将国姓“爱新觉罗”排第一,而是使用“圣人之家”、山东曲阜孔姓家族的“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风偃嬴己曾是最古老的姓
  古姓氏族图腾分别对应
  鼠牛虎麒麟龙蛇马羊猴鸡狗象12种动物
  中国最老的姓有哪些?有学者称是风、偃、嬴、己四姓。但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出现了不同说法,分别有—
  “八姓”说:姜、姬、妫、姒、嬴、姞、姚、妘;“十二姓”说:姜、姬、姞、嬴、姚、妫、妘、(女字旁加员)、姺、(女字旁加然)、(王字旁加女)、娸;“二十二姓”说(顾炎武),即:妫、姒、子、姬、风、嬴、己、任、姞、祁、芈、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其中“十二姓”说一度影响较大,现代史学家董家遵即认同此说,但与上述东汉许慎所说12个姓有所不同,分别是:偃、媿、妘、姬、姺、妀、(女字旁加页)、姜、妫、妲、嫚、姒。这些古姓氏族的图腾,分别对应12种动物:鼠、牛、虎、麒麟、龙、蛇、马、羊、猴、鸡、狗、象……
  早期产生的姓都是贵姓,但从上古到清代,帝王的姓始终是“天下第一姓”:夏朝“姒”姓,商朝“子”姓,周朝“姬”姓,秦朝“嬴”姓,汉朝“刘”姓,唐朝“李”姓,宋朝“赵”姓,元朝“奇渥温”姓,明朝“朱”姓,清朝“爱新觉罗”等等,这些都是不同时期中国最为尊贵的姓氏。
  赐姓作为中国姓氏文化的特征之一,当朝皇帝还会将自己的“国姓”当成贵重礼物,赐封给他姓臣僚。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被赐姓为“李”,故史书上称他为李勣。
  当然,赐封之姓并不一定都与皇帝同姓,也可能不一样,甚至是丑化用字。山东有傌姓人,据说因祖先得罪了清廷,雍正皇帝将其改姓“骂”,世代沦为贱民,直到民国初年才恢复傌姓。
  北魏一次改用汉姓144个
  孝文帝拓跋宏改姓“元”
  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
  古人相当重视自己的姓,“坐不改姓,行不更名”。但姓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变异”,“改姓”在古代很常见。
  历史上,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曾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发起一场“改姓”运动,孝文帝拓跋宏下令,鲜卑人一律改用汉姓,他带头改姓“元”姓。其父皇献文帝拓跋弘的七兄弟则分别改为胡、周、长孙、奚、伊、丘、亥等7姓,叔父后裔改姓叔孙,远亲车焜氏改姓车,加上皇帝的元姓,这十大姓为北魏一等贵姓。王公大臣也都改姓: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据《魏书·官氏志》和《通志·氏族略》,这次计有144个鲜卑姓改汉姓。
  北魏的姓氏“汉化”丰富了中国姓文化,但同姓血缘关系便变复杂了。以往中原姓氏血缘关系相对单纯、清晰,大量改姓后姓氏原有的“别婚姻”功能受到冲击,给“寻根”带来了困难。
  此后,改他姓、增新姓现象一直不断。其中,贵族改姓以被赐封为多,民间改姓多因避难、避讳等需要。如为避汉安帝刘祜父亲刘庆之“庆”讳, “庆”姓改“贺”姓。其中,最典型的改姓传说发生在《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后代身上。在“李陵案”被处宫刑后,司马迁的两个儿子司马临、司马观,分别用复姓中的一个字改出新姓,哥哥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至今冯、同二姓同祭一祖就是这个原因,而冯、同二姓之间不通婚也是这个原因。
  类似改姓,史书随处可见。如明初,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同宗,侥幸逃脱者改姓“施”,意思是“方人也”,不忘祖上姓“方”。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到底有多少个姓
清明将至,又到了为先人扫墓的时候了。由于同根同宗同祖同源成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的一个标志,因而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特别重视寻根问祖。“你贵姓?”“我姓……”然而,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始终没一个准确的统计。所谓“百家姓”其实一直名不副实,《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姓氏已达23813个……先秦《世本》收录18姓西汉《急就篇》出现姓氏130个唐《元和姓纂》已有1233个姓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所以,先秦时期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只收录了18个姓,但氏有875个,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到西汉元帝(公元前48年...
· 古人到底有多少个姓
清明将至,又到了为先人扫墓的时候了。由于同根同宗同祖同源成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的一个标志,因而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特别重视寻根问祖。“你贵姓?”“我姓……”然而,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始终没一个准确的统计。所谓“百家姓”其实一直名不副实,《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收录的姓氏已达23813个……先秦《世本》收录18姓西汉《急就篇》出现姓氏130个唐《元和姓纂》已有1233个姓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所以,先秦时期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只收录了18个姓,但氏有875个,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到西汉元帝(公元前48年...
· 北京到底有多少个称谓?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
· 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呢您知道吗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历代学者也都在研究,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不只因为人口众多,统计手段达不到,仅就姓氏本身来说,也有一个复杂的“合并”过程,影响到姓氏数量的统计口径。在先秦时,就有学者对姓氏作过专门的研究。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就是当时的姓氏记录,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早期的“家谱”。《世本》中共收入18个姓、875个氏。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换句话说,先秦时的大部分姓氏一直使用到今天。秦汉时期是中国姓氏数量大增第一波。西汉元帝(前48年-前33年)时黄门令史游编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出现了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大概就是当年姓氏不分导致的。到了唐代,中国姓氏数量突飞猛进。唐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个姓,到中叶已突破千姓,时人林宝修编《元和姓纂》,共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的姓氏从此不再是“百家姓”,而成了名副其实的...
· 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在读古人饮酒的文章时,最让我困惑的,是古人的酒量究竟有多大.?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甚至以石计量.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酒伯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亡国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武松喝了碗还能过景阳刚打虎…现代人中的海量,不过能够喝一斤高度白酒,或者二十瓶啤酒而而,面对古人,岂不汗颜?难道人进化到我们这一代,喝酒能力真的退化了吗?对此事思而不解的肯定不止我一个.当然了,说法倒是也有一些的.第一,古代的酒稀.早先的酒是酿造酒.西方用酵母使葡萄发酵,我国用曲药使粮食发酵.这样的酒,最多十几度,因为到了十四度,酒精就会把酵母,曲药杀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老爸生了儿子,儿子大了要杀老爸,因此老爸不能让儿子做大.到了宋代,发明了蒸馏,酒的度数才提了上去,而高度白酒,是很后来的事.宋代科学家沈括曾说,汉代的酒,不过”粗有酒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