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亲问祖

中国那些奇怪的姓氏是怎么来的?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中国那些奇怪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在中华姓氏中,常见的大多是单字的,双字的复姓也有不少,但您听过9个字的姓氏吗

  在中华姓氏中,常见的大多是单字的,双字的复姓也有不少,但您听过9个字的姓氏吗?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华姓氏大辞典》中记载,有一个人的姓氏由9个汉字组成,这9个字分别为爨(cuàn)邯汕寺武穆云籍鞲(gōu)。

  

  大家熟知的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收集了单姓、复姓共504个。明代的陈士元编写的《姓镌》共收单姓、复姓3625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以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

  

  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

  黄帝族是中华姓氏主体

  那么,中华姓氏为何如此纷繁复杂?那些稀有的姓氏究竟有怎样的涵义?成因又是什么?昨日,辽沈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民俗专家齐守成。他表示,中国姓氏成因非常多元化,简单来说,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

  在采访中,齐守成告诉记者,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它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另外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也有关系。母系社会早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血缘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往往尊奉此物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

  在母权制早期实行族外群婚,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世系从母系计,凡在一个氏族名下的全体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随着社会的演变与进步,氏族图腾逐步转化为族姓。

  齐守成介绍,姓氏来源虽然渠道很广,但主要源于黄帝。黄帝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亦称有熊氏。据学者考证,“姬”的古字就是熊迹的象形字。姬姓是以熊为图腾的民族,所以黄帝称有熊氏。

  在当今100个大姓中,有69姓属于黄帝族,还有12姓系由黄帝和炎帝族等共同形成,总计出自黄帝族的姓氏占80%以上,这说明黄帝族是产生中华姓氏的主体,黄帝是中华姓氏的共同始祖。

  

  稀有姓氏主要由

  少数民族姓氏衍生而来

  那么,为何会有那些多字的、稀有的姓氏呢?齐守成介绍,那些稀有的姓氏,成因主要为少数民族姓氏衍生而来,或与民间传说有关。

  还有采姓也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很广,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纪姓,据传黄帝之子夷鼓氏封于采,邻近现在的北京,其后代便有人以地名为氏;二说春秋时有戴国,其地在今河南兰考县一带,戴公的后代就有人以采为姓;三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二弟吴氏改为采姓,其后代便以采为姓。而陈桥镇唐楼村的采姓家族的姓氏来历则来自于皇帝的一时兴起。他们的祖先原来姓米,明嘉靖时,米氏族人米自详在朝为官,因为政绩出色,深得皇帝赞许,嘉靖皇帝一高兴,就给了米自详一种独特的赏赐,赐姓为采。嘉靖皇帝认为给“米”加上一撇,犹如给米自详加了一顶官帽,世代流传下去,这是一种最为特别的奖励,这样“米”姓就变为采姓,流传至现在。

  再有“第五”姓,据传荆轲刺秦王时,随行有五位勇士,荆轲刺秦失败后,五位勇士逃跑,为了躲避秦人的追杀,他们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另一则关于“第五”姓的来源则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把战国时齐国的后裔迁徙到现在的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齐国田姓贵族时,因为田姓人氏众多,所以刘邦便下令把田姓改掉,以数字区别,分为“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现在国内并不多见的“第五”姓就是这么来的。

  齐守成表示,谒祖寻根的意识让这些稀有姓氏得以存世,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稀有姓氏的后代或许始终在寻找着他们不平凡的“祖荫”,可将其解读为中国人惯有的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你知道那些稀有与奇怪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
在中华姓氏中,常见的大多是单字的,双字的复姓也有不少,但您听过9个字的姓氏吗?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华姓氏大辞典》中记载,有一个人的姓氏由9个汉字组成,这9个字分别为爨(cuàn)邯汕寺武穆云籍鞲(gōu)。大家熟知的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收集了单姓、复姓共504个。明代的陈士元编写的《姓镌》共收单姓、复姓3625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以汉字记录的姓氏共有11969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黄帝族是中华姓氏主体那么,中华姓氏为何如此纷繁复杂?那些稀有的姓氏究竟有怎样的涵义?成因又是什么?昨日,辽沈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民俗专家齐守成。他表示,中国姓氏成因非常多元化,简单来说,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在采访中,齐守成告诉记者,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它是氏族(或部落)的...
· 中国五大罕见且奇怪姓氏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死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难有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老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这个...
· 探讨那些暗藏在中国姓氏文化里的那些玄机
“百家姓”的说法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个,流传至今的有七千余个。中国姓氏文化究竟暗藏何玄机?先来抛一个老梗。A问:鲁迅姓啥?B答:姓鲁。A曰:非也,姓周。B答:蒙我,周迅是女人,我认识。当然,这是个引子。引出了本章的话题,笑谈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百家姓”的说法,这只是虚指。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解释,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大概有两万多个(当然,有些已经失传),而流传至今的,也有七千余个。但若说姓氏起源,一定是在上古时代。当时中华文明初成,国人大概学会了群居生活,进而有了原始的氏族。每个氏族,得有个称呼啊,不能总是“嘿、喂、嗨”瞎囔囔对吧。于是先民们根据原始接触的一些东西,如动物或自然现象等,给氏族取名号,于是出现了如“牛、熊、云”等称呼。打架抢东西的时候,也好区分,比如我是“牛帮”人、你是“熊帮”人,大概就...
· 什么是化名?那些名人的化名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化名?化名就是在姓名、字、号之外起的名字。一般包括作家文人的笔名、演员艺人的艺名、别人给起的绰号、外号等。我们在看小说、追剧的时候,经常发现里面的角色闯荡江湖或者执行任务经常使用化名。起化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掩藏自己的身份,避免一些危险,或者更方便得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名人都有化名,以至于很多人把他们的化名当成了他们的本名。而他们的本名则鲜少有人提起。那些名人的化名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参考他们的取名方式为自己取化名。一、金庸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最著名的大师,古龙、梁羽生跟他相比,要逊色很多。他一生创作的武侠作品共计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两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本名査良镛,笔名金庸是将他名字的最后一个镛字,一分为二,就成了金庸。二、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巴金说,巴金的“巴”字,是为了纪念客死他乡的北方同学巴恩波而起的。但一般笔名都是两个字,有了“巴”...
· 中国那些以谢姓命名的镇
在宋朝,谢姓只有不到40万人,而如今谢姓子孙已经超过一千万,而且在很多地区,谢姓占有大半个县大半个镇,不过有些镇,镇上未必都是姓谢,但却以姓谢命名,成为今天乡镇,应该跟谢姓都是有些关系。除了以下几个,可能还有些没有记录在此。谢家镇四川眉山彭山县谢家镇又称谢家场,原本是清朝时期一谢姓在此经商,后来因为住户越来越多,就成了集市而得名。有“搬不空的谢家场”之美称。位于四川眉山彭山县。全镇人口2.76余万人谢集镇河南商丘梁园区谢集镇位于商丘市区西15公里,是国家亿斤粮食储备库、全市最大的石油储备库、全国四级红旗车站—谢集火车站、35万伏变电站坐落镇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人口4.1万人大谢集镇山东菏泽巨野县大谢集镇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史达2000多年。西周初武王封周公之子茅叔于此地,改为茅国。秦时设昌邑县,隶属砀郡。西汉初在昌邑设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国王。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