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寻亲问祖

毕――毕姓系承毕高 望出河内东平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2
转发:0
评论:0
毕――毕姓系承毕高望出河内东平,毕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


  毕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兄弟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因而作了《书经》上的那篇《毕命》,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是显赫于世。因为,毕公高传到春秋时代的毕万之时,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为了后世魏姓的始祖,而毕万的后裔魏文侯,后来曾经“三家分晋”,与韩、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自立为诸侯,并且国势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此,就可以看出当年毕公高之后裔的显赫情形了。
  毕万的后代既然曾改姓为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神气万分的一个姓氏,那么,当时姓毕的人又如何了?这个问题,只要稍一思量,便不难明了,因为,在春秋时改姓魏的毕姓后裔,仅仅是毕公高的众多子孙中的一支,其余的子孙,虽然以后也有改了他姓的,但其嫡系子孙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毕姓,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
  现在的毕姓,正是这样来的,算起来跟姓魏的人,根本就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到了汉代则有一支毕氏远远地迁徒到山东的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历来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
  东平毕家的出人头地,只要举几个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譬如,三国时在曹魏跟创立清谈风尚的“傅粉何郎”何晏齐名的名士毕轨;南北朝时一家四代皆为州刺史的毕众敬;以及唐代安禄山反叛时死节殉城的广平太守毕炕等,就统统都是山东省的东平县人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毕姓
来源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源于姬姓:其得姓始祖为毕公高。毕公高出自西周的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于毕,位处今陕西省咸阳市之北。后代称为毕氏,一直沿用三千多年。源于姬姓:黄帝之子禺阳之后。源于少数民族分布早期毕氏世代居于陕西省咸阳以北。至汉代已开始有族人迁徙,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扎根。魏晋南北朝时,毕姓最大一支乃河南郡。毕姓要到唐宋之际才开始有人南迁,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清中叶以还也有一部分居于河南、河北的毕姓人,入迁东北三省。
· 毕姓郡望堂号
郡望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民国时期废州改为县。河南郡...
· 有望复兴的毕仲衍、毕仲游兄弟
宋代名相王旦曾日:“族盛者骄惰恣放,多以侈事相夸逐。”(见《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此言反映了当时家族衰败的内在原因。毕士安、毕世长、毕庆长至毕从古、毕从周三代的盛衰浮沉历史,无不应验之。前文已提到,毕世长靠父荫为官,不思进取,“耄昏不任事”,遭御史中丞弹劾。致仕后,居住于濉阳,更是放纵不拘,“吟醉相劝”。父业沦丧自此而始。毕从古、毕从周一代,亦仅靠恩荫来维系官户门第。宋制,官愈高,荫补范围愈广、次数愈多、初,补官级别也愈高。经济状况亦相对丰裕;反之,亦然。靠恩荫人仕的毕世长、毕庆长至毕从古、毕从周两代,官位日趋不显,家境每况愈下。到毕仲衍一代时,困窘的局面已经出现。嘉裙四年(1059年)七月四日,毕从古死于寿阳,时诸子犹未冠,家故贫匮无所归。徒“余一马,卖以为棺殡”。(见《起居郎毕公枣仲行状》)宋代毕氏“仲’’字辈共18人,在关键时刻,毕仲衍、毕仲游兄弟,同中进士,一改此前两代恩荫人仕的尴...
· 毕(bì)姓
毕(bì)姓【摘要】系承周文王,始祖为毕公高,为我国当代第一百二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毕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内蒙、辽宁、吉林、山西等地。毕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名高,随周武系承周文王,始祖为毕公高,为我国当代第一百二十五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毕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内蒙、辽宁、吉林、山西等地。毕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世本》。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三:①源自姬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第十...
· 毕姓分布
毕姓分布【摘要】姓氏村名村落简介乡镇乡镇简介毕常青五村常青,农业合作化时,因多种蔬菜四季常青,故名常青。辖常青、宋家庄、南坂291个自然村。大槐树镇2001年3月以原城关镇、南王乡和冯张乡的行政区域合并为大槐树镇的行政区域。城关镇:该镇位于县城四周,东与苏堡镇为邻,西隔汾河与白石、马牧乡相望,北接南王乡,东北与广胜寺镇相连,南隔洪安涧河与冯张乡接壤。镇政府驻县城东北玉峰山。辖5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姓氏村名村落简介乡镇乡镇简介毕常青五村常青,农业合作化时,因多种蔬菜四季常青,故名常青。辖常青、宋家庄、南坂291个自然村。大槐树镇2001年3月以原城关镇、南王乡和冯张乡的行政区域合并为大槐树镇的行政区域。城关镇:该镇位于县城四周,东与苏堡镇为邻,西隔汾河与白石、马牧乡相望,北接南王乡,东北与广胜寺镇相连,南隔洪安涧河与冯张乡接壤。镇政府驻县城东北玉峰山。辖5个居委会,21个村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