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姓氏文化之阮氏支系闽台与陈氏阮姓源流

2016-08-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29
转发:0
评论:0
姓氏文化之阮氏支系闽台与陈氏阮姓源流,  阮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阮氏得姓于殷商时期的阮国,殷商时代,有一个小诸侯国名
    阮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阮氏得姓于殷商时期的阮国,殷商时代,有一个小诸侯国名阮国,故址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代末年,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灭阮国,其国民纷纷避难南逃,其后代以国名“阮”为氏。
 姓氏文化之阮氏支系闽台与陈氏阮姓源流
    阮国为商朝时的诸侯国,位于岐山与渭水之间(今泾川县),经过数千年繁衍,西汉时,阮姓已进入河南,并以陈留(今河南开封)作为主要的聚集地。陈留历史悠久,其建都置邑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时期。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宁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自迁于老丘。”老丘即在今开封陈留附近。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立梁孝王五子,次子刘明被封在济川国,治济阳(今兰考县东北)。公元前122年,废济川国改济川郡,后郡治由济阳迁陈留,改称陈留郡。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各地姓氏郡望相继出现。历史上阮氏在陈留一带名人辈出,为陈留郡氏族大姓。据《阮氏族谱》载,阮肇,字吾之,为陈留阮氏始祖。阮肇有二子:长子阮伯杜,官至司马,生有三子,长子士荐、次子士会、三子士叔;次子阮唐杜有二子,长子祖衍、次子祖衡。三国时,陈留阮氏发展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后来,以陈留为中心向四方播迁,而今已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阮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尤以赣、闽、鲁、鄂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阮姓人口的57%。阮姓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列第189位。两晋南北朝以前阮氏主要聚居在陈留郡,之后大批南迁,形成了以河南、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为中心的三大聚居地,因此南方阮姓人口远远多于北方。
名人辈出的陈留阮氏
    中国姓氏郡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留阮氏兴盛于汉魏时期陈留郡尉氏县的阮氏家族。汉魏文学家阮(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省尉氏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时曾受学于蔡邕,建安初,避役引退。曹操素闻名,召为司空军师祭酒、管记室。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
    阮擅长章表书记,与陈琳齐名。史载他曾在马上为曹操草拟《致关西军阀韩遂书》,书成呈曹操改定,操竟不能增减一字。今存代表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文气顺畅、舒卷自如,曹丕说他“书记翩翩,致足乐也”。阮在诗歌方面也有相当成就,今仅存诗10余首,其名篇有《驾出北郭门行》,诗中描写一孤儿受后母虐待情况,揭露了汉末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又《咏史诗》二首,以“三良”殉秦穆和荆轲刺秦王为题材,批判了历史上的,整个诗篇充满了人生悲凉。
    《隋书·经籍志》著录阮有集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阮元瑜集》,收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中。
    阮之子阮籍(210~263年),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尉氏县)人,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自幼任性不羁,喜怒不溢于言表,博览群书,尤爱《老子》和《庄子》,嗜美酒,能呼啸,晓弈棋,善弹琴。他曾到苏门山隐士孙登,返家后假托苏门山隐士议论,写下著名的《大人先生传》,以抒胸怀。
    阮籍才具很高,志向远大。他曾登广武,观楚汉战争之处,叹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又曾登虎牢山,望京邑而叹。他有“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方”的雄心,也有“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的志节,但由于其生逢魏晋乱世,名士很少能自全。为保身,他佯狂避世,力求不入仕宦。太尉蒋济召籍为掾属,他言其才疏,不堪补吏;后虽勉强应职,不久又称病归家。曹爽辅汉后,召他任参军,籍亦假托疾病推辞。
    阮籍在哲学上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礼教相结合,以期“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的境界。其诗专长五言,《咏怀》80余首,表现其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多所讥讽,词语隐约,后人辑有《阮嗣宗集》。
    阮籍之侄阮咸,陈留尉氏人,西晋名士、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历仕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与籍并称“大小阮”。其性任达,不拘礼法,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其妙解音律,善弹琵琶,现代音乐界用的一种乐器——“阮”,就是因其善弹这种乐器而得名。
    南北朝时期,陈留尉氏人阮孝绪(479~536年),字士宗,南梁目录学家,少年通诵《五经》,一生不逐富贵,隐居不仕。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6年),他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所撰《七录》仿《七志》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0种、44520余卷分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广弘明集》尚保存55部序目
    阮氏名人除尉氏籍者外,尚有陈留人阮韬。阮韬(?~484年)字长明,陈留(今开封)人,为南兖州别驾时,刺史江夏王刘义恭求取资费钱,坚执不与。后以风度容貌被宋孝武选取为侍中。明帝时,出为江州长史,官至散骑常驻侍,金紫光禄大夫卒。
    陈留人阮研,字文几,官至交州刺史,善书,其行草出于王羲之,书艺精熟,为时人所称赞。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留郡阮裕、阮修、阮瞻、阮种、阮卓、阮孚、阮长之、阮放俱知名。因此,陈留阮氏成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阮氏一大郡望。1000多年来,陈留阮氏在开封绵延不绝,今尉氏县小陈乡阮庄居住有当年陈留阮氏后裔。尉氏县现存有阮籍古啸台、阮籍墓等文物胜迹。
陈留阮氏南迁与闽台客家阮姓之关系
    西晋“永嘉之乱”后,晋代门阀世家的陈留阮氏被迫随晋室南渡,阮咸迁居至江南一带。尉氏人阮孚南渡后,元帝朝为安东参军,继迁黄门常侍。尉氏人阮放,太学博士,历迁吏部郎,成帝时为扬威将军,交州刺史。南朝元嘉二年(425年),寓居江左的阮弥之奉政入闽,任晋安郡太守。其在任期间“教稼穑,兴学校”,深得当地百姓拥戴。元嘉十三年(436年),阮弥之病逝,谥“忠惠”,钦赐祭葬,后建“忠惠阮公祠”供奉。陈留郡尉氏人阮卓,天康年间(566年)为新安王府记室参军,奉使招慰交趾,后为德教殿学士。
    阮肇的第十世孙阮仲恭(字大宾)出任刑部郎,寓居山寺左,后遂居于此;第十三世孙阮大彰官至太守,迁居福建莆田;第十八世孙阮安所,唐天四年(907年)为岁贡,任邵郡教谕择迁绥安左街巷。其后裔阮文富迁居宁化西之南坑(今宁化济村乡境)。明代时,阮文富从绥安净安堡双溪迁居宁化城上进贤坊官圳上,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移居兴善里上畲岭窠庄场,后又转徙至龙下里南坑。据宁化济村(南坑)《阮氏六修谱》载,阮文富之父阮忠有四子:长子阮文富迁居宁化;次子阮文贵的曾孙迁居上杭;第三子阮文寿有三子,长子阮子仁居双溪黄冈田,次子阮子义的后裔迁居江西兴国衣锦乡牛湖,第三子阮子福徙居福建客家的永定县,为阮氏入闽客家重要的一支。福建阮氏作为陈留阮氏南迁的主要衍派,其后裔分衍于福建龙溪、晋江、莆田、宁德、建阳以及长乐、古田、罗源等地。
    唐、宋以来,以陈留阮氏为主的北方阮姓族人已大规模迁徙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福建宁化济村《阮氏族谱》奉阮肇为先祖。阮肇后人阮成,字仲容,登进士,任扬州同知,升南昌刺史,举家移居南昌。阮肇后人阮士荐之孙阮元一,字思周,迁居湖广。
    元代,福建的阮丰道进士及第,出任海南文昌县正堂,后落籍于琼,为海南阮氏开基始祖。明代末年,阮氏迁往台湾。明永历年间,阮恢为亲随营正总班,随郑经入台。清代康熙年间始,福建沿海地区的阮氏族人陆续迁徙至台湾岛内各地。
    清代,阮氏族人渡台,以福建漳州、汀州、泉州为众。乾隆中叶,汀州府客家永定县,阮才林、阮望峰入垦今苗栗通宵镇;阮春琳入垦今苗栗苑里镇。乾隆末叶,客家永定县阮筑入垦今斗六市一带;阮定轩入垦今台北市北投区。嘉庆初年,阮立居入垦今嘉义竹崎乡。道光年间,客家永定县阮传入垦今云林西螺;阮爱入垦今台中市。同治年间,客家永定县阮云清入垦今嘉义市;阮枝入垦今雾峰乡。阮姓在台湾姓氏人口中列第93位,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台湾嘉义市和屏东县成立有阮姓宗亲会和阮氏宗亲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留阮氏南迁与闽台客家阮姓之关系
陈留阮氏南迁与闽台客家阮姓之关系西晋“永嘉之乱”后,晋代门阀世家的陈留阮氏被迫随晋室南渡,阮咸迁居至江南一带。尉氏人阮孚南渡后,元帝朝为安东参军,继迁黄门常侍。尉氏人阮放,太学博士,历迁吏部郎,成帝时为扬威将军,交州刺史。南朝元嘉二年(425年),寓居江左的阮弥之奉政入闽,任晋安郡太守。其在任期间“教稼穑,兴学校”,深得当地百姓拥戴。元嘉十三年(436年),阮弥之病逝,谥“忠惠”,钦赐祭葬,后建“忠惠阮公祠”供奉。陈留郡尉氏人阮卓,天康年间(566年)为新安王府记室参军,奉使招慰交趾,后为德教殿学士。阮肇的第十世孙阮仲恭(字大宾)出任刑部郎,寓居山寺左,后遂居于此;第十三世孙阮大彰官至太守,迁居福建莆田;第十八世孙阮安所,唐天四年(907年)为岁贡,任邵郡教谕择迁绥安左街巷。其后裔阮文富迁居宁化西之南坑(今宁化济村乡境)。明代时,阮文富从绥安净安堡双溪迁居宁化城上进贤坊官圳上,明成化二十一...
· 阮姓来源,阮氏家谱源流
阮姓来源,阮氏家谱源流一、阮姓来源,阮氏家谱源流1.皋陶氏之后,源于嬴姓,即偃姓,嬴、偃同字异写⑥,由于部落的分化所致。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中华民族的起源》,偃姓祖皋陶,与少昊同姓。偃姓在西周春秋时尚有奄,今山东省曲阜县,为少昊所都;英,今安徽金寨县;六,今安徽六县;舒鸠,今安徽舒城县;东夷群舒,均为偃姓。在少昊的后裔中,春秋时的莒国,即今山东莒县,正是少昊集团的中心地区。《左传》隐公二年(前721)《正义》对莒的注疏引《世本》说:“莒,已姓,”又引《谱》说:“莒,嬴姓,少昊之后……《世本》:‘自纪公以下为己姓’”。己姓为黄帝十二姓之一,祝融八姓之首。莒先为嬴姓,后改己姓,大概是少昊集团加入黄帝集团改从已姓的部落。《帝王世纪》甚至说:“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①。更说明在黄帝集团取得优势以后,姬姓酋长青阳成为少昊集团的首领,而袭享少昊的称号。挚,是一种猛禽...
· 阮姓古代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阮姓历代名人63名,占总名人数的0.1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二十八位;阮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九十一位;阮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二位;阮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六位。先秦两汉阮翁仲,秦朝临洮守将。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魏晋南北朝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阮孝...
· 阮氏源流
阮氏源流(细则)古有阮国迨周,髡公袭其封,居岐渭间,子孙遂以为氏,是阮之得姓自髡公始也,其后由歧渭而尉氏而陈留而金陵而豫章其间迁徙不一,四一公自赣之楚乃南宋末年。自西周历秦汉唐宋元明三千余年,其间人文翘楚、冠盖成林、乔梓棣萼、簪缨相继。而在魏晋间若焚山始出之元瑜,屡荐不入之仲容,以及宏放有嗣宗、简约有宣子,与夫宏伯延伯称“八达”,而复称“八隽”。累皆磊落奇伟、卓绝一时,尤为古今名士之杰出。(摘自浙江东阳《阮氏谱牒》、江西吉安、湖北兴国明版《合修阮氏宗谱》)髡公:皋陶三子十八世孙,因有功于商,约于公元前1760年汤王封髡西都北国于歧渭间,因不忘世裔赐姓阮。今昔甘肃泾川东南,子孙世居于此,故髡公为阮氏得姓始祖。传二十六世至谊。阮谊:又名宣,商末,周国西伯侯姬昌吞并阮国。见《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取拒大邦,王赫斯怒。”阮国灭亡,国人缅怀故园相约以国为民。传十八世至庄。(约公元前770――...
· 阮来源,阮氏家谱源流
为繁荣本姓家谱流文化,欢迎向本姓氏网站家谱源流版投稿本姓氏来源、本姓氏家谱、本姓氏迁徙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此家谱源流版投稿姓氏来源相关知识: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而平民则只有姓、有名,却没有氏。古时候也有法律规定: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而同“姓”的男女则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