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潘墩龙津有两座潘氏宗祠
福建福州潘墩龙津有两座潘氏宗祠, 福州潘墩龙津有两座潘氏宗祠,它是由怀安潘氏一族迁徙而来,其始祖为
福州潘墩龙津有两座潘氏宗祠,它是由怀安潘氏一族迁徙而来,其始祖为潘汝仪。
为建于明弘治元年的龙津潘氏宗祠,当地人以新、旧区分。 在古庙街广场的角落,还屹立着三块清朝石碑。透过石碑上已经有些模糊的字迹,可以辨认出这是三块分别立于道光三年、咸丰二年、光绪二十九年重修古庙时的石碑,文革时破四旧,村民将古碑抹上一层泥,抬到家里保护起来,所以古碑至今仍完好无缺。
龙津潘氏宗祠肇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光绪九年(1883年)扩建,祠貌犹今。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四扇三间二进单天井土木式结构,主建纵深38. 3米,宽17米,高10. 3米,前埕191平方米,后附属楼170平方米。
正面砌高8. 3米青砖门墙,配以绿豆青石祠门、仪门,额匾“龙津潘氏宗祠”、“入孝”、“出悌”由翰林学士成都知府潘炳年书写。墙上浮塑“花开富贵”、“梅雀争春”、“锦秀前程”及“十供”等祠庙专有图案,造型典雅,艺术精湛,栩栩如生,宗祠的屋梁、柱子、花瓶图样的墙围,均为明代洪武十三年时的部件。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建于光绪十年的藻井,四角刻有四时花鸟,以示四季常春;外环以周易八宫为象意,内三层共192套斗拱叠在一起,拱托内环八层192套彩绘,成“百云集汇凤凰池”,中心嵌以象征如意的灵芝头,如意环拱龙凤朝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福建省福州潘墩村――龙津潘氏宗祠
福建省福州潘墩村――龙津潘氏宗祠福建潘墩村的两座潘氏宗祠分别为怀安瓜山潘汝仪迁来的潘氏宗祠与建于明弘治元年的龙津潘氏宗祠,当地人以新、旧区分。(穆睦-水西林的博客)龙津潘氏宗祠位于榕垣南门外潘墩村律蕉北隅,后衬五虎山麓,面朝名山鼓峰,滔滔闽水绕门而过。宗祠肇建明弘治元年(1488年),历经沧桑,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扩建祠貌犹今。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主建纵深38.3米,宽17米,高10.3米,前埕191平方米,后附属楼170平方米,构筑为四扇三间二进单天井土木式结构,建筑朴实端庄,体现祠庙风格。正面砌高8.3米青砖门墙,配以绿豆青石祠门、仪门,额匾“龙津潘氏宗祠”、“入孝”、“出悌”由翰林学士成都知府潘炳年书写。墙上浮塑“花开富贵”、“梅雀争春”、“锦秀前程”及“十供”等祠庙专有图案,造型典雅,艺术精湛,栩栩如生,更显古祠风貌。到礼乐教化台,最引人入目的藻井,四角刻以“四时花鸟”...
· 潘和伏秃龙
舟山岛上有一座秃岭山,秃得乱石满山,树木不长,只有几根稀稀疏疏的茅草,蓬蓬松松的生在岩缝里,一片荒凉!有一条秃龙,秃得掉了角,满头癞疮疤,全身黑不溜丢,又脏又丑。秃龙丑,秃龙脏,谁也不愿跟他来往,只好住在秃岭山上的石洞里。当他看到黄龙身披金,白龙鳞如银,青龙似翡翠,一个个长得那样威武俊俏,他是多么的妒嫉啊!当他见到别的山岭上树木葱郁,水明花香,与自己住的秃岭山一对比,他是多么眼红啊!他希望世上所有的龙都比他更丑更脏,所有的山都比秃岭山更秃更荒凉。一天傍晚,秃龙钻出石洞,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抬头看着对面的花园山。花红草绿,一颗颗熟透了的杨悔和水蜜桃,在夕阳照映下闪耀发光,就像珍珠玛恼一样,馋得他口水嗒嗒滴;山上一片茂密的青松和翠竹,在晚风吹拂下,显得格外幽静秀丽,着得他心头痒痒。他狠狠地说:“别神气,等着瞧,迟早要你变成秃石山!”一天夜里,人们都熄灯入睡了。秃龙趁机溜进花园山,见四下无动静,...
· 潘和伏秃龙
舟山岛上有一座秃岭山,秃得乱石满山,树木不长,只有几根稀稀疏疏的茅草,蓬蓬松松的生在岩缝里,一片荒凉!有一条秃龙,秃得掉了角,满头癞疮疤,全身黑不溜丢,又脏又丑。秃龙丑,秃龙脏,谁也不愿跟他来往,只好住在秃岭山上的石洞里。当他看到黄龙身披金,白龙鳞如银,青龙似翡翠,一个个长得那样威武俊俏,他是多么的妒嫉啊!当他见到别的山岭上树木葱郁,水明花香,与自己住的秃岭山一对比,他是多么眼红啊!他希望世上所有的龙都比他更丑更脏,所有的山都比秃岭山更秃更荒凉。一天傍晚,秃龙钻出石洞,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抬头看着对面的花园山。花红草绿,一颗颗熟透了的杨悔和水蜜桃,在夕阳照映下闪耀发光,就像珍珠玛恼一样,馋得他口水嗒嗒滴;山上一片茂密的青松和翠竹,在晚风吹拂下,显得格外幽静秀丽,着得他心头痒痒。他狠狠地说:“别神气,等着瞧,迟早要你变成秃石山!”一天夜里,人们都熄灯入睡了。秃龙趁机溜进花园山,见四下无动静,...
· 潘火桥蔡氏宗祠
潘火桥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潘火桥村,据谢国旗在全国宗祠建筑研讨会上发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证,始于万历十六年(1588)的单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为男女祠合一,民国有维修。该祠坐西朝东,通面宽42.5米,通进深56.95米,占地面积约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这种显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在鄞州区尚属首次。富有宁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祠堂文化研究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潘火村蔡氏宗祠
潘火村蔡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村潘火桥畔的宁横路旁。潘火村蔡氏宗祠建筑坐西朝东,体量恢宏气派。150多年前,宁波潘火桥村的蔡姓族人,在原有的老祠堂旁,建造了颇具规模的女祠堂,用以祭祀女性先祖,两祠合称蔡氏宗祠。据蔡氏族谱记载: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距今已有400多年,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35亩。清同治十一年(1871)重修时建了女祠堂,男女祠堂按传统的男左女右设置,此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男祠主轴线为门厅、戏台、正厅、后殿及两厢,正厅五间二弄卷棚九檩抬梁式硬山顶结构,木石雕刻细巧,墙柱彩绘精美。南首的女祠堂依男祠而建,由门楼、前厅、后堂组成,建筑布局与雕饰图案略微比男祠逊色。两祠并排而立,合二为一,彰显男女平等理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