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邹氏远祖松垣公与唐宣宗的那些事
古代邹氏远祖松垣公与唐宣宗的那些事,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元和五年(810)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论辈分,他是唐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三十七岁的光王李忱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他是唐朝历史上惟一一位以皇太叔身分即位的皇帝,又是晚唐皇帝中顺宗以后的十一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他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五十岁。另外,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声誉最好的一位,历史上把他称为“小太宗”。
唐大中元年(847年),刚刚继位的唐宣宗颁下一道圣旨:敕封奉新县百丈禅寺为“大智寿圣禅寺”,亲自书写了匾额,还把武宗信任的道士赵归真等处死,并要求各地改尊崇道教为尊崇佛教。地处偏僻的百丈寺何以获此殊荣?唐宣宗为何如此看重佛教?原因很简单,因为唐宣宗即位前曾在百丈寺当过和尚。
唐宣宗为何从地处西北的长安千里迢迢跑到千里外的百丈寺来当和尚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唐朝中晚期,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会昌元年(841),李忱的亲侄子李炎即位,称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非常担心他的光王叔叔会篡夺他的皇位,因此对李忱百般刁难,万般。李忱为求自保,从小就装痴卖傻,以此来消除他侄儿武宗对他的顾忌。为了躲避唐武宗,李忱去请教京城里的一个老和尚,问他怎样才能逃避宫廷之祸。那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只在他的掌心写下了“百丈”二字。老和尚的本意是说,只要往京城长安百丈之外的地方躲一躲,便可消灾避祸。可是李忱会错了意,千方百计去打听“百丈”这个地名。终于,他打听到江西奉新有一座百丈山,山上有一个百丈寺,百寺里有一位百丈禅师。李忱于是不远万里来到了奉新。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李忱才十四岁,便“托名忱僧,云游天下”。李忱是从高安进入奉新的,他到达奉新的第一站是华林山,饱览华林美景之余,他又游览了四川隐士李八百隐居修炼过的八百石洞,然后以普通云游僧人的身份,拜谒了他的先祖赐名的著名的道观浮云宫,并在这里题下了著名的《浮云宫》诗一首云:
道人西蜀来,自谓八百岁。
爱此华林幽,穴居聊避世。
真风度万劫,神仙邈相继。
灵岫摩天空,鸟道入云际。
石罅紫苔封,泉泓墨龙憩。
碧桃花未开,白鹿迹已逝。
春风撼山馆,急雪舞林际。
涤除衣上尘,刮尽眼中翳。
何当赠刀圭,岂复便俗吏。
吾不学李宽,盗名取嘲戏。
此诗收入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四版《奉新县志》。诗中前六句写李八百从蜀地来此修道,中间六句写华林山景色,后六句抒发作者不愿沽名钓誉的怀抱。
离开了华林山,沿着华林古道前行,他来到了会埠的芰(驾)山,当时,他又渴又饿,十分狼狈。正在此时,他遇见了奉新隐士邹松垣。邹松垣见他仪表堂堂,神采英迈,知道不是一般的人,就让他住在家里,好酒好菜地招待他。交谈之后,二人十分投缘,互助倾慕,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李忱赞叹邹松垣说:“真是个清隐居士啊!”还把自己一路走来所受的艰难困苦向邹松垣说了一遍,邹松垣知道了他是京城来的人,被他不畏千难万险、一心向佛的精神所感动,就在芰(驾)山宅后建了一间小楼让李忱居住,还在周围载上了很多的海棠花,把他住的地方叫做“海棠洞”,环境十分的优雅。李忱十分地喜欢,就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一天,他在花亭壁上题诗一首说:
清隐先生旧隐居,我看乔木意躇躇。
儒风遗韵留千古,后有儿孙好读书。
诗载《华林胡氏族谱》卷三胡仲尧所撰《清隐居士传》。此诗盛赞邹松垣的儒风遗韵,祝愿邹松垣的儿孙人才辈出。邹松垣是一位很有眼光的隐士,他的热情付出,虽然不是为了图报,但在李忱做皇帝后,也真的得到了李忱厚报,这是后话。
话说李忱在邹松垣家住了一段时间,过的真是优游自在的神仙般的生活。但想到自己毕竟不是来享福的,就向邹松垣打听百丈禅师的事。其实,李忱来到奉新的时候,百丈怀海禅师已经死了九年了,继任住持的是怀海门人法正禅师,也叫百丈禅师,史称“第二百丈”。
第二天,李忱在邹松垣的陪同下上了百丈山,好不容易来到了百丈寺。这一天,恰好法正禅师有事外出了,寺中仅留了有几个小和尚看家。小和尚见来者风尘仆仆,天气又冷,连忙端来一盆热水给李忱烫足,李忱道了一声谢,便坐下来。谁知水太烫,刚伸足入盆,就烫得跳了起来,不觉说道:
“此非落脚之地也!”
说罢,穿起鞋袜就走。
过了一会儿,法正禅师回到了寺中,小和尚把这件事对他说了一遍。法正觉得来客不是一般的人,连忙到厨房操刀切下半截冬瓜,叫小和尚头顶冬瓜追赶来客,小和尚疑惑地问:“为啥要这样啊?”
法正禅师说:“不必多问,倘来者是个聪明人,就会明白的。”
小和尚顶着那半截冬瓜,追了二十多里,才追上了李忱。见了李忱,将那半截冬瓜往他怀里一塞,说:
“这是我师傅叫我送你的!”
李忱接过半截冬瓜,马上就心领神会:
“长老是诚心诚意请我回寺度残冬啊!”
李忱顺手将那半截冬瓜往山窝一扔,就跟着小和尚返回百丈寺,在那里做起和尚来了。
此后,人们便将李忱扔过冬瓜的山窝叫“冬瓜窝”了。
李忱在百丈寺为僧期间,把百丈山一带的名胜都游遍了,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和故事。
有一天,他登上了百丈山的最高峰大雄峰,站在大雄峰顶,绵延群山,一览无余,百丈禅寺,尽收眼底,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禁诗兴大发,吟《百丈山》诗一首说: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
仙花不间三春秀,灵境无时六月寒。
惟有上方人罕到,晨钟暮鼓碧云端。
诗写百丈山秀美的景色和奇特的气候,果然气魄豪迈,出手不凡。后人有感于帝王曾驻跸于此,就在百丈寺前建了一个“灵境亭”,“灵境御题”成为奉新古代八景之首。
百丈山中现有驻跸山,又名车轮峰,因李忱驻跸此山而得名;百丈寺后原有“流觞曲水”四字,因“唐宣宗避暑时,寻山穷源,凿山引泉,疏为九曲,每曲置石墩一坐,又为石梁跨水以通往来,赵孟大书‘流觞曲水’四字镌于石壁”而成名胜。今“流觞曲水”四字找不到了,源头处只剩下了楷书“真源”二字。百丈寺后现有“龙蟠石”,上书篆体三字,相传为唐宣宗李忱当年
李忱即位后,对在奉新帮助过他的邹松垣仍念念不忘,曾三次召邹松垣进京任职,但邹松垣“三召皆不奉诏诣阙,表示以老病,略云:‘白水青山,已足野人活计;黄封紫诰,敢忘圣主殊恩。自知麋鹿之群,难入凤鳞之侣。意陛下怜以老病,假大雄一抔土,以观太平,庶全残喘。戴巨鳌之山,未知恩重;泛大鲸之海,只觉魂摇。’”(见胡文)他要一心一意做他的隐士,宣宗对他没有办法,只好由他,但为了安排好他的生活,特地下了一道诏书:“昔光武与子陵为布衣交,朕今嗣位,而有不臣不贽之宾,岂非盛德事耶?今特赐尔清隐居士,封桂里状元、朝义大夫之职,玉印一亟,食邑三千石;其配张氏,封东鲁贤德一品夫人。”(见胡文)邹松垣生三子,后均被封为镇国将军:一居驾幸山,一居登高山,一居西葛山,世谓之“三山邹氏”。唐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匾额,百丈寺从此功高百代,名扬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松垣公支《邹氏谱序》
松垣公支《邹氏谱序》时序轮转,岁月不居;万物易朽、文化永恒。千百年来,谱牒文化已深入我们民族之血脉。编撰族谱,为氏族之大事,千年之传统。人,无论他在什么地方,无论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奠先祖,寻找自己的血脉根源,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莫大的心愿。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宗亲寻根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家族宗亲之间的认同感、亲切感。正是这般情怀召唤着社会各氏族人,建宗祠、修族谱、祭奠祖先、祭扫祖坟,以各种形式缅怀祖先,寄托哀思;从而激励后人,自强不息,开拓前进……但是,由于古代社会动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世人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只是口耳相传等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导致有的族谱资料记载缺失、错误或混为一体,致使广大宗亲探寻祖源时,异常艰难,无法甄别。以至于每周公众号后台都收到有宗亲探寻祖源的请求,本编辑对此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说一声抱歉!因此,本公众号只...
· 中唐时期与回鹘的那些事
中唐肃代两帝曾出现过中兴中兴之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讲大唐中兴期间与回鹘的一些往事,一起来看看吧。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第三个儿子,母亲姓杨,最初杨妃跟李隆基同居,怀孕了,李隆基怕太平公主找他麻烦,就让人找来打胎药要把孩子打下来。结果刚熬好,天上下来一金甲天神,将碗打翻了。李隆基再熬一碗,又打翻了,再熬再打。李隆基一看,人才啊,就没再打,于是这个可怜孩子生了下来。李亨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侍读左右。初名嗣升,开元十五年改名李浚,二十三年改名李_。开元二十六年立为皇太子。开元二十八年改名李绍。天宝三载,更名李亨。改这么多名字干嘛我就奇怪,谁让他改的。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十五年唐玄宗往四川跑,走到马嵬驿,将士们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当地父老乡亲把队伍拦住,要求留下太子讨贼复国,李隆基答应了。其实马嵬驿之变就是李亨背后让人搞的,把他留下也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如果...
· 性垣余氏公祠
性垣余公祠性垣余公祠位于罗旁镇冷水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保存较好。该祠一连三座,向纵深排列,每座之间有天井、回廊,每座两边侧墙为卷尾式山墙,主体建筑是昆典木园柱,是穿斗梁架结构,整座建筑体梁架、斗拱、雀替、驮峰、檐板均雕刻着帷妙帷肖神话、民间故事人物,动态逼真的动物、画面生动的花鸟。山墙、墀头、廊门头、檐下、脊下、飞檐卷草等均塑有深浅浮雕和灰塑,有壁画式、图案式、造型百态千姿、画面生动、色彩与花样在粤西堪称一绝。整座建筑物的檐板、斗拱、雀替、驮峰、木雕花,以及内外石雕、栏板、柱础、砖雕、灰塑等互相配合衬托,又互相争奇斗胜、百态千姿,处处表现地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是一座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罗旁镇基本概况镇府驻地距县城8公里。辖区面积95.82平方公里,山区地形。该镇位于西江中游南部,主要河流由南而北注入西...
· 隋炀帝愍与皇后萧氏的那些事
不知何时,红颜祸水这个词变得泛滥,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位如妲己、妺喜、褒姒之外,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也被冠上了这一头衔,甚至还出现了“六朝为妃”的这种说法,这些坊间的流传以低俗为卖点,力图打造出一位风情万种,命运坎坷,命中克夫的奇女子来,然而事实上这种说法除了一部分是来源于清代小说《隋唐演义》之外,更多的都是现代人的罢了。生卒年考《隋书》:“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北史·卷七十一》:“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开皇四年)正月戊辰而生昭,养于宫中,号大曹主。”“初,文帝以开皇三年四月庚午,梦神自天而降,云是天神将生降。寤,召纳言苏威以告之。及闻萧妃在并州有娠,迎置大兴宫之客省。”杨昭的生日记载非常明确,为开皇四年正月初五(公元584年2月21日)。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四月初二那天晚上梦见天神下凡,之后得知萧妃有孕,则两人最迟在开皇三年初已经完婚。...
· 从《蒲氏世谱》看蒲松龄远祖的民族所属
从《蒲氏世谱》看蒲松龄远祖的民族所属中华蒲氏网2013年1月21日万家姓作为家族历史与事迹记载的家谱中蕴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史料,对于家族史,宗教制度乃至人口史,法律史,社会史等学科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蒲松龄及其族侄蒲坷,蒲振趾所创修的《蒲氏世谱》对我们今天研究蒲松龄及其家族的民族成份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史料。下面据《蒲氏世谱》谈一下蒲松龄远族的民族所属,就教于蒲学研究专家和广大蒲学爱好者。一、般阳土著。学术界在论及蒲松龄远祖的民族所属时,持汉族说者首先注意到《蒲氏世谱》中蒲松龄撰写的《族谱序》中一段文字:“按明季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蓟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依此认定蒲松龄的远祖是汉族。明朝初年,由于元朝末年长期战乱,黄河决口,灾害连年,人口减少,流民离乡,田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政府为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大力兴办屯田。由政府出面组织无业农民,“罪...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