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助力宗族寻亲:老人完成《陈氏家谱》的续写

2016-07-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2
转发:0
评论:0
助力宗族寻亲:老人完成《陈氏家谱》的续写,     近日,长期居住在上海的福州陈氏后人,78岁的陈钟华老人,亲自完成的《陈
    族谱网——助力宗族寻亲:老人完成《陈氏家谱》的续写
     近日,长期居住在上海的福州陈氏后人,78岁的陈钟华老人,亲自完成的《陈氏家谱》终于完成印刷成册,“将218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了”。这个喜事,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喜事,更是一个家族的喜事。一部家谱对于老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他又为何那么执著,让我们一起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堂兄说,再不写家谱,家族历史都被遗忘了
   说起写家谱的初衷,陈钟华老人说,这个得从他的一个堂兄说起。陈钟华老人解放前就随家人去了上海。而曾经跟他一起念书的一个堂兄,在1948年时去了台湾。这位堂兄在1993年的时候回福州寻亲,一别45年,这位堂兄很感慨,很想了解自家族系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情况,于是就向陈钟华老人提出写个陈氏家谱的建议。但是当时陈钟华还是教育学院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事。
   直至2013年,这位堂兄的姐姐(年近90岁)病危,堂兄又回来了。这次,堂兄又一次向陈钟华老人提起写家谱这件事情,堂兄说,再没有人写陈氏家谱,这个家族的历史就要被遗忘了。
此时已退休在家的陈钟华老人,终于接过写家谱这个重任。从2013年开始,陈钟华老人开始查阅资料,慢慢意识到,家谱不仅是血缘关系的见证,同时有了这些先人的记录,还可以启迪后人。期间,他说有句话对他的触动非常大,有位陈氏家族的人写回忆录时说:“现在,家族后代走在马路上都互相不认识,这是一种悲哀。”
  不辞辛苦,奔赴多地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他们家族之前没人写过家谱,所以建立这个家谱难度很大。当时,他只能“溯源”到祖父三兄弟——陈长发、陈长枝、陈长茂(这3兄弟共生了30个孩子,男孩19个,女孩11个,女孩已无法查到名字,当时男孩能查到的名字只有8个)。曾祖父叫什么名字、生卒年月,一律无从考证。
据陈钟华介绍,他祖父三兄弟,属“长”字辈,有人还是朝廷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法官。父亲陈宝霖属“宝”字辈,1905年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清末陈家住在福州东街花巷附近一座三进大宅,连轿夫、佣人共有100多人。这是陈钟华2013年接手写陈氏家谱唯一的线索。
随着岁月流逝,很多父辈离开人世,陈钟华老人自己也只是平时从父母口中零星的回忆中,知道一些关于陈氏家族的事情,手头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了。为了写这个陈氏家谱,当时已经76岁的陈钟华不仅回到福州探访亲友,还去高雄和新加坡进行实地考察;到上海图书馆、福州的图书馆查阅资料;甚至还通过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福州知名族系研究文化人士来联系自己的族人。
  家谱收录了218名族人,每个家庭都有联系方式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陈钟华老人总算完成了陈氏家谱,虽然这个家谱因为可供查阅的资料太少,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总的来说,令他非常欣慰,目前,这个《陈氏家谱》终于印刷成册了。
陈钟华老人说,截至2014年3月29日,这个《陈氏家谱》收录了218名族人,这些族人全部都有照片和姓名(不包括父辈),其中在福州的有104人,在台湾的46人,在上海的44人,在新加坡的有24人。这个族谱里的每个家庭都有联络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等。
至此,今年已经78岁的陈钟华老人,才感觉如释重负。为了写这个家谱,他自费花了近两万元,但是他觉得投入的这些人力和物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族人看到陈氏家谱后,很多人都夸说非常好,认为陈老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陈老说,一位旅居国外的族人说,很想回故乡寻祖,但是因为疏于联络,一家人很难团聚,看到这个《陈氏家谱》,终于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了。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清晰的查找到自己的根源,它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落叶归根,家谱对于游子来根就是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老人踏遍全国,完成《宁氏家谱》编制
在营口,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叫宁长占,在历经重重困苦后,如今辽南《宁氏家谱》已经编纂完成,这位古稀老人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起,他就怀揣着时代的责任和族人的厚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费寻宗问祖的漫长征程。近50年间,为了修族谱,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全国。宁长占,1944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他务过农、做过工、当过兵。“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我认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由这一个个姓氏穿起来的!”宁长占这样说。近50年间,为了修编宁氏族谱,他单枪匹马辗转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走遍除、台湾以外的祖国各地。其中,三次大型南下、四次北上,南抵“天涯海角”,北达白山黑水,东临三江四海,西到大漠新疆,南北纵贯京广,东西横穿陇海,沿着祖先迁徙足迹,逐一实地考察,总行程10万余公里,被誉为宁氏寻宗万里行第一人。他走访过全国200多个市(县)区,数以千计的乡镇村屯,访问万余人次,拜访专家...
· 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
民间智慧:什么是族谱?现供职于佛山市图书馆特藏部的梁燕,专门从事族谱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与族谱打交道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佛山族谱谱系图已经深深刻进了她心里,期间无数乡亲从她这里寻摸到了家族的脉络和族人分支的迁移方向。她与族谱的结缘早在1998年,那时梁燕刚调入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应读者的要求开始寻找族谱。2004年前后,随着佛山经济发展,游客增多,前来寻亲的海内外人士也多了起来。为此,图书馆越发重视这项工作,将此上升为地方文献室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收集族谱是一件辛苦费力的事。涉及佛山沙堤周氏的《广州周氏族谱》是梁燕花费时间最长收集到的族谱,整整用了十年。这十年间,她常与修谱人交谈沟通,登门拜访,帮忙收集资料,以诚意与耐心将他们打动。到了最后,大家以朋友相称,捐赠族谱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看着200多本一套的《周氏族谱》入库,梁燕感慨良多,“收集族谱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件事,努力总是能得到回报。”...
· 让爱回家,万家团圆!共同助力寻亲寻根
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在某个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大树,每一个映象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寻根寻亲的过程,也是一场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的家国情怀。亲人离散、骨肉分离,宗族难聚、族人难寻。一次次找寻未果,一次次痛苦煎熬。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平凡大众,没有平台,没有流量,只靠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和微不足道的朋友圈展示,找一个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为此,族谱网特意推出寻亲寻根活动,为广大有寻根寻亲需求的人群提供平台,增加分享和转发,为每一个寻亲寻根的人助力。我们有200,000+册族谱,2,000,000,000+条人丁档案数据库,500多万在线用户,帮助高效寻亲寻根。在这里,可以录入您的寻亲寻根信息,长期在平台;可以跟有相同需求的人评论互助,一...
· 【封氏家谱源流】内蒙古封氏寻亲,圆老人一个落叶归根的愿望。
【封氏家谱源流】内蒙古封氏寻亲,圆老人一个落叶归根的愿望。中华封氏网2014年7月20日游子封氏家族中有没有上四代时有亲兄弟三人,三弟是晚清时期的读书人,由于久考不中,受到两个哥哥的讽刺和嘲笑。于是他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抛下了妻子和一个女儿。到内蒙的一个私塾做教书先生。在这里又娶妻生子,但他去世早,老家的信息就中断了。只知道:"清明时节小麦能盖住乌鸦了。"这个人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封乃臣,我爷爷叫封石清,我父亲占玉子,我这辈占海,但不知道是不是按照家谱排的。这些事情都是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而随着老人的离去,也许以后再也不知道这些事了。希望有知情者园我一个寻找亲支宗亲的愿望。,封氏家族中有没有上四代时有亲兄弟三人,三弟是晚清时期的读书人,由于久考不中,受到两个哥哥的讽刺和嘲笑。于是他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抛下了妻子和一个女儿。到内蒙古的一个私塾做教书先生。在这里又娶妻生子,但他去世早,老家的...
· 【封氏家谱源流】内蒙古封氏寻亲,圆老人一个落叶归根的愿望。
封氏家族中有没有上四代时有亲兄弟三人,三弟是晚清时期的读书人,由于久考不中,受到两个哥哥的讽刺和嘲笑。于是他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抛下了妻子和一个女儿。到内蒙的一个私塾做教书先生。在这里又娶妻生子,但他去世早,老家的信息就中断了。只知道:"清明时节小麦能盖住乌鸦了。"这个人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封乃臣,我爷爷叫封石清,我父亲占玉子,我这辈占海,但不知道是不是按照家谱排的。这些事情都是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而随着老人的离去,也许以后再也不知道这些事了。希望有知情者园我一个寻找亲支宗亲的愿望。,封氏家族中有没有上四代时有亲兄弟三人,三弟是晚清时期的读书人,由于久考不中,受到两个哥哥的讽刺和嘲笑。于是他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抛下了妻子和一个女儿。到内蒙古的一个私塾做教书先生。在这里又娶妻生子,但他去世早,老家的信息就中断了。只知道:“清明时节小麦能盖住乌鸦了。”这个人就是我的太爷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