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辜姓的起源与历史名人

2024-12-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5
转发:1
评论: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不仅是家族传承的纽带,也是文化身份的象征。在众多姓氏中,辜姓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据最新统计,辜姓人口约98万,位居全国第273位,占全国人口的0.08%。在揭阳地区,辜姓人口达到7149人,排名第72位,占当地人口的0.12%。辜姓的起源与历史名人辜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子姓,具体来说,是唐朝时期江南道观察使林正的后代。林正,字达中,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原姓林,是殷商比干之子林坚的后裔。林正在二十二岁时中举人,贞观八年(634年)甲午科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江南道观察使。在任期间,他以勤政爱民、兴学除苛著称,深受百姓爱戴。贞观十五年(641年),江南道遭遇严重旱灾,林正未及请示朝廷,便开官仓放粮赈灾。这一行为虽然出于对百姓的同情,却被当地豪绅构陷,导致唐太宗大怒,将林正下狱。然而,江西百姓不忍林正受冤,联名上书朝廷为其辩冤。经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不仅是家族传承的纽带,也是文化身份的象征。在众多姓氏中,辜姓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据最新统计,辜姓人口约98万,位居全国第273位,占全国人口的0.08%。在揭阳地区,辜姓人口达到7149人,排名第72位,占当地人口的0.12%。

  辜姓的起源与历史名人

  辜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子姓,具体来说,是唐朝时期江南道观察使林正的后代。林正,字达中,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原姓林,是殷商比干之子林坚的后裔。林正在二十二岁时中举人,贞观八年(634年)甲午科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江南道观察使。在任期间,他以勤政爱民、兴学除苛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贞观十五年(641年),江南道遭遇严重旱灾,林正未及请示朝廷,便开官仓放粮赈灾。这一行为虽然出于对百姓的同情,却被当地豪绅构陷,导致唐太宗大怒,将林正下狱。然而,江西百姓不忍林正受冤,联名上书朝廷为其辩冤。经过调查,唐太宗意识到林正的清廉,遂释放林正,并赐姓“辜”,以表彰其“辛苦”之德。从此,林正改名为辜正,成为辜姓的始祖。

  辜正的后代中,辜源和辜澜两兄弟在唐朝开元年间均成为进士,并在福建为官。他们选择回闽定居,辜源居于南安罗溪,辜澜居于漳州磁窑乡,为辜姓在福建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的辜姓名人

  辜姓虽然人口不多,但历史上却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辜甫,福建泉州人,宋嘉佑年间登科进士。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海阳大寨人(今广东潮州金石辜厝村),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大臣。而最为人所熟知的辜姓名人,当属清末民初的北京大学“怪教授”辜鸿铭,他以其独特的文化见解和个人魅力驰名中外。

辜姓的起源与历史名人

  辜姓的来源

  辜姓的来源有两个主要分支。第一个分支源自林姓,如前所述,是唐初江南道观察使林正的后代。第二个分支源自陈姓,与开垦马来半岛槟榔屿的华侨先驱陈敦源有关。宋代,福建泉州同安渔民陈敦源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携家远渡南洋,在马来半岛落户,成为开垦槟榔屿的华人前驱。后来,陈敦源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这一支辜姓后人部分返回祖国定居,清末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即系这一支辜姓后人。

  辜姓的分布与现代名人

  如今,辜姓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省,这三个省的辜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辜姓人口的70%。除了上述历史名人外,还有唐懿宗年间的九江节度使辜简、五代后梁开平荆南节度使辜季昌、五代后唐南平王辜季兴、五代后晋大司马大将军辜守素、宋嘉祐年间登科进士辜甫等。在当代,台湾著名实业家辜伟甫(1918~1982)和台湾海基会主席辜振甫(1917~2005)也是辜姓的杰出代表。

  广东辜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潮汕地区,包括汕头金平、龙湖、濠江、潮阳、澄海,潮州湘桥、潮安和揭阳市等地。这些地区的辜姓居民不仅传承了辜姓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辜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从唐朝的林正到清末的辜鸿铭,再到现代的辜姓实业家和政治家,辜姓的传承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多样性。在未来,辜姓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辜鸿铭和辜姓的来源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辜鸿铭是一位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的人,他一生获得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州),祖籍福建泉州。10岁时到英国读书,完成学业后,回祖国大陆定居,继续苦读中国典籍。后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20年,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是中国近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辜(gū,潮音gu1(龟))姓在全国约有人口98万,在各姓中排第273位,占全国人口的0.08%.辜姓在揭阳有人口7149人(2001),在...
· 楼姓的起源与演变
楼姓的起源与演变一、汉族楼姓起源有两支:姒姓和赢姓第一支系自姒姓。西周初,周武王封夏少康裔孙东楼公于杞,故地在今河南杞县。东楼公之子西楼公,西楼公之子题公,支庶仕他国者,以楼为氏。姒姓楼氏的历史大约2800多年。第二支系自赢姓。春秋时晋卿赵衰之子赵婴食采于楼,故地在今山西永和南,称楼婴,其后也有楼氏。赢姓楼氏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多年。二、源于羌族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广汉塞外白马羌豪楼登等率族人五千余户内属,汉光武帝封楼登为归义君长。至此,白马羌楼氏族人逐渐汉化,取谐音汉字“楼”为姓氏,称楼氏。三、源于鲜卑族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盖楼氏、贺楼氏部落,为北魏王朝的中坚力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力主迁都于洛阳后所举行的汉化改革中,一并改姓“楼”,称楼氏。四、出自北魏盖楼氏和贺楼氏南北朝时,北魏有盖楼氏、贺楼氏,入中原后从汉俗,一并改为楼氏,望居山西代郡。外族基因的流入楼姓中的外...
· 冯姓的历史与起源
冯姓的源头有以下几个主要来源:归姓说:冯姓最早起源于归夷氏族。4000多年前,夏朝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后来,该姓族群一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在夏朝时期,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经历了夏商周三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邯三个国家。周初,冯夷国被郑简公封给郑国大夫简子,遂以封邑而得姓冯。姬姓说:冯姓也源自姬姓,为姬昌的后裔。根据历史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并得到封地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魏地的后裔逐渐放弃魏姓,以邑名为姓,改姓冯,成为冯氏的正宗。值得注意的是,魏地的后裔则姓魏,因此冯姓与魏姓实际上是同一脉族的不同分支。鲜卑族说:冯姓也有源自鲜卑族的说法。据传,在南北朝时期,拓拔部的拓拔·穆泰被北魏孝文帝封为冯翌侯,并迁居定州。拓拔·穆泰后裔中,有以...
· 中华都姓的起源与分支
中华都姓的起源与分支本人最近将多年来收集研究的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正在编写《都氏文化研究》一书,目前已形成初稿。其中很多内容与现在博客上的内容不同,因为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所以很多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更正。现推出其中的一篇,以便让大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关于都姓的起源与分支,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包括宋代所编的《百家姓》,近代出版的《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以及各种关于姓氏研究的文献资料,都各有侧重。目前仅我个人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最多的提出了二十四种起源,或者叫二十四个分支。由于我们老都家在此之前还没有出现过天子,也没有出现过地位显赫的大臣,因此中华都姓的起源与分支到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队伍进行专门研究,也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综观诸多文献资料,结合各地都姓人提供的族谱资料,概括地讲,中华都姓分为两大支:一支是汉人都姓,一支是蒙古支都姓。汉...
· 李姓的起源及古代历史名人详考
李姓来源大致有三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人口将近一个亿,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怎样形成的?历史名人又有哪些呢?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颛项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到了唐尧时代,颛项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遂改理氏为李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