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东阳市画水镇华阳村的孝子祠

2024-09-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7
转发:0
评论:0
在浙江省金华东阳市的画水镇华阳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孝子祠,它静静地坐落在八华山之阳的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孝道精神。这座祠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传奇故事的见证,是东阳孝文化的象征。华阳村,因地处八华山之阳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在西晋年间,东阳出了一位大孝子许孜,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后人。许孜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师事会稽太守孔冲。当听说老师客死他乡时,他不辞辛劳,奔赴江西,将老师的灵柩运回会稽安葬,并依照古礼守制三年。父母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身形消瘦,婉言谢绝了他人的帮助,亲自为父母营造墓地,守墓奉亡长达二十年之久。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连鸟兽都不愿在其屋梁上争斗,相交而栖,不相搏噬。元康年间(291-299),郡守举荐许孜为孝廉,但他婉拒了这一荣誉,选择以平民的身份终其一生,享年八十余岁。因其卓越的孝行,他的居住地也被命名为孝顺里。北宋政和二年(1112...

  

  

  在浙江省金华东阳市的画水镇华阳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孝子祠,它静静地坐落在八华山之阳的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孝道精神。这座祠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传奇故事的见证,是东阳孝文化的象征。

  

  华阳村,因地处八华山之阳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在西晋年间,东阳出了一位大孝子许孜,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后人。许孜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师事会稽太守孔冲。当听说老师客死他乡时,他不辞辛劳,奔赴江西,将老师的灵柩运回会稽安葬,并依照古礼守制三年。父母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身形消瘦,婉言谢绝了他人的帮助,亲自为父母营造墓地,守墓奉亡长达二十年之久。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连鸟兽都不愿在其屋梁上争斗,相交而栖,不相搏噬。元康年间(291-299),郡守举荐许孜为孝廉,但他婉拒了这一荣誉,选择以平民的身份终其一生,享年八十余岁。因其卓越的孝行,他的居住地也被命名为孝顺里。

  

  北宋政和二年(1112),东阳县令张述在县城西南建立了孝子祠,用以祭祀许孜和东阳的另一位孝子斯敦。这座祠堂的建立,不仅是对许孜和斯敦孝行的褒奖,更是对东阳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五代时,许孜的后裔从钱塘回迁东阳县城,派分出南许、西许、紫金里许氏等支系,散居在六石、华阳、一都许等村落。其中,在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迁居画水梅蚬(今华阳)的仰高许氏,曾在元代延祐年间创办了八华书院,聘请了著名大儒许谦担任主讲。这一时期的八华书院,成为了东阳文化教育的中心,而孝子祠则成为了东阳孝文化的象征。


  东阳市画水镇华阳村的孝子祠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东阳城内的孝子祠因年久失修,地基也被他人抢占。曾捐资重建八华书院的许彦洪在抗争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在梅蚬村居的东面重建孝子祠。新建的孝子祠规模空前,有房六十间之多,并设有祀田以备祭祀之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孝子祠的重建,更是对东阳孝文化的再次弘扬。嘉靖年间,创建彭山书院的许一元特撰《梅岘孝祠祭祀仪节小引》,对孝子祠的神位次第排列作了专门叙述,进一步规范了孝子祠的祭祀仪式和程序。

  

  清朝光绪戊子年、己丑年(1888、1889)两年间,梅岘许氏又在孝子祠正厅的两旁空地上兴建了昌后祠,用以祭祀家族内无嗣的先祖,从而形成了今天孝子祠的规制。这一时期的孝子祠,已经成为了东阳孝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数东阳人对孝道的敬仰和传承。

  

  2005年,地方热心人士筹资数万,对孝子祠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使这座古老的祠堂重新焕发光彩,孝道精神也得以重振。现存的孝子祠坐北朝南,门楼已改为现代式砖房,但正厅、后堂和两侧厢房仍保存着原貌。正厅三开间,明间采用抬梁式结构,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廊,额枋上悬挂着重新制作的“孝子祠”等匾额。这些匾额不仅是对许孜孝行的褒奖,更是对东阳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东阳市画水镇华阳村的孝子祠


  次间则是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边缝山墙采用了当地普及的砖仿木梁柱结构。明间饰有狮子牛腿,次间饰有海狮形牛腿,圆形石柱配以踬形柱础,方砖墁地,留有明代建筑遗风。这些精美的建筑细节,不仅展示了古代东阳人的建筑技艺,更体现了他们对孝道的敬仰和传承。

  

  石板天井将正厅与后堂隔开,不设穿堂。后堂同样三开间,明间为抬梁式五架梁结构,前双步后单步廊。次间也是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边缝山墙同样采用砖仿木梁柱结构。明间饰有狮子牛腿,次间饰有海狮形牛腿,抹角方形石柱配以覆斗状柱础,保存着清代建筑特色。这些建筑细节的变化,不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东阳人的建筑技艺和审美追求,更体现了他们对孝道的持续传承和弘扬。

  

  两侧厢房面阔三间,抬梁式构架饰有S形锁壳牛腿,抹角方形石柱立于三合土地面。从门楼至后堂,整座孝子祠逐渐升高,寓有“步步高”之意。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东阳人的建筑智慧,更寓意着孝道精神的不断升华和传承。

  

  结合东阳的历史文化考察,自三国时期斯敦开启地方孝文化先河后,东阳便被誉为“孝子之乡”。各地相继建有孝子祠、孝子亭、孝子坊、孝子桥等建筑,以纪念历史上出现的众多孝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许多孝子建筑已经消失或损毁,而华阳孝子祠则成为了东阳孝文化的硕果仅存之物。

  

  它不仅是研究东阳建筑的物化载体,更是东阳孝文化的意义象征。这座古老的祠堂,见证了东阳人对孝道的敬仰和传承,也承载着无数东阳人对孝道的思考和感悟。2006年6月,华阳孝子祠被列为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东阳乃至浙江的文化瑰宝。它的存在,不仅是对东阳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彰显和颂扬。

  

  该文根据楼天良《硕果仅存孝子祠》一文改编,特此鸣谢!

        相关:李姓,王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阳市巍山镇炼仙坞村虞氏
据永宁虞氏宗谱记载:义乌,缙云,青田,萧山,浦江的虞姓发源地都是东阳市巍山镇炼仙坞村,炼仙坞村具有1000多年历史,有闻名的千年红豆彬三棵,千年后才能生的红果(称相思豆)在每年农历十月让虞孙们均可品尝,东阳市内虞姓(包括平字头虞姓)也均为炼仙坞分居,炼仙坞是余姚陈留郡虞世南之八世虞克文(后封永宁郡,吴宁县令,为永宁虞氏始祖),虞克文第四世孙虞元吉(即大三公)分居义乌华溪,大一公分居四川,虞克文第八世孙十一公钦渠·十七公钦壁均分居浦江,虞克文第十世孙分居诸几市水带平盂山村,后分有湖北江西安微三省交叉的瑞昌虞氏。等等德十二公长子宠九公,讳克文,字道傅,应贡举入太学,登显德甲寅进士,授国子学禄,迁崇元殿侍御史,因累疏忤旨,谪吴令(东阳)县令,闻陈桥兵变,遂愤不仕宋,乃隐居吴宁礼清(今东阳炼仙坞村),其墓现存,可容纳600多人祭祖庆典,1985年起,每年4月6号为祭祖日,欢迎虞姓贤孙...
· 分水镇?怡华村
分水镇·怡华村【村史沿革】·基本概况分水镇怡华村怡华村自然风光怡华村,属桐庐县分水镇,东邻分水镇后岩村,南连里湖村,西接百岁坊,北与临安市毗邻。村委会驻地怡华,位于镇政府驻地北约8000米处。1983年前为怡合公社怡华大队,1984年改为怡合乡怡华村,取原公社名“怡合”、驻地花(华)桥头各一字命名。2004年,行政村区划调整后为分水镇怡华村。辖盘龙山、新村、王家坞三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01户777人。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18928元。村域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53公顷,山林面积350.13公顷。主产水稻、蚕桑、茶叶。分岭公路穿村而过。王家坞位于村委驻地东北方向一坞内,大坞中段,王姓始居,故名。盘龙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分水至合村公路从村前通过,地处山麓,原无村居。1969年洪灾后,花桥头农户迁入居住,遂以山名村。新村西邻盘龙山,分水至合村公路穿村而过。旧时,花桥头部分...
· 谢岗镇南面村的“招公祠”
谢岗镇南面村的“招公祠”
· 华阳镇大拔村5世克明后裔世系
【华阳镇大拔村5世克明后裔世系】一、世系表1世应龙―2世殿八郎―3世德宏―4世穆公―5世克明―――二、世系纪要5世克明穆公长子,字万松,配陈氏,生三子:原荫、景松、景芳。公原居华阳鉴兴镇(即原邹氏宗祠后背一带地区),后迁居大拔。殁葬南岭十都,林埠水尾大塘面,甲山寅向。立祠一座在大拔村学堂前,艮山坤向。公因原葬失管,另立银牌葬学堂前上面山下。6世原荫克明长子,配李氏生二子:友升、友全。景松克明次子,配毛氏生三子:谷熙、谷磨、谷照。公初移南岭居住,后迁惠阳大鹏岭等处。景芳克明三子,进士出身。配邓氏,生七子:谷良、谷善、谷义、谷忠、谷明、谷富、谷容。公葬大拔河背“翻天马蹄”形,未山丑向,妣葬夫坟右,公立祠一座在大拔村,祠名“景芳公祠”7世友升原荫长子,字谷芳,元贡生,历任惠州府儒学教授。配江氏,生三子:南昌、北昌、克昌。友全原荫次子,字谷青,配江氏,生七子:金生、木生、水生、火生、土生、道生、德...
· 丁姓之村-牛田镇水南村
水南村位于乐安县西南的牛田镇,距县城三十余公里。古村青山环抱,林木葱翠;古樟掩映,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一泓恩江碧水,自东南逶迤朝西北奔流而去。水南村位于乌江南岸,沿河岸呈带状分布,为杂姓聚落,远在唐代有毕、周、王等,在此开辟基业,明朝时丁氏分居水南,丁氏时间虽短但人丁兴旺,至今村中85%为丁性。村东南水塘边建有三进两天井的“丁氏大宗祠”。这里的“大宗祠”与金溪一带的宗祠纪念意义上有所差别,在金溪一带宗祠往往是十里八乡的同一姓氏共有的纪念同一先祖的祠堂。这里的“大宗祠”,以流坑的董氏大宗祠为例,是纪念该村的开基祖董合而建的祠堂。如果是纪念本村的开基祖,在金溪一带的依旧称之为“公祠”,如竹桥村的“文隆公祠”是纪念该村的开基祖文隆公而建。丁氏大宗祠一座水塘对面两座并排而坐的民居立面,左边这栋入口有一个跨院,右边的入口门厅的入口是槽门。这两座院子小巧、低调,不那么张扬,这才是寻常百姓家吧。塘边伫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