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戴姓主要来源、戴氏新谱序怎么写;三戴虽同姓,但缺不同源

2023-09-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05
转发:2
评论:0
我国是最早使用姓的国家,起源至今已有五于余年历史。姓氏萌于早期的部落代表着氏族的血统。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是血统的传承关系,氏是社会地位、区域分布的标志。[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氏相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同姓而不同氏者不可以通婚。帝王可给功臣或宠信之臣赐姓、分封土地,并根据分计地的地名命氏。秦汉以来,姓与氏混用,合而为一姓被定为世袭,由父传子,代代传承。如今男女平等,子女可父姓,亦可母姓.

戴姓主要来源、戴氏新谱序怎么写;三戴虽同姓,但缺不同源

戴姓的主要来源有三:

是出自子姓。商朝王族为子姓,史裁黄帝的玄孙阙伯是商朝始祖,唐尧时为火正,封于商丘,今有火正庙。阙伯第十三世孙即商朝立国之君名汤,即商汤。商汤第十六世孙帝辛(纣),是商的末代君主。纣的哥哥微子启,被孔子称为[三仁]之一的贤人。周成王封商地于微子启,建诸侯国宋,都睢阳(今商丘)。传八世孙名为宋国第十一代君主,在位三十四年,于公元前 766 年去世,仁信爱民,受民爱戴有功于国,赐谥曰[戴],子孙遂以为姓,尊为得姓始祖,史称[宋戴公],[宋戴又表明为血缘体系。

这一支戴姓流源清晰,历史明确,可概括为:

元祖: 轩辕黄帝一一远祖;闷伯一一先祖,微子启一一得姓始祖,宋戴公执.

执公、武公、宣公三陵墓在河南省商丘市,陵园已经修复,二OO八年,戴氏宗亲总会倡导,各地宗亲赞助,重迂三公殿,规模宏伟,富丽堂皇。

二是出自姬姓。公元前七一三年郑国发兵灭古戴国,原姬姓人为怀念故国,以国为姓改姓戴。

三是出自外族的改姓。周武王灭商后,从奄(山东曲阜东)迁殷(河南安阳殷墟)称为殷商。以后有殷族为殷氏,后又改姓戴。东汉时期,有燕姓改为戴姓。清朝时期满洲八旗佳氏、达尔充阿氏等氏族,全部改姓戴。瑶、回、蒙、土家、锡伯、台湾土著也有戴姓。唐朝时期戴氏入闽,元朝起戴氏徙居台湾及海外。今日台湾戴氏已成为第五十二位的大姓。

三戴虽同姓,但不同源,唯有出自子姓宋戴公一支有血缘关系,一脉相承

汉朝戴氏即在润州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据贞观十二年至德进呈御览《戴氏开源表叙》文献考,[臣二十八世祖凭仕汉为侍中,子恢会(字碧龙) 刺润州,遂居焉],又东汉司徒戴就居丹徒,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汉末,恢子进侍平帝为侍中,因反王莽篡位,隐居越州江夏山。遵孙逵令(号剁溪) 好琴,拒王召为伶人,迁隐于丹徒兽窟山 (后改戴公山、招隐山) ,逵弟遁(同遁) 仕大司农,封广陵候,居丹徒。遁曾孙硕子、明宝两兄弟均居丹徒。硕子有三子,与弟明宝均为南朝宋重臣,尤其三子法兴与其叔明宝,同时仕典签、大将军,同时封爵,法兴主内,明宝主外权倾一时。硕子因三子显贵获[赠侍御史]。明宝仕晋陵郡太守,府衙设于丹徒镇上述内容以叔伦《墓志铭》、《神道碑》及《晋史》考释,因硕子是我支派一世祖上溯至逵遁了走宗谱世系源头,厘清这段族史,以免讹误。

古润州,属吴,是谁国望支派首迁地。并由此南迁,史载: [吴迁越、迁荆蜀迁闵粤,俱谁国望一派。] 晋至南朝宋及唐代,吴越两地回迁达到鼎盛时期,如尚书季贷,尚书侍郎济,雕塑家逵,大司农广陵侯遁等多位高官名人均居家于润州丹徒晋代济、逵,唐代父子尚书胄、至德四位先祖,卒后均归葬润州上元县(后改名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以此可证明润州在族中的地位。

唐代中期叔伦仕迁江西抚州刺史,胞兄伯伦仕迁抚州浮梁令,又英(瑛) 迁皖歇州休宁为始祖,三人都是遂裔孙。抚款两地是近邻,三人子孙祜为一体,理所当然族史栽,唐末款州兵马使护是叔伦九世孙,及至清代休宁三位状元即有琪、衢亨、兰芬均是叔伦、伯伦裔孙,又思想家戴震会 (字东原) 是叔伦二十七世孙。而叔伦在抚州钟陵县(因叔伦功绩改名进贤县) 小天台居住三十年,留有五子,立为五祠之祖,人丁兴旺。叔伦政绩卓著,治水有功,富甲一方,留有丰富文物,戴润州之名是当地人民对他的爱称。东阳、抚州与润州三地宗亲情谊绵长,宗族大事必致祝贺。抗战前金坛、句容两次续修宗谱圆谱典礼,两地均有代表出席。十多年前余干金文来信探亲,几经周转幸有宗亲保存,搁置多时方取得联络。二OO七年炳元、裕生两人访问东阳、余干两地宗亲,二OO八年余干金文、火金回访金坛。大宗祠落成典礼,余干组成二十余人代表团到会祝贺,恢复中断八十余年的联系,实为宗族幸事。

 

瑞注:宗祠原名[诗伯专祠],现已查明浙江东阳、湖北洪湖、湖南长沙、江西抚州、婺源景德镇市、安徽黄山市所属市县居住的戴氏均属谯国望叔伦公支派裔孙。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改名为[诗伯大宗祠]。

 

诗伯大宗祠族谱立于明万历七年(一五七九年),奉硕子为一世祖,叔伦为七世祖。自第三十三世始立宇目,邦字起头共二十字。句容尚书堂先后两次续修谱各续十字,共有四十宇。这次续修谱再加二十字,共计字目六十字。并按抄公世系与硕子世系比派制成对照表,以冀全族统一行第。行第代表人物大戴礼记戴德,小戴礼记戴圣分别为第二十二及二十三世孙;侍中凭为二十八世孙;硕子为五十世孙;胄、至德父子分别为五十四、五十五世孙,叔伦为五十六世孙,以此为序。

新修谱工作,因多种原因未能组成专业班子,缺少人力,未能广泛发动宗亲,今由少数分支参与先修订宗谱一册,作为样本。希望本世系各分支积极动员参加续修宗谱,是为至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安戴姓来源之说
红安戴姓的始祖名戴兴、戴华、戴世英。明朝洪武初年(约1368年—1372年)戴兴由江西浮梁受谴迁居黄州府麻城县太仙乡金厂河东岸定居(今红安县城关镇金沙河底东向,村庄已被淹),与戴兴同来黄安的有戴华、戴世英等三人。戴兴居金沙河东岸;戴世英迁居檀术岗河西南的戴世英村,此村以其名字命名;戴华迁县南高桥乡庙咀,戴十二,后裔迁播八里水岩等处。红安戴姓缙绅略录:戴世英为明初进士,官指挥使。戴锡纶,中清乾隆河南榜举人,官广西合浦、南海知县,嘉应州知州,署绍州知府。戴思齐为明宣德年间举贤良方正,官宛平县知,行取吏部主事。戴春秀,中清同治壬戌副榜。戴尚第官鸿胪寺。戴班扬官沅江训导。戴正扬官铜陵典史。戴廷璋为县丞。戴之延为照磨升直隶龙岩州同。戴大成官刘马司巡检。戴大套官巡检、安东县丞。戴大同为杭州巡检。戴文铨于清宣统以廪贡任归州学正。戴锡绂为沙场盐大使。戴克启为岁贡。戴泽同为清嘉庆甲子副榜,官监水知县。戴泽恒...
· 谱牒谱序-万戴濠田孙氏新序
新序曰人民之祖国,共和盛世,形势大好,经济繁荣,人民和乐。在这国泰民安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我濠田孙氏众议续修族谱。国有史,家有谱,古来如此。国史之作是记国之兴衰,君臣之替换,社会之变革,家谱之编乃正本清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融族人为一体。我万载孙氏始祖犒公,系吴帝权公后裔,李唐垂拱年间。公由丰城徙居万载,传至三世是公随姑母迁居金陵大平府芜湖县铜锣洲,衍至十世宋大观元年鼎元公偕室复徙万载。览株树潭山青水秀,荒洲辽阔,土地肥沃,有金盆之势,遂定居此地伐木建房,劈荆造田,清皇制定于濠田图,故谓濠田孙氏。自鼎元公定居至今,历时近九百年,几经沧桑,几经变革,几经兴衰。至明朝盛期,人丁兴旺,芳名播于湘赣,雄风振于宜万。清康熙年间,再度复兴,武魁显赫,名闻四方,家声丕振。至嘉庆末年,悉遭地方横祸,人数散失甚广,至今复丁财双盛,实可嘉也。我族家谱,创修于明天顺年间,由复荣公手录而成...
· 戴氏家谱序
树有根,水有源,数典忘祖可以为人乎?家有谱书犹国之有史,读国史以励华人,览族谱以振家声,所谓耀祖光宗,泽被后代,此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戴氏乃黄帝后裔。周朝宋戴公,以国为姓辄有宋、戴二姓(即宋戴同祖)。又小诸侯国戴国为另一源头。而东北辽、吉、黑三省戴氏,大抵祖籍山东,祖籍山西。顺治八年(1652年),先祖戴德明奉旨移民,由山东登州府小云南(一说诸城之诸毛戴)乘舟北抵海城之没沟营(今营口)之打瓜屯继以担行海城之西艾台堡久住,历经三百五十春秋,荫翳遍及世界,洋洋望族,当立宗谱以弘扬之。只惜旧谱失于文革,仅存祖龛且年久纸残,不堪查阅。十三世孙尔宝`十四世孙显家`显志四面查访,八方考证,三寒三暑,仅依辽宁海城戴千户屯分支,编成首韦,继以西艾,再以营口`辽阳`天津,乃至各地,力求家谱臻善,上不辱祖宗,下不愧子孙,凡错编`遗漏之处`诚请纠正补齐,以利重修新谱,克成宏业。九世祖以下辈分袭用丕修钦尔显玉启...
· 【戴氏网新闻】历史上‘戴氏代宋’中的皇喜姓戴还是姓皇
先秦时期姓氏尚未十分定型,姓氏常有混用情况,如宋国向氏又自称桓氏,宋国贵族南宫万长逃离楚国又被称为宋氏,还有鲁国公输班也称鲁班。周朝宋国时有戴族,戴族有老氏、华氏、皇氏、乐氏等等,但春秋时期宋国公族中以戴氏名者少见,有戴恶一人见录。延至战国时期戴氏名人陡增,或因公子文后裔势力膨胀,又或是族氏混用之故,戴族各分支又多以宋戴公后人戴氏居之自称。如皇喜又言戴喜,故皇喜代宋,史上又多载为戴氏代宋。诚为推测。原文附录如下《史记.宋世家》:“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以剔城为桓公之子,父子继位,其间无废夺事,与《纪年》、《韩非》等书大异。《韩非子.二柄》:“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又《内储说下》:“戴欢为宋太宰,皇喜重于君,二人争事而相害也,皇喜遂杀宋君而夺其政。”《外储说右下》:“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韩非所云“子罕”、“皇喜”即剔城肝,子罕为戴氏,戴氏夺宋犹田氏...
· 我们姓戴不姓代
我们姓戴不姓代我的老家是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戴庄村。因戴姓人家较多,所以取名戴庄。可在近年农村办户口、身份证时,戴庄的几千名戴姓居民一夜间改成了“代氏”。戴改代后,给我家乡戴氏人家和社会交往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一是一家人不是一个姓。在办证之前已到外地上学、工作、参军的仍是戴姓,和在家乡的父、子、兄、弟、姐、妹等变成了不同的两姓。如有的家庭祖父姓代,儿子姓戴,孙子姓代;有的哥哥姓戴,弟弟姓代等情况。二是彼此书信、包裹、汇款等不能正常邮递。由于书写与证件不符,邮局不给领取,造成无法想像的困惑和尴尬。三是正在读书的学生麻烦更多。由于学籍档案是“代”姓,即使派出所给改正,可学校、教育部门说不能改,给学籍管理、发放毕业证带来诸多问题。四是当成笑料。中国历来把姓氏看得很重。戴改代后,自家的家谱前后矛盾,外村族人不认同。戴庄戴家感到耻辱。戴姓历史渊源。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宋戴公的后裔以祖上谥号戴字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