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传统儒家道德:周王时期就进行了胎教和婴儿教育?

2023-08-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45
转发:0
评论:0
在文献记载中,周王室的家庭教育有关的记录一般是从婴儿长大后的教育开始。例如,关于周朝的君王成年后的教育和师傅的任命,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古代文献中可能有一些对胎教和婴儿教育的涉及,但这些记载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争议。

传统儒家道德:周王时期就进行了胎教和婴儿教育?

在传统儒家道德教化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特色,不仅为官方所接受和倡导,也深受普通民众的信仰和接受。古代家长们不仅自己力行,还主动教授子孙,培养对儒家道德的信仰,希望子孙能够敦伦立品,修身树德,继承家风,培育人才。

从古代文献资料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传说中,周王室的家庭教育就从胎教开始,周王后在怀有成王的时候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成王出生后请具有仁德的人哺养他,并请具有孝德的人抱养他,同时还有四位贤者陪伴他,这些都是加强对成王进行道德教育与熏陶的方法。历史上,孟母三迁教子成为佳话,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加,家长们通过言传身教和书传子孙的方式,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庭教育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国学废弛的背景下,家庭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的主要方式。唐中叶以后,宗族和大小家族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族长辈们非常重视对本族子弟的教育。宋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家庭教育依然十分重视,许多家族通过家训、家诫等方式,对子孙进行道德培育。

然而,在当代,相传几千年的家庭教育却面临衰落的趋势。汤用彤等国学大师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一生,决定着一个人的道德和取得多大的成就。家庭教育从胎教开始,利用孩子最早的学习饥渴期,以及父母既是生育之人又是养育之人的优势,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信仰。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家诫更是能够深深地影响子孙的人格成长和终身信仰。

因此,家庭教育在道德信仰培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道德信仰培育的播种和发芽,也是社会道德教化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具有早期、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能够最早开始对孩子进行道德信仰的培育,培养孩子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家诫等教育方式能够深入人心,形成终身的信仰和行为准则。因此,家庭教育在道德信仰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颠覆传统儒家弘扬儒家传统
内容提要:出于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儒家”始终坚持的血亲情理精神,彻底消解传统儒家的特殊主义理论架构,转而依据一种原本就内在地潜含于儒家传统人本主义立场之中的普遍主义理论架构,将传统儒家提倡的那些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加以重组,由此大力弘扬儒家传统的仁爱情理精神,在“后”之中继续维系“儒家”传统的自身认同,从而凭借这种自我批判、自我解构、自我否定、自我重构,使儒家传统能够在当前人类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氛围中,持续焕发普世性的生命力,并且对今后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其他文化传统无法替代的独特贡献。1.如何在中国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弘扬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包括孔孟儒学、秦汉儒学)和“新儒家”(包括...
· 颠覆传统儒家弘扬儒家传统
内容提要:出于在现代化背景下弘扬儒家文化传统的意图,本文提出一种“后儒家”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和“新儒家”始终坚持的血亲情理精神,彻底消解传统儒家的特殊主义理论架构,转而依据一种原本就内在地潜含于儒家传统人本主义立场之中的普遍主义理论架构,将传统儒家提倡的那些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念加以重组,由此大力弘扬儒家传统的仁爱情理精神,在“后”之中继续维系“儒家”传统的自身认同,从而凭借这种自我批判、自我解构、自我否定、自我重构,使儒家传统能够在当前人类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氛围中,持续焕发普世性的生命力,并且对今后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其他文化传统无法替代的独特贡献。1.如何在中国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弘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弘扬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深度批判“原儒家”(包括孔孟儒学、秦汉儒学)和“新儒家”(包括...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美德教育1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1.1崇尚伦理道德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说自己该说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1.2注重人文理性传统文化重视人的...
·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
摘要:牟宗三为了建构道德存有论,将先秦儒家典籍中的一些论述强行作存有论的解释。从历史的角度看,先秦儒家尚不具备道德存有论的思想,牟宗三此种作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关键词:牟宗三,道德存有论,先秦儒家建构道德形上学,弥补康德之不足,是牟宗三一生努力的目标。道德形上学的
· 作为政客的阎锡山扶持教育道德上让步于传统
二四年,泰戈尔访华,算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之前,泰戈尔一直致力于家乡的乡村建设计划。在京期间,闻听山西的乡村建设颇有特色,遂与徐志摩相偕抵晋,一探究竟。治晋的三十八年里,阎锡山敬天勤民,功在桑梓。前有方向,后有群众,自弃者天弃,自强者天助,山西由此成为模范省。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六七十年过去了,至今未闻山西百姓有说阎长官三长两短者。“六政”皆在民生,整理村范之外,最为人称道者,当属扶持教育一门。其《人民须知》规定:“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七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四年者,称之为初小,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修身、图画、手工、唱歌、体操七门,外加《人民须知》《注音字母》二门。七年者为高小,课程除初小所有各科外,增设历史、地理、理科、英文、农业、商业、童子军课。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此项计划实施所惠及,在其失政后仍在雨润。躲进书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