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九华老田吴氏:家风泽润、英才辈出

2023-08-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95
转发:0
评论:0
老田吴氏宗谱的统计数据显示,历史上的老田吴氏族人成就非凡。其中,秀才有301人,太学生有386人,中举入仕有73人,进士有6人。在这些人中,官至太守和州刺史的有2人,官至侍御史和刑部主事的有4人,晋封兵马指挥使和将军的有2人,晋封将军的有1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和兵部都给事中的有1人,内阁学士兼礼部尚书署御史的有1人,翰林院编修的有2人,监察御史的有1人,知府的有6人,知县(丞)的有6人,还有7位著名的书法家、理学隐士和社会名流。

九华老田吴氏是一个家风泽润、英才辈出的名门望族。在他们的族谱中,记载了许多历史时期的吴氏族人成就。其中吴栋材、吴孟光、吴世烨和吴襄等人是代表性人物,他们的事迹展现了这个家族的辉煌历史。

九华老田吴氏:家风泽润、英才辈出

吴栋材(前 107-前 25)生于西汉时期,他是吴芮的后裔孙,出生在南阳唐州桐柏县嘉兴厢。栋材公官至江西顺元太守,为官清廉正直,深受人们敬爱。据《大九华山老田吴氏宗谱》记载,当时汉宣帝为皇太后做寿,各地官员都前去献贡。而栋材公看到当地遇到了灾难,甚至绝收,他以直言谏言,请求免除灾区的贡品。这次直言不讳引起了朝廷的不满,结果被左迁为六安令。在赴任途中,他经过青阳县时被九子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遂辞官归隐九子山脚下的松阳图新城里(即今老田炅)。在这里,栋材公开垦良田,种植桑麻,养殖禽畜,兴修水利,并修建了自己的住所。由于他的努力,吴氏家族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老田吴家”。正是这样的家风和努力,使得吴氏家族得以繁荣昌盛。

吴孟光(687-767)生于唐代,他是一个聪明而孝顺的年轻人。在家境贫寒、父亲多病的情况下,他全心全意地照顾父亲,悉心服侍。当时,贼寇入侵时兵临城下,吴孟光背起父亲逃避,宁愿自己死也不舍弃他。贼寇曾提出让他作为向导带路,但吴孟光宁可颈断也不愿效从。最终,他被贼寇杀害。吴孟光的妻子谭氏,在发现丈夫的尸体时伤心欲绝,最终因悲痛而去世。吴孟光和谭氏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的孝道和忠诚精神被载入《江南通志》。为了纪念他们的孝节,后来的清朝礼部尚书吴襄赠予他们“孝烈可风”和“孝节成双”等匾额,以昭示后人。

吴世烨(1610-1643)家境贫寒,父亲常年患病。尽管面临困境,他始终忠诚地侍奉父亲,细心照料,没有丝毫怨言。他的妻子谭氏也视父母如命,被人们称为贤内助。

在明朝崇祯年间,贼寇突然袭击了他们所在的地方。为了保护父亲,吴世烨背起他逃跑,甚至宁愿舍命也不肯背叛。然而,贼寇为了让他们作为向导,向吴世烨提出了条件。尽管面对生死抉择,吴世烨毅然选择了守护父亲,坚决拒绝了贼寇的要求。

不幸的是,吴世烨最终被贼寇杀害。当谭氏发现丈夫的尸体时,她悲痛不已,最终因悲伤而离世。他们夫妇的孝道和忠诚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他们的故事被载入《江南通志》。

为了纪念吴世烨和谭氏的孝节,清朝礼部尚书吴襄赠予他们匾额,上面写着“延陵奇孝”和“孝烈可风”。他们的事迹在后来被传诵,成为了一时的佳话。

吴襄(1661-1735)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他在乡试中获得优异成绩,最终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取了进士。他任职于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侍读学士,之后被任命为顺天府学政。吴襄在历任的职位上勤勉尽责,尽心陈述政务,并经常得到皇帝的采纳。他还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包括《古文全集》、《壶中九华集》、《贤良祠诸臣列传》和《梅花诗百首》等,被认为是一位文学领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帝赏识他的忠孝和才能,赐予他龙匾,上面写着“老成端谅皇恩三锡”。

这些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展示了九华老田吴氏的家风与家训。他们追求卓越,兢兢业业,不仅在古代历史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后世也为吴氏家族树立了榜样。吴氏家族以其优秀的人才和辉煌的历史,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家风泽润、英才辈出,更加彰显了这个名门望族的光辉荣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老田吴氏家风文化的五大特点
老田吴氏家风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注重教育,特别强调诗书传家;身教示范,强调忠孝事亲;修身律己,倡导礼让为美;高义济众,重视行善积德;醇厚家风,代代传承。这些特点使得吴氏家族成为一个以教育为重、品德高尚、乐善好施的名门望族。注重教育:吴氏家族非常注重教育,特别强调诗书传家,认为读书是怡情养性、明德修身的生活方式。他们建立了多个学堂,为族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促进人才的培养。宗谱中明确指出:“家教之不振,由于不学,然子弟不学,父兄之失教也,或以延师为多费,甘温他而频愚,或以习储为难成,弃英姿而改业,盖自功本相夸诗书,日贱青箱可废弦诵无声,门第之光大几无望矣。凡为父见者应慎择名师极其尊留为于弟者宜专及学业志于大成。如果贫而好学不能自给者,公祠助膏火以成就之。”"为帮助族人求学,还分别建立了云溪书舍(另名大夫书堂、八桂堂)、池阳书舍、云波书院天籁轩等四个学堂。正因为重视教育,吴氏家族一直人才辈出。身教示...
· 老田吴氏家风文化的传承意义
老田吴氏家族的家风文化之所以被后人奉为圭桌,广为传颂,主要在于它内涵丰富,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四个层面。从始祖栋材公的刚正不阿、一心为民,到用之公的高义济众、积善行德,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家风文化以礼让为准则,强调乐济忠孝为美德,以诗书传家为根本,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理想,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情怀和忠孝礼义的伦理道德。许多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契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老田吴氏家族的家风文化成为中国家族家风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在于其家训家规的内容为当下的家庭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例如“三让至德”,鼓励人们之间相互谦让、彼此关爱,对于克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人情淡漠、争名夺利等具有教育意义。这种家风文化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营造温情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继承并发扬光...
· 临川双氏一脉历代英才辈出
据临川《双氏六修宗谱》载,唐天宝年间,双宝义由陕西宦游于抚州,遂占籍临川古楼(今临川区湖南乡),繁衍子孙,由此开创双氏临川一脉,历代英才辈出,从其村落格局、宅院规模、匾额题字等,可见一斑。學衍朱派源自北宋双渐的典故。双渐,生卒不详,临川人,宋庆历年间进士,任汉阳知府,曾巩为其作《送双渐之汉阳》:“楚国封疆最上流,夹江分命两诸侯。何年南狩牙樯出,六月西来雪浪浮。夏口楼台供夕望,晴川风物待春游。可能频度渔阳曲,不负当年鹦鹉洲。”因其师从朱熹,博学能文,为官和气,易于接近,有古时循吏的风度,故有“学衍朱派”和“易和堂”堂号。文林第文林,即文士之林。文林第反映了这是书香门第人家,显现其浓厚的儒雅、书香之气息。郞官第郞官是古代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郞官第,即为郎官宅第。三捷?香大夫第明清时期,五品以上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五品以上文职官员的私宅,可称大夫第。
· 祖泽润
(?—1659)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大寿长子。初为明锦州副将。天聪五年(1631)随父降后金(清),隶汉军正黄旗,授三等子,任兵部右参政。崇德七年(1642),擢本旗固山额真。顺治间从征姜,诏晋一等子。后从经略洪承畴略定湖南,驻长沙。卒于军。
· 项氏在瑞安历史上英才辈出
瑞安项氏始祖项道生一叶扁舟自南麂岛至南堤安居立业,后世俊贤辈出,项公泽一门十八人登第敕建“会文坊”,项模、项备、项秉中和项旻敕建三石坊而留名“三圣门”。项筠庵赐“冠带义士”闻朝野,项灴广布隐德绵子孙。一叶扁舟到瑞邑后世蕃咸多贤才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项氏先人讳澈,五季时自湖州霅溪徙安固南堤。但据今三圣门、周湖村《南堤项氏宗谱》记载,其始祖为项昭,闽之长溪赤岸人,五季晋高祖朝曾任大理寺评事,天福六年(941)为避闽王作乱,弃官迁居浙江平阳之瀛桥西堡(今苍南钱库项桥村)。另据清初朱鸿瞻《竹园类辑》记载:项氏始祖生(项道生)南海岛中(南麂),在宋乾道年间驾船到瑞安县城,始居南堤街,是为瑞安南堤项氏之开宗鼻祖。此公在《南堤项氏宗谱》中排在第七世,据记载其人“襟怀磊落、积荫厚德、慷慨好施”,曾在瑞城建有望仙、望江二桥,以便行人出入。可以肯定的是,正是此公一叶扁舟从偏远的海中孤岛南麂,徙居县城南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