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8本族谱续600年乡愁

2023-08-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8
转发:0
评论:0
8本族谱续600年乡愁,近日,平原县农民张广峰的翰林斋书画院,人流如织,大家来参观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张氏

8本族谱续600年乡愁

 近日,平原县农民张广峰的翰林斋书画院,人流如织,大家来参观散发着阵阵书香的张氏族谱。

  张广峰、张谦谊、张忠志等3位农民,先后走访7000多人,自费3.7万元,经过10年孜孜不倦地整理,终于完成了平原张氏族谱的修订工作。

  老族谱仅剩一套 民国后再未修订

  据记载,张氏最早追溯到北宋时期,后来从河北迁至历城王舍人庄,明朝时迁居平原县。

  65岁的张广峰是已知平原张氏的第十八代后裔,早就有修订张氏族谱的想法,2004年,张广峰与同族张谦谊、张忠志一合计,决定将想法付诸实践。

  张氏族谱在清代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经修订过三次,民国至今未再作修订。经历过多次动荡岁月,包括张氏在内的不少老族谱被销毁,这让张广峰深感遗憾。

  经过多方打听,张广峰他们得知张氏老族谱仅剩一套,记录了平原张氏从第一代到十七代的历史,珍藏于坊子乡古楼店村张新达家中。他们寻到这套老族谱,借来后复印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族谱的修订工作。

  走访7000余人 吸引美国华侨来寻根

  为了使这次族谱修订更详实,张广峰三人先后深入全县50多个村庄,走访健在的张氏后裔大约7000多人。

  张广峰还将平原翰林院族谱修订的消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希望漂泊在外的张氏游子能回家看看。看到网上的消息后,远在美国和台湾的张浩、张泰兄弟二人,不远万里来到平原寻根问祖,一起前来的还有他们同父异母的哥哥,内蒙古的张金亮和黑龙江的张金明。兄弟四人通过对张广峰族谱的详细了解和核实后,确认了他们都是张氏第二十世传人。

  沧州的张培林、张培发、张培胜三兄弟,2013年先后两次组织了30多名张氏后裔前来认祖归宗。禹城、临邑、夏津等县市也有近千人前来寻根。张氏家族的繁衍生息脉络在张广峰三人的走访、摸排、梳理中渐渐清晰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平原县张氏姓氏中有60%是这一支的后代。

  续写张氏600年历史

  10年坚持不懈,2014年 10月份,张广峰等三人的续谱工作终于接近尾声。随后三个月的时间,他们打了近千个电话核实确认,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为了更好地整理资料,5年前,张广峰自学了电脑,从没学过拼音的他还学会了用拼音打字,艰难地记录、梳理着张氏家族的一点一滴。

  2015年的春节前夕,两本张氏族谱终于续编完成,这里面传承了老族谱的记录方式,也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原来女儿是不上族谱的,现在所有的女儿女婿也都上了族谱,以前的媳妇名字只用某氏代替,现在也都有了全名。

  当伴着墨香的仿古族谱出版时,张广峰三人激动万分,他们自费印刷了40套,并在第一时间将族谱送到县档案局保管。这部张氏族谱共8本,详细记载了从明、清、民国至今的家族传承,共二十四世、600余年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徽老侨乡愁寻根续族谱演绎新时代故事
6月22日至24日,由安徽省侨联组织的“江淮情·侨乡行”媒体采访团走进安徽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安徽歙县棠樾槐塘村两大侨乡,深度挖掘安徽省侨乡的人文、风俗和发展变迁,反映侨乡的新面貌、群众新风尚和侨乡侨情新特点。修缮家谱,助侨胞寻根位于安徽省肥东县的老侨乡长临河镇六家畈,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清朝末年,由于漕运兴盛,长临河古镇为巢湖北岸地区的商品分销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称;承袭重视教育之风,长临河镇孕育出800多名大学教授、科技专家等高端型人才,遍布海外;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风光如画的环巢湖玉带河公园,天然的地缘优势使长临河镇旅游业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如今,作为安徽省历史底蕴深厚的老侨乡又选择盛世修谱,助力侨胞回乡寻根。据安徽肥东县长临河镇丁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丁家富介绍,目前,长临河镇的丁氏、吴氏、盛氏、罗氏家族都在修缮各自的家谱,其中,吴氏已在六家畈建了祠堂。中山大学华...
· 五续族谱序
夫吾师族源於周朝师尹,历经数千载,子孙后代星居九州四海,足驰他国友邦,秉先祖之文雅,承世代之气节,文质彬彬,友善和睦,为炎黄民族倍添光彩。据考,始祖公让,自明洪武四年由山西迁此以来,六世祖引昌、九世祖铭鼎、十四世祖林皋、十五世祖维垣业已四修谱牒。而今,又逾八十载,老谱仅存无几,追根溯流不便,大有失伦理、乱纲常之敝患。由是,吾等满怀尊祖敬宗之心,上孝下悌之意再修族谱,以慰众望。幸有族兄同万、长庚、长见等二十三人酝酿发起,宣讲鼓动,阐述叙谱之深远函意。此举如春风化雨,喜报频送,奔相传告,族人无不赞同。重兵在将,将兵在帅,公推吾族弟振远为首理事会,办公室相继设立。财物组立册建账,妥善督理勤务;编写组办理续谱事宜,咨询联络,户而察之,登记造册,誊写校对,循序展开,涉足亲访信件来往忠诚不二。族弟金尧,族侄文献、庚海善经营,任劳任怨,图治励精,集二十二省百余地县村镇之吾族人於一谱,增续英烈功臣、巾帼名...
· 四续族谱赞
洧邑人类熙熙,师氏子姓铮铮;族间千枝万派,谱牒启修重赓;故此亲疏远近,所以次第分明;大赖六世创建,亦为九世守成;其余编纂缺略,实各竭尽纯诚;迭及民国时代,成於宗卷钟情;子藩祖乐提倡,九如弟善经营;任劳任怨努力,不怠分条分缕;图治励精无量,功德二人胜任;有志施为阁族,沾荣一时辛勤;反招谤毁数世,馨香自有颂评。今为之赞,以遗此行。中华民国六年岁次丁已仲春吉立十八世孙清廉撰
· 两岸青年福建漳州寻族谱、聊乡愁
海峡两岸台胞青年夏令营在福建漳州,为期三天后,9日晚落下帷幕。在这三天之中,106名台籍大学生与大陆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踏入闽南古村,探访族谱对接管,对民间宗谱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从长辈那里很早就知道自己祖籍地在福建,有可能会是在漳州,一直很想来看看,希望能查找到自己的祖籍地。”在漳台族谱对接馆,台湾学生张郁文认真地听取介绍,并在张姓名人的展板前驻足良久。据漳台族谱馆工作人员介绍,台湾一百个大姓中,大部分都能在漳州找到族谱。台湾民间的漳州人族谱有超过1800部。自1987年底以来,前来漳州寻根拜祖的台湾姓氏达80多个、数十万人。台湾师生还参观了漳台姓氏谱牒、漳台族谱对接展馆、台批信函等,了解两岸一脉相承的宗亲文化。许多台湾学生看到各种文化物品都啧啧称奇,并在迁台百家姓中寻找起自己的姓氏。在当晚举行的两岸学生联欢会上,两岸师生用闽南话诗朗诵《说乡情》、《乡愁》,闽南语楚辞吟诵《离...
· 乡村教师续写族谱记录600年乡愁
现年43岁的李学宾是肥乡县郭家堡村人,由于自小酷爱历史,上大学报考了历史教育专业,毕业后回乡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2006年,村里重修李氏宗祠,因年代久远,历经战乱、饥荒、文革等动荡时期,原有资料缺失较多,旧族谱又记载模糊,致使有的族人世系混乱、排不清辈分。为了更正这些错误,身为二十世孙的李学宾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续修族谱,为族人唤回共同的回忆。”萌生了这个想法,李学宾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搜集相关信息。2008年2月14日,凭着族中年长者口口相传的“族人住在上蔡县东大街,曾出过一个知府叫李景梅。”的信息,他和同村李清河一起踏上远赴河南上蔡县寻找李氏分支的道路。由于线索不明确,到达后不知从何入手。无奈,只好挨家挨户敲门询问,直到深夜才找个住的地方。第二天,他们又来到该县地方志办公室寻求帮助,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几经辗转终于找到李景梅的后人李启勋,虽然没有找到相关文字记载,但根据李启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