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武威杨姓流源

2023-11-0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12
转发:3
评论:1
族谱网带你了解姓氏文化的起源


杨姓,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西周王族姬姓,另有源自扬姓和改姓(包括赐姓、收养、避难和少数民族改姓等诸种情形)。得姓始祖为晋武公之子、晋献公之弟杨伯侨。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杨姓发源地始于山西境内,后世因得罪晋国贵族而遭迫害,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子孙隐居华山避难,遂居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武威杨姓流源


杨姓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而后繁衍至河南。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时期,杨姓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之后,因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和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杨姓子孙大举南迁,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随后,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东南亚一带。

 

杨姓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主要有四知堂、弘农堂、关西堂等。弘农古代为陕西弘农县,今为华阴县,是杨姓先人杼(zhù)公兴旺发祥之地,以望立堂。东汉关西人杨震,博览群书,时人称为“关西”孔子,官至太尉,为官清廉正直,不屈权贵,在拒贿时曾说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后世遂以关西、四知为堂号。“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易”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绘。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6位,目前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是杨姓第一大省。杨姓何时播迁武威,目前很难找到可考的史料。查阅武威地方文史资料,本籍人物中明代以前基本没有杨姓人物入选。

 

以望立堂。东汉关西人杨震,博览群书,时人称为“关西孔子”,官至太尉,为官清廉正直,不屈权贵,在拒贿时曾说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后世遂以关西、四知为堂号。“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易”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6位,目前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是杨姓第一大省。杨姓何时播迁武威,目前很难找到可考的史料。查阅武威地方文史资料,本籍人物中明代以前基本没有杨姓人物入选。张澍《凉州府志备考·人物卷》所载西汉至明代凉州人物家族130多个,无一杨姓人物;杨嘉谟及其杨姓人物是以家谱收于《艺文卷》而显名。


《武威地区志·人物》中,明代之前近1500年间,本籍杨姓人物只载三国杨定1人。杨定是东汉末期人物,董卓部将,官至镇南将军、安西将军,其后裔不详。唐代诗人高适在武威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曾拜访杨七山人,并作《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诗。杨七山人是一位隐居不仕的高士,具体不详。到了明朝,就有杨大烈等杨姓人物10人。能够足以反映地方人物显达的《五凉全志·选举》所记载的明代杨姓人物中,武威县贡生4人,永昌县贡生6人;镇番县文武举人各1人、贡生(包括优贡)22人,占到明朝镇番贡生总数178名的12.4%。这说明,武威早在汉代就有杨姓播迁繁衍,但数量不是很多。而从明朝开始,较多的显达人物见诸史料,这与明代人口迁徙和凉州杨家将于明代落籍并兴起于武威是完全吻合的。发展到清代,武威有杨姓进士1人,文举6名,武举 24名,贡生更多。这既说明杨姓人口繁衍、优秀子弟大量涌现的事实,似乎又与杨氏家族以武功安身立家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古浪县志》1991年统计的姓氏排名表中,杨姓在414个姓氏中排名第四。编纂于1981年的《武威县地名资料汇编》,以“杨”姓命名的杨家庄分布于武威县许多乡镇,除“杨家庄”庄名外,还有杨家乱庄、新庄、旧庄、前庄、后庄、大庄、小庄、上庄、东庄、西庄、庙庄、塔庄、石庄、柳庄、松树庄、榆树庄、坟庄等庄名。这足以说明,明清以后,由于杨姓子孙繁衍增广,一二个“杨家庄”已不能够容纳人口众多的杨氏后裔,需要赋予“新”“旧”“前”“后”等庄名相别。杨姓播迁繁衍武威的流源支脉,目前虽然还不能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但明代杨嘉谟家族即凉州杨家将的落籍并兴起,无疑是武威杨姓崛起并迅速繁衍壮大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姓源渊-----------杨姓始祖初探
关于杨姓的始祖有太多的说法,不知到底该尊谁为始祖,我想这也许是许多杨姓朋友都关心的问题。据笔者所见,有的把“黄帝”称为杨氏的一世祖,周武王称为28世祖;有的又把周武王称为杨氏的一世祖;还有的把周武王之孙姬杼称为一世祖,晋武公之子伯桥称为23世祖,杨震称为35世祖;也有的把伯侨称为杨氏始祖;有的把晋悼公的弟弟杨干称为河东杨氏始祖,也有的把秦惠王时的杨章称为杨氏的一世祖;有的又把周宣王之子尚父称为杨氏始祖。总之,杨氏始祖众说纷纭。笔者不是学文的,也不是学史的,对历史典籍知之甚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考证和评判这些说法的对与错。笔者就自己见到的一些资料和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杨姓朋友共酌。一.关于黄帝的传说笔者见到一些探索杨姓始祖的资料,大多都会追朔到“黄帝”,一些杨氏家谱中也称“黄帝”为一世祖。为此,有必要对有关“黄帝”的传说作进一步探讨。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距今约10000年前的远古时...
· 富江郑姓流源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是很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宗谱、族谱、家谱、家乘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所有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中有详细记载。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
· 杨姓源渊------杨姓先祖羊舌氏的兴衰史
北宋的杨偕先辈研究史料,创建了中华杨姓的祖源世系,其中的羊舌世系上联伯侨始祖,下联华阴的杨姓世系,是一个杨姓从姬姓中分支出来的过渡世系,数典不能忘祖,羊舌氏是杨姓的先祖,后人对这些先祖应有所了解,明白杨姓演变之由来。羊舌世系的编列如下:姬伯侨—羊舌文—羊舌突—羊舌职—羊舌赤、肸、鲋、虎—羊舌肸之子羊舌石(字食我)。世系中的文、突二代,不见于史。其他人物,《左传》有载。查阅《左传》,可见其形。伯侨是晋武公之子,是羊舌氏之宗。没有武公封地,则没有羊舌这个氏号,所以我们的分析和叙述即应从武公开始。一、武公执掌曲沃和晋国之政达39年,卒于公元前677年。他可能在30岁左右执政,30+39=69,他活到69岁。69+677=746,武公应出生于公元前746年。二、姬伯侨。若武公20岁时生长子伯侨,伯侨应出生于公元前726年。伯侨英年早逝,没有重大的社会活动,因而史无所载。伯侨生一子名文,武公为抚遗孤...
· 权氏姓氏流源
权(Quán)姓源出有:源流一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君主武丁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商汤灭夏桀建立商王朝之后,传至第二十三代君主为商高宗武丁(子昭),将自己的后代子元封于权邑(今湖北当阳),公爵爵位,建立了权国,史称权文丁。从权文丁子元开始,权国在商王朝时期承传了十五位君主,其世系为:权已公→权丙公子痕词→权丁公→子虎甲→子董→权仲癸→权少辛→权安伯→权满伯→权风公→权宣公→子空帛→子丑→权归公子黑肩。由于子董早亡,并未承位,因此实际上只有十四代君主。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再封子嘉为权国君主,号称权甲公,是西周时期权国的首任君主。权甲公是周武王之内弟,承周武王之命继任权国君主之位,以持古权国之地。西周至春秋初期权国君主共有六代,其世系为:权甲公→权横父→权江父→权山戊→权倥父→子诜。由于权国境地在今湖北省境内,因此在西周时期成为楚国、巴国的邻邦。到了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为了扩张势力,开...
· 无锡华氏姓氏流源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大量有关人口、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強民族凝聚力有重大意义。故修订和续好家谱,亦是我们后代子孙为弘扬先祖高尚品德,教育后人,亦是我们以尽报本之微忱也。要认识我们华氏,必须从头有一正确的认识。据史载:华氏之祖原出殷商皇家。是微子之后,关于微子有几种说法。微是封地,子是姓。(也有说子是爵位)照谱上记“华氏原出子姓”那末,子就是姓了。微子名启,他是殷商王帝乙之长子,微子虽仁德贤明。但微子之母不是王后,王位传谪不传庶,所以王位传于帝辛,史称纣王。纣王虽文武皆能,并能进攻东夷,扩疆展土,但他暴虐残忍,穷奢极欲后发展至众叛亲离。比干挖心,箕子为奴,微子在众人劝说之下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