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2023-10-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40
转发:1
评论:0
修谱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能够凝聚族人,将家族精神以书面形式留存,告慰先祖、益于后人。修谱,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修谱人。一个家族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修谱人要将其中最关键的脉络写出来,这份工作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在富阳,就有这样一位不畏艰辛、坚守文化传承的修谱人。倪毓佩是专业的修谱师。他从1984年开始修谱,他主持修的家谱约有100多套。不仅修富阳的,周边的甚至内蒙古、贵州等地也有人慕名而来,找他修谱。修谱一开始是倪毓佩的爱好,后来发展成产业,他建立起家谱文化传播中心,团队成员10余名。仅去年,他的团队就承接了15套家谱。家传修谱,曾修最厚的家谱达2米多高1966年,倪毓佩出生于灵桥镇新华村,他的祖上就是修谱的。在他的家谱上记载着,太祖父在清朝同治七年(1868)主持修了本族家谱——富春倪氏家谱。“修谱这项技艺是家传的,我爷爷传给了我。”其实,爷爷起初并不赞同倪毓佩接手修谱这个行当,爷爷觉得...


修谱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能够凝聚族人,将家族精神以书面形式留存,告慰先祖、益于后人。修谱,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修谱人。一个家族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修谱人要将其中最关键的脉络写出来,这份工作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在富阳,就有这样一位不畏艰辛、坚守文化传承的修谱人。

 

倪毓佩是专业的修谱师。他从1984年开始修谱,他主持修的家谱约有100多套。不仅修富阳的,周边的甚至内蒙古、贵州等地也有人慕名而来,找他修谱。修谱一开始是倪毓佩的爱好,后来发展成产业,他建立起家谱文化传播中心,团队成员10余名。仅去年,他的团队就承接了15套家谱。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家传修谱,曾修最厚的家谱达2米多高

 

1966年,倪毓佩出生于灵桥镇新华村,他的祖上就是修谱的。在他的家谱上记载着,太祖父在清朝同治七年(1868)主持修了本族家谱——富春倪氏家谱。“修谱这项技艺是家传的,我爷爷传给了我。”其实,爷爷起初并不赞同倪毓佩接手修谱这个行当,爷爷觉得“做这个吃不饱饭”。

 

1984年,家族里的长辈提出要修谱,这也是倪毓佩参与修的第一套家谱,那时他才19岁。“一般情况,15到20年就要修一次谱。”他说,富阳地区的家谱大部分都修到民国时期,小部分修到光绪、宣统年间,后面就断层了。新中国成立后,修家谱这件事渐渐不被提起,直到2000年之后,家谱文化又被重视起来。这也是倪毓佩爷爷起初不支持他修谱的原因。

 

倪毓佩从小就喜欢古文,小时候父亲忙着做纸养家,爷爷闲时会教他学习读古文。修家谱这件事在他的家里不是秘密,他的家里就有倪氏家谱,族里的大事情也由他家主要打理。

 

 “家谱不是每户人家都能保存,一般族长、房长会有一套,辈分最小的宗子也会有一套。”他说,对家谱的兴趣像是与生俱来的,他也喜欢收集家谱,他看过、收集过的富阳范围内的家谱少说也有400多套了。只要跟他说你是哪里人、姓什么,他就能知道你的家族是否有家谱。

 

家族规模不同,家谱的大小也就不同。在倪毓佩家的客厅里、书房里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家谱,每一套家谱,他都如数家珍。

 

在倪毓佩修过的家谱中,温州一家族的家谱数量最多,一整套家谱叠起来,达到2米多高,内含100多本家谱。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修谱要组“谱局”,最长耗时五六年

 

修谱到底怎么个修法?倪毓佩介绍,要修一套家谱,就要到这个家族所在的村委会或者祠堂去,首先要整理家族原有的老谱,然后开始收集新谱所需的资料,这个过程非常庞杂,倪毓佩会组一个“谱局”,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次全族大动员,首先要找来家族里有文化的人,倪毓佩手上有调查表模板,他会交代这些人,组织家族人员开展详细调查,家族里的每户人家、每一个人的信息都要按照模板登记到位。


如果家族比较大,光是前期调查就要两三年时间,修谱完成则长达五六年,而只涉及两三百个人的小家族,半年左右也能修成。前期调查有明确规定,调查上来的人要按照出生早晚排序,调查上报的第一个人必须是老家谱上就有的人,只有这样,修的新谱才能和老谱对接上。


调查时会出现各种难题。对于修家谱这件事,要让全族同意非常难,大部分是在95%同意的情况下修的。调查时,若遇到不配合、不愿意提供信息的情况,修谱就无法进行。“有些因离异,不愿意提供配偶和后代的信息,这时候就要去说服他们了。”倪毓佩说,家谱是子孙后代寻根的依据,如果哪一代子孙发展壮大起来,想要寻找自己的祖辈,根据家谱就能找到,如果没有记录,会是非常大的遗憾。


调查结束后,倪毓佩团队成员就可以分工开始编写行传,形成家谱草稿。随后就是校对了,校对要开展三次,一校时错误会比较多,需要补充、完善,到了二校,则需要再组织人员入户签字、核实,三校是收尾工作,比如在修谱期间有婴儿出生,要及时补上。一般三次校对就可以了,倪毓佩也遇到过特别仔细的,最多到过九次校对。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修谱是传统继承,也走向现代化


每一套家谱都有序言,新修的序言都会放在最前面,序言中一般会写明本次修谱的原因。“老谱中的序言一般都出自名家之手,文采卓著、书法了得,早些年手写版的也有。”倪毓佩介绍,每次修谱,在新序言后都要把老序言放进去,对于手写版序言,现代可以扫描,若是古代,就会请来木雕师傅,把字刻在木板上,再进行拓印。当然,找倪毓佩修谱,新序言一般就由他代劳了。


 在修谱过程中,也会有人提出来要给先人写传记。“比如某个人要求给他奶奶写传,因为奶奶特别能干,爷爷去世得早,一家几口人都是奶奶一人拉扯大,奶奶的故事应该被铭记。”倪毓佩说,一般有要求立传的人,在募捐修谱时,也会多捐一些。“不在世的人可立传,在世的则可以写简历。”他说,修谱作为产业,除了专业性之外,还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完成。原来的家谱都是繁体字,你可以要求新谱也用繁体,也可以要求都改为简体,但繁简体必须前后一致。还有客户要求倪毓佩把古文都翻译成白话文,这也可以操作,但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修谱也在与时俱进,大量工作已经转移到电脑端操作,倪毓佩专门开发了家谱排版软件,他最拿手的“瓜瓞图”虽是手工绘制,也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倪毓佩的家谱文化传播中心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在修谱完成后,还承接印刷、圆谱的工作。


“对家族文化的重视,是最大的文化自信。”倪毓佩坦言,刚开始修谱时,总被他人嘲笑,说他是书呆子,现在大家都说“你赶上好时代了”。没错,这是个好时代,是个可以继续修谱的盛世。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修谱见闻(节选)
我自幼受家传熏陶,为家族第六代修谱传人,十几岁就开始跟着长辈修谱。多年来涉足大江南北,东西各地,编制各类手工宣纸线装家谱,尤其擅长编纂传统苏式、欧式竖排家谱,更以编修难度高的家谱为乐。协修的《惠安苏氏宗谱》入选《世界苏氏总族谱》并得到世苏谱主编管成学教授、陈子彬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赞赏;修好、印好的有:《德平蔡氏宗谱》、《富春陈氏宗谱》、《延陵吴氏宗谱》、《萧山於氏宗谱》、《剡山李氏宗谱》、《归源周氏宗谱》、《东安谢氏宗谱》、《看潮陆氏宗谱》、《桃源孙氏宗谱》、《孝感熊氏族谱》、《富春戴氏宗谱》、《徐氏宗谱》、《潘氏宗谱》、《和爨何氏宗谱》、《富春杨氏宗谱》等等;还编写出版过《倪氏源流》一书,各种版本的《倪氏宗谱》则数量更多了。佩文豪,钦先贤,自视碌碌无壮杰;畅心声,含情感,只将见闻付笔端,谨将修谱之中遇到的各种人事记录一二,以作学习、探讨之用。修谱见闻一江南甄家素来称名门,家谱已经八十年没修...
· 职业修谱师倪毓佩:修谱趣闻(节选)
修谱见闻四赖家元旦圆谱的请帖发出后,甄家热闹了,甄老嘴说:当年赖家是给我们看山的、烧碳的,如今都比我们好了!甄铁嘴说:甄某某真不要脸,那么有钱,才捐款一万!甄某某那么大的官,钱也不捐!……昨天下午,甄老师第六次来我这里,他说:倪谱师,我们的家谱还是修不起来,怎么办?我说:甄老师,我教过你很多次,你都不要听,还以为我骗你。哈哈。他说:这次听你的!我说:你退休工资七八千,儿子工商局里,女婿检察长,都那么好,自己捐款一万,带给头,后面工作好开展;你老是听人说请谱师要钱,不想请,不想请不要紧,但你们得有人来做,民国19年的家谱还不是我太爷给你们修的吗?你们每次开会,通知的人多,到会的人少,说明请的人不对,请来的人,是肯出钱出力的,不是来吃饭的。还有,老是说赖家是甄家的奴才,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现在赖家不是比你们有出息吗!甄老师说:你做的家谱圆谱,我每次都去看,我做梦都想把家谱修好,但老婆骂我神经搭...
· 谈谈比较少见的职业:修谱师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修谱师就是一种很冷门的职业,在江浙一带,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很多人很好奇,修谱师具备什么技能?修谱师是修家谱的,为了能够顺利的把一个家族的族谱修好,其实是非常考验修谱师的水平的。要有非常多的技能,知识来支撑。1,个人素质如修郑姓家谱就是编一本书,工程浩大。所以修谱师需要心细如发,对资料观察入微。而且修谱耗费很长的时间,需要耐心。家谱记载了家族族人的重要信息,修谱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保障家谱的准确性。2,专业度由于族谱需要编写序言等文章,且族谱以前都是繁体字,所以对于修谱师而言,要有很强的国学功底,能够无障碍的阅读文言文,认识繁体字,通假字,有系统的历史知识,洞察力敏锐,去伪存真,对于郑姓家谱的纰漏一眼就能够看出。修谱时,需要做数据收集和分析整理,这个就需要修谱师拥有鉴别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每次新谱,修谱师会被要求编纂序言,如王姓族谱序言一般是文言文,这...
· 古代有修谱师这个职业吗?古代修谱如何寻找先祖?
随着对传统文化和家族历史的重视,修谱师这一职业逐渐兴起,他们一般在重修家谱中提供资料收集、编写等工作,并给家谱的编撰提供专业指导。修谱师还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爱好文学历史,喜欢挖掘家族的迁移和传承,手头上搜集了大量地方史志资料。相较于一般的宗族成员,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对修谱有系统且细致的认知和经验,而且他们本身掌握的地方志或其他家谱的资料能够为他们接下来的修谱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修谱师在现代算是一个新兴的职业,那么在古代有类似的职业吗?古代的资料保存和传播并不方便,那修谱时又是怎样寻找先祖的呢?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修谱师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谱匠”,在明、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一套适用于不同姓氏的通用族谱,每当有人请他修写族谱,他直接填上姓氏即可,但这样修写的族谱都是一个模子,几乎每一本上都有名人题字。更离谱的是,只要是范姓之人都是范仲淹的后代,而王姓之人都是王...
· 倪毓佩:一个有谱的人
14日上午在顾燕教授讲课后,倪毓佩老师继续进行《到底如何才能把家谱修得顺顺利利与圆圆满满》的讲座,修谱的意义在于追本溯源,发现小家的“大历史”。倪毓佩老师来自于浙江富阳,是专业的修谱人,也称为“谱师”。他从1984年开始修谱,亲身参与的家谱约有100多套。倪老师在讲座中谈到:修谱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关乎先辈,更能影响子孙,家谱对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修家谱应该谨慎对待,不可敷衍了事。另外,一定要在修谱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计划,力求编修出值得传承的家族典籍。倪老师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修谱经验的老师傅,在大量的修谱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有的家族修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吵架,有的不愿意出修谱的钱,用敷衍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几百块钱有的时候今年拖到明年都不拿出来。要知道,修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费时费力,却还在坚持这一件传统的事业,是值得敬佩的。倪老师也在讲座中谈到了编修的一些具体问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