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修谱师倪毓佩:祖传修谱成“新”产业
修谱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能够凝聚族人,将家族精神以书面形式留存,告慰先祖、益于后人。修谱,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修谱人。一个家族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修谱人要将其中最关键的脉络写出来,这份工作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在富阳,就有这样一位不畏艰辛、坚守文化传承的修谱人。
倪毓佩是专业的修谱师。他从1984年开始修谱,他主持修的家谱约有100多套。不仅修富阳的,周边的甚至内蒙古、贵州等地也有人慕名而来,找他修谱。修谱一开始是倪毓佩的爱好,后来发展成产业,他建立起家谱文化传播中心,团队成员10余名。仅去年,他的团队就承接了15套家谱。
家传修谱,曾修最厚的家谱达2米多高
1966年,倪毓佩出生于灵桥镇新华村,他的祖上就是修谱的。在他的家谱上记载着,太祖父在清朝同治七年(1868)主持修了本族家谱——富春倪氏家谱。“修谱这项技艺是家传的,我爷爷传给了我。”其实,爷爷起初并不赞同倪毓佩接手修谱这个行当,爷爷觉得“做这个吃不饱饭”。
1984年,家族里的长辈提出要修谱,这也是倪毓佩参与修的第一套家谱,那时他才19岁。“一般情况,15到20年就要修一次谱。”他说,富阳地区的家谱大部分都修到民国时期,小部分修到光绪、宣统年间,后面就断层了。新中国成立后,修家谱这件事渐渐不被提起,直到2000年之后,家谱文化又被重视起来。这也是倪毓佩爷爷起初不支持他修谱的原因。
倪毓佩从小就喜欢古文,小时候父亲忙着做纸养家,爷爷闲时会教他学习读古文。修家谱这件事在他的家里不是秘密,他的家里就有倪氏家谱,族里的大事情也由他家主要打理。
“家谱不是每户人家都能保存,一般族长、房长会有一套,辈分最小的宗子也会有一套。”他说,对家谱的兴趣像是与生俱来的,他也喜欢收集家谱,他看过、收集过的富阳范围内的家谱少说也有400多套了。只要跟他说你是哪里人、姓什么,他就能知道你的家族是否有家谱。
家族规模不同,家谱的大小也就不同。在倪毓佩家的客厅里、书房里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家谱,每一套家谱,他都如数家珍。
在倪毓佩修过的家谱中,温州一家族的家谱数量最多,一整套家谱叠起来,达到2米多高,内含100多本家谱。
修谱要组“谱局”,最长耗时五六年
修谱到底怎么个修法?倪毓佩介绍,要修一套家谱,就要到这个家族所在的村委会或者祠堂去,首先要整理家族原有的老谱,然后开始收集新谱所需的资料,这个过程非常庞杂,倪毓佩会组一个“谱局”,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次全族大动员,首先要找来家族里有文化的人,倪毓佩手上有调查表模板,他会交代这些人,组织家族人员开展详细调查,家族里的每户人家、每一个人的信息都要按照模板登记到位。
如果家族比较大,光是前期调查就要两三年时间,修谱完成则长达五六年,而只涉及两三百个人的小家族,半年左右也能修成。前期调查有明确规定,调查上来的人要按照出生早晚排序,调查上报的第一个人必须是老家谱上就有的人,只有这样,修的新谱才能和老谱对接上。
调查时会出现各种难题。对于修家谱这件事,要让全族同意非常难,大部分是在95%同意的情况下修的。调查时,若遇到不配合、不愿意提供信息的情况,修谱就无法进行。“有些因离异,不愿意提供配偶和后代的信息,这时候就要去说服他们了。”倪毓佩说,家谱是子孙后代寻根的依据,如果哪一代子孙发展壮大起来,想要寻找自己的祖辈,根据家谱就能找到,如果没有记录,会是非常大的遗憾。
调查结束后,倪毓佩团队成员就可以分工开始编写行传,形成家谱草稿。随后就是校对了,校对要开展三次,一校时错误会比较多,需要补充、完善,到了二校,则需要再组织人员入户签字、核实,三校是收尾工作,比如在修谱期间有婴儿出生,要及时补上。一般三次校对就可以了,倪毓佩也遇到过特别仔细的,最多到过九次校对。
修谱是传统继承,也走向现代化
每一套家谱都有序言,新修的序言都会放在最前面,序言中一般会写明本次修谱的原因。“老谱中的序言一般都出自名家之手,文采卓著、书法了得,早些年手写版的也有。”倪毓佩介绍,每次修谱,在新序言后都要把老序言放进去,对于手写版序言,现代可以扫描,若是古代,就会请来木雕师傅,把字刻在木板上,再进行拓印。当然,找倪毓佩修谱,新序言一般就由他代劳了。
在修谱过程中,也会有人提出来要给先人写传记。“比如某个人要求给他奶奶写传,因为奶奶特别能干,爷爷去世得早,一家几口人都是奶奶一人拉扯大,奶奶的故事应该被铭记。”倪毓佩说,一般有要求立传的人,在募捐修谱时,也会多捐一些。“不在世的人可立传,在世的则可以写简历。”他说,修谱作为产业,除了专业性之外,还要根据客户需求来完成。原来的家谱都是繁体字,你可以要求新谱也用繁体,也可以要求都改为简体,但繁简体必须前后一致。还有客户要求倪毓佩把古文都翻译成白话文,这也可以操作,但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修谱也在与时俱进,大量工作已经转移到电脑端操作,倪毓佩专门开发了家谱排版软件,他最拿手的“瓜瓞图”虽是手工绘制,也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倪毓佩的家谱文化传播中心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在修谱完成后,还承接印刷、圆谱的工作。
“对家族文化的重视,是最大的文化自信。”倪毓佩坦言,刚开始修谱时,总被他人嘲笑,说他是书呆子,现在大家都说“你赶上好时代了”。没错,这是个好时代,是个可以继续修谱的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